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胸部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C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60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胸部影像学特点。结果AIDS合并PCP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常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典型的胸部影像学特征为双肺磨玻璃影。60例患者中仅4例找到肺孢子包囊,确诊为PCP,其余患者均为临床诊断。主要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100%)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43.3%)。结论临床凡遇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者,特别是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时,应高度警惕AIDS合并PCP可能,尽早给予SMZco诊断性治疗,减少误诊率及病死率。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特点 胸部影像学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病区黏质沙雷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神经外科病区发生的6例黏质沙雷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环境微生物学检测.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干预.结果6例患者均为手术后感染黏质沙雷.环境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负责理发备皮的护工手部及理发的刀架上均分离出黏质沙雷.强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无菌操作,重视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后,未再出现此类感染病例.结论医院感染危及患者的医疗安全,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及环境微生物学检测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医院感染的防控;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及重视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可以准确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黏质沙雷菌 手卫生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的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我院2013年度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130株对15种抗生素药敏谱的检测,同时采用双纸片协同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IPM耐药18株,占1385%;AMP、CZO、CTT、SAM的耐药率分别为99.23%、96.92%、95.38%、94.62%,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TOB、AMK、GEN、TZP的敏感率分别为93.08%、92.31%、9077%、88.46%;经协同试验,共检出MBL菌株7株,占5.38%,占IPM耐药的38.89%(7/18)。产MBL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比较高;其中,TOB、AMK、GEN、TZP的耐药性分别为23.1%、23.1%、30.8%、30.8%。结论:分析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及检测β-内酰胺酶,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对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及流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耐甲氧西林金葡已成为医院及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经重组获得的mec复合体是其产生耐药性的结构基础,并通过产生PBP2a表达抗药性,而金葡耐药性表达及表达程度还受其内在的固有基因影响,本文重点讨论MRSA耐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包括其耐药决定性基因mecA基因,以及fem基因等其他辅助基因进行重点介绍。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耐药 机制 进展
  • 简介:目的应用白念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比较山苍子油处理前后白念珠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山苍子油对白念珠整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山苍子油处理白念珠ATCC900028株90min,将处理后的菌株命名为白念珠ATCC90028-L,分别抽提细胞总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扫描分析白念珠ATCC90028株和ATCC90028-L株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差异。结果基因芯片共筛选出49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白念珠ATCC90028株比较,在ATCC90028-L株中有216个基因表达上调,有27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数量约占总基因数量的11%(491/4634),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白念珠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编码基因(ERGs)、应激反应相关基因、DNA复制与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跨膜分子转运相关基因、能量代谢酶类相关基因等。结论山苍子油可使白念珠基因组中约11%基因产生差异性表达,影响较为显著,我们推测山苍子油与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均通过对白念珠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影响而起作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其他差异表达基因也可能与山苍子油的抗真菌作用机制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山苍子油 白念珠菌 基因芯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3例因拔针敷贴引起老年病人皮肤受损的观察和护理,使我们体会到在给老年病人输液时,要了解老年病人皮肤特点,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注意局部皮肤情况,选择合适敷贴,拔针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 标签: 静脉 皮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5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联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共296例。根据抽签法对其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8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观察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疗效最显著的是荨麻疹(97.73%),且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1.62%)相比明显偏高(92.57%),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雷尼替丁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可靠的临床诊疗方法。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雷尼替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例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入院前,1例患者在发生PV前2个月接受过UVB照射治疗,另2例有过氨蝶呤药物应用史;3例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氨苯砜治疗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水疱消退、创面结痂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较为罕见,应用硫唑嘌呤、氨苯芬、氨甲喋呤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免疫性 大疱性皮肤病 银屑病 硫唑嘌呤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皮肤性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占较大比例,由于病毒性皮肤疾病对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有较大损害,因此对相关病症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至关重要。随着抗病毒药物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中出现了许多较新药物,为皮肤疾病治疗带来新进展,本文除对临床中常规抗病毒药物进行阐述外,还对部分较新型药物进行了简要叙述。

  • 标签: 皮肤性病科 抗病毒药 临床运用
  • 简介: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生透过疾病现象揭示疾病本质的理性认识过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在皮肤科实习医生中开展临床思维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该文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知识面,通过去伪存真,把握疾病要点,培养多向性临床思维,对皮肤科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展启发式教学查房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

  • 标签: 皮肤科教学 教学实践 临床思维
  • 简介:硅烷化玻璃酸酯复合物(silanolhyaluronatecompound,SHAC)是一种透明质酸衍生物。类人胶原和肌肽是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抗皱成分。本研究将SHAC用于皮肤抗皱剂中,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和肌肽复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检测正常细胞的增殖活性和UVB损伤细胞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1)肌肽能促进L92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UVB照射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的能力。类人胶原蛋白没有明显效果。(2)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肌肽制备复配制剂,均能够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UVB照射引起的细胞损伤。SHAC能增强类人胶原和肌肽的功效,在开发皮肤抗皱功能的产品领域前景良好。

  • 标签: 硅烷化玻璃酸酯(SHAC) 类人胶原 肌肽 复配 增殖活性 紫外损伤
  • 简介:摘要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是一种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病率高达60%—90%。瘙痒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工作,而且皮肤感染、皮肤破损等症状也加大了患者死亡风险。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防治与护理,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相关依据。

  • 标签: 血滤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透明敷贴致小儿皮肤破损的护理。方法分析10例透明敷贴致小儿皮肤破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经过2-4d外擦药膏,10例小儿皮肤损伤恢复正常,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加强观察及时发现以及护士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有效减少透明敷贴致小儿皮肤破损的发生。

  • 标签: 皮肤破损 透明敷贴 小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治疗小儿阴茎皮肤严重缺失的修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前在我们医院采用阴茎脱套阴茎体阴囊包埋术治疗阴茎皮肤严重缺失患儿21例。结果本组21例术后均未出现术区感染、皮瓣坏死,随访时间1-10年,外观满意,皮肤感觉良好,无皮肤挛缩,无勃起疼痛、勃起障碍、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阴茎脱套阴茎体阴囊包埋术治疗阴茎包皮严重缺失,手术操作简单,易学,安全,疗效满意。

  • 标签: 小儿 阴茎皮肤缺失 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发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发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7.10%和对照组65.52%,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淤胆型肝炎患者的皮肤瘙痒、失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发汗法配合精心的护理是淤胆型肝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临床改善的保障。

  • 标签: 中药 淤胆型肝炎 皮肤 瘙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面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对外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8例,于严格清创后,根据创面缺损情况,设计鼻唇沟皮瓣急诊早期修复创面,精细缝合关闭伤口。结果38例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36个月,术后无明显瘢痕增生,无明显皮肤色素差,无功能障碍,无继发畸形,达到面部外伤即时整形美容的效果。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血运可靠,切口愈合瘢痕不明显,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唇沟皮瓣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创伤修复
  • 简介:衰老是生物的自然衰退现象。皮肤在衰老阶段,出现组织变薄、弹性降低、皮肤干燥、免疫与防御功能降低等改变。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和重要的免疫器官,皮肤衰老不仅仅使老年人群更容易患感染性和干燥性皮肤疾病,还使得皮肤成为一些老年病的主要受累器官,如糖尿病足。

  • 标签: 皮肤衰老 评价标准 中国 免疫器官 皮肤干燥 防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