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与感染病原菌的关系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患有耐青霉烯肠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感染部位和感染菌株,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感染菌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CR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青霉烯类药物、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等。结论:对高危因素患者定期开展CRE筛查,对广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尽可能减少CRE感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 肠道定植 感染病原菌 关系
  • 简介:摘要:探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的药理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本院应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肺炎患者各20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应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治疗肺炎具有良好疗效,利于炎症指标的改善,应用较为安全,疗效显著。结论:针对肺炎的治疗,应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均有一定疗效,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配药物应用。

  • 标签: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厄他培南 帕尼培南 药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在微小甲状腺癌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过程中,探究纳米示踪技术实施效果。方法:于2019.1-2021.1期间因微小甲状腺癌而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中实施纳米示踪技术共纳入30例病人,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改良小切口手术但未进行纳米示踪技术的30例进行对照。总结纳米示踪技术实施效果。结果:经对照研究组病人血钙水平较高、PTH水平较高、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多、阳性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多,两组差异明显,P值低于0.05。结论:在微小甲状腺癌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过程中配合纳米示踪技术,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此技术实施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普及与应用。

  • 标签: 微小甲状腺癌 纳米碳示踪 改良小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14尿素呼气试验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01-2021.01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患者(n=66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14尿素呼气试验,分为两组,试验组(n=330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n=330例):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慢性胃炎、胃癌、胃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率、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慢性胃炎96.97%、胃癌39.39%、特异性胃、十二指肠溃疡96.36%高于对照组慢性胃炎90.91%、胃癌30.30%、特异性胃、十二指肠溃疡90.91%,有差异,P<0.05。试验组满意度99.60%高于对照组84.85%,有差异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14尿素呼气试验有效提高疾病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 标签: 碳14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米导航技术用于基层医院甲状腺癌手术的价值。方法:2019年8月-2022年7月本院接诊甲状腺癌手术病人25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术中采取纳米导航技术,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对比甲状旁腺误切率等指标。结果:关于甲状旁腺误切率,试验组数据1.6%,和对照组11.2%相比更低(P<0.05)。关于淋巴结清扫数量:试验组数据(18.74±3.14)个,和对照组(12.85±2.64)个相比更多(P<0.05)。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4.0%,和对照组16.8%相比更低(P<0.05)。结论:基层医院甲状腺癌手术用纳米导航技术,甲状旁腺误切率更低,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低。

  • 标签: 甲状腺癌手术 不良事件 纳米碳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加环素对70岁以上COPD合并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肺炎(CRKP)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5年中使用替加环素治疗70岁以上COPD合并CRKP的临床疗效。结果:替加环素联用其他敏感抗生素疗效明显优于替加环素单药治疗;替加环素联合青霉烯类药物治疗COPD合并CRKP,疗效与单独使用替加环素无显著性差异;高龄COPD合并CRKP患者用药疗程更长。结论:替加环素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70岁以上COPD合并CRKP的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COPD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替加环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唇缓慢吹气>5 秒对有效减少 13 的假阴性率的可行性。方法: 我科自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胃镜提示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患者且有明显腹 痛,腹胀,反酸,烧心患者共 220 例。此 220 例患者在第一次及第二次采集前均未使用过抗 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第一次采用常规吹气法进行 13 检测,220 例均为阴性;间隔 24 小 时再次采用缩唇采集法进行第二次采集检测。结果:采用缩唇缓慢吹气>5 秒的方法进行再 次检测,220 例患者有 97 例为阳性。结论:缩唇缓慢吹气>5 秒能有效降低 13 的假阴性率

  • 标签: 缩唇缓慢吹气 降低碳 13 假阴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在纳米示踪剂引导下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疗效、血清IL-17和IL-10水平。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实验室IL-17和IL-10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有缩短术中时间,利于病灶定位的作用,并能很好地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的清扫。

  • 标签: 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直肠癌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Ⅰ/Ⅱ期临床研究中离子放疗(CIR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不伴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T2~3。治疗包括3分次,由12 Gy增加到24 Gy的局部照射和11分次44 Gy的全膀胱照射。离子照射剂量均为相对生物学有效性(RBE)为3.0时的剂量。膀胱肿瘤总剂量为56~68 Gy,分14次。主要观察终点包括肿瘤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剂量限制毒性(DLT)、局部控制率(LC)。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中各剂量段CIRT,剂量递增至68 Gy。未发生DLT和≥3级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和生存期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肿瘤剂量达到68 Gy时,出现2例2级急性泌尿生殖道反应,1例急性下消化道症状;62 Gy以上剂量组观察到3例1级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表现为尿频和镜下血尿。所有病例治疗结束时血尿均消失,排尿不畅缓解,尿红细胞值显著下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88.9%,客观缓解率均为88.9%。1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采用挽救性手术治疗。结论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初步疗效观察,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明显,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碳离子放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研究 疗效观察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临床分离的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情况,并探讨ICU中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Ab)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和敏感(CRAb和CSAb)的HAP患者进行1∶1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CRAb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5%,仅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敏感性(耐药率〈20%);与CSAb组相比,CRAb组仅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进一步上升(P〈0.05)。②ICU中CRAb的H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分离出病原菌前14d内接受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OR=6.229)、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OR=1.067)、APACHEⅡ评分≥20(OR=4.572)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OR=1.170)。CRAb组及CSAb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21.87±21.19)d和(8.50±6.00)d(P=0.001),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53±11.38)d和(5.67±3.72)d(P=0.013)。结论①2006年7月—2008年6月我院ICU临床分离的Ab的耐药率较高,CRAb仅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高敏感性。②分离出CRAb前14d内接受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APACHEⅡ评分≥20是ICU中CRAb的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的青霉烯酶表型的筛查及耐药基因检测,明确青岛市区该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构成,为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青岛市区5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出的非重复CRKP共5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应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青霉烯酶表型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laKPC-2、blaNDM-1、blaOXA-48、blaIMP、blaVIM目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药敏试验显示,CRKP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35.2%),其次为复方新诺明(53.7%)、庆大霉素(55.6%)、左氧氟沙星(75.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8.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高于90%。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有43株(阳性率为79.63%),阴性菌株为11株。PCR耐药基因检测共检出带有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菌株40株,目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为74.07%。其中35株携带KPC-2基因,7株携带OXA-48基因,4株携带NDM-1基因,1株携带IMP基因,其中携带有OXA-48基因的菌株均同时携带KPC-2基因,未检测出携带VIM基因的菌株,剩余14株未检测出目标青霉烯酶基因。结论青岛市区5家医院CRKP携带的产青霉烯酶基因主要为KPC-2,其次为OXA-48及NDM-1。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基因
  • 简介:目的测定比阿培南等3种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的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3种抗生素对所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3%,其中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均为100%。比阿培南对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除MIC50与几何均数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其他指标均与亚胺培南相同。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耐药率仅为12.8%,低于亚胺培南(31.9%)和美罗培南(17%),但中介率较高(19.1%)。对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种抗生素的MIC90均≥256mg/L,几何均数范围为5~14mg/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比阿培南的MIC50、MIC90和几何均数均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小于美罗培南而大于亚胺培南。结论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 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ICU收治的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RKP肺炎患者(研究组)及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肺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10 d患者比例、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入院前卧床>1个月患者比例、28 d病死率〕、基础疾病及器官功能衰竭情况等;比较两组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2016至2019年4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部感染CRKP的危险因素,并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更大〔岁:81.5(72.0,86.0)比78.0(71.0,80.5)〕,APACHEⅡ〔分:25.00(20.00,34.00)比19.00(14.00,23.25)〕和机械通气>10 d〔63.2%(182/288)比12.8%(10/78)〕、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前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75.69%(218/288)比30.77%(24/78)〕、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79.86%(230/288)比41.03%(32/78)〕、使用≥2种抗菌药物〔80.90%(233/288)比29.49%(23/78)〕、入院前卧床>1个月〔40.97%(118/288)比11.54%(9/78)〕的比例及WBC 〔×109/L:9.72(6.41,14.69)比7.57(5.84,12.61)〕、CRP 〔mg/L:74.45(36.30,158.88)比39.22(13.68,92.51)〕、PCT〔μg/L:3.87(0.82,19.24)比0.51(0.25,5.71)〕和28 d病死率〔21.5%(62/288)比10.3%(8/78)〕更高,白蛋白〔g/L:24.1(18.3,28.6)比30.1(23.8,35.1)〕水平更低,机械通气时间更长〔d:16.5(9.0,19.0)比7.0(5.0,1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5.76%(103/288)比11.54%(9/78)〕、恶性肿瘤〔18.06%(52/288)比5.13%(4/78)〕及伴有肾衰竭〔31.94%(92/288)比11.54%(9/78)〕、休克〔51.74%(149/288)比19.23%(15/78)〕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6至2019年4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以2019年最高(分别为88.17%、86.02%),均以2016年最低(分别为70.65%、57.6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以2018年最高(86.32%),以2016年最低(59.78%);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以2016年最高(76.09%),以2018年最低(53.68%)。研究组耐药株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99%比62.82%、49.31%比17.95%、75.69%比60.26%、81.25%比64.10%、80.21%比58.97%、91.32%比60.2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COPD、严重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0 d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前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因检测显示:CRKP中含有TEM、KPC、AmpC、aac(3)-Ⅱ、ant(3")-Ⅰ、qnrS等多种耐药基因。TEM的检出率最高(为74.00%),qnrA检出率最低(为6.67%)。结论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出现CRKP与多种因素相关,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规范的使用,提高血白蛋白水平,以减少CRKP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肺部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存在的不良相互作用及解决办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一例癌症伴肺部严重感染和癫痫的患者联合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丙戊酸钠的药学监护,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二者联用的相互作用;结果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常规剂量丙戊酸钠的抗癫痫作用,增加患者癫痫再发作的风险;结论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钠联用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相互作用,应避免联合使用,存在治疗矛盾时,应权衡利弊更换抗菌药或抗癫痫药,并做好药学监护。

  • 标签: 碳青霉烯 丙戊酸钠 相互作用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2016—2019年于兴化市人民医院共收集到82株CRE。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2019年版CLSI标准判读,使用WHONET 5.6软件和Excel 201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2株CRE主要分离自痰(47.6%,39/82),主要源自神经外科(24.4%,20/82)。所分离的CRE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18.5%),其次为庆大霉素(34.6%)、妥布霉素(37.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98.0%。结论兴化市人民医院分离的CRE对除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外的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45.0%以上。兴化市人民医院所分离的CRE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CHINET所报道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种属菌株的耐药率亦存在较大差异。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黏质沙雷菌携带KPC-2型青霉烯酶的相关质粒特征。方法4株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黏质沙雷菌来自2016年我院肝胆病区的4位患者,使用仪器BD Phenix-100鉴定菌株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青霉烯酶表型,PCR及产物测序检测基因型,接合试验检测质粒的转移性,质粒全基因组测序后比对,并分析其特征,使用软件DNAMAN比对复制起始蛋白氨基酸序列,软件MEGA7.0 Neigho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4株黏质沙雷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表现耐药,菌株具有同源性,Hodge试验为阳性,青霉烯酶基因型为blaKPC-2,接合试验阳性;质粒为42 742 bp的环状DNA,具有incX6质粒的类似骨架和相似的复制起始蛋白氨基酸序列,并和incX6具有共同的节点;blaKPC-2处于由Tn3家族转座子、重组酶基因、△ISKpn6和ISkpn27等插入元件构成的耐药核心区。结论未知质粒类型为incX6-like,blaKPC-2位于质粒的△Tn6296转座子上;携带KPC-2的此类质粒的细菌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黏质沙雷菌 KPC-2 incX β-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菌素与3种青霉烯类药物分别联用时对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2018年间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共筛选出对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1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对19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估黏菌素分别与3种青霉烯类药物联用对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19株菌株对一、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6.3%和31.6%;黏菌素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对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美罗培南/黏菌素与亚胺培南/黏菌素组合各对1株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青霉烯类与黏菌素的联合使用对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作为此类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潜在治疗策略。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黏菌素 阴沟肠杆菌复合群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研究并分型其青霉烯酶基因。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T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6种青霉烯酶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的测序分析,并通过网上GenBank进行比对以确定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5%、5()%和25%。对其他所测抗菌药的耐药率均住90%以上。扩增结果显示17株(85%)细菌携带青霉烯酶OXA23基因,16株(80%)携带OXA-51基因,1株(5%)携带OXA58基因。0XA-24、VIM、IMP基因引物PCR扩增均为阴性,随机抽取OXA-23基因阳性株进行双向测序后在网上GenBank比对与OXA-23标准株99%同源,OXA-51基因阳性株与OXA-66标准株99%同源,OXA~58基因阳性株与OXA58标准株99%同源。结论我院耐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OXA-23型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最高.OXA-23/OXA-51类基因占60%,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防止在医院内广泛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碳青霉烯酶 基因 耐药率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菌株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检出情况,了解我院医院感染耐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CRAB)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CRAB,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菌株是否携带OXA-23、TEM、SHV、VEB、CARB、DHA、VIM、IMP、PER、aac(3)-I、aac(6')-Ib、aph(3')-I、armA、sul1和sul2基因。结果:53株医院感染CRAB对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较敏感,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达50%以上,基因检出率依次为:TEM100%,OXA-2396.23%,armA90.57%,aac(6')-Ib22.64%,aac(3)-I26.42%,aph(3')-I73.58%,sul130.19%,sul256.60%,SHV3.77%,VEB、CARB、DHA、IMP、VIM、PER未检出。共14组耐药基因检出与耐药情况完全相同的菌株。结论:我院医院感染CRAB的患者仍可考虑选用复方新诺明和妥布霉素进行治疗。我院定居并繁殖的CRA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机制可能与TEM酶密切相关,携带OXA-23基因可能是耐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重要因素,检出率低的耐药基因可能在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机制中的作用不大。我院不仅存在科室内部的交叉感染,而且存在科室之间的交叉感染,应加大力度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耐药基因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