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术前误诊、漏诊乳腺导管扩张症1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诊断,1.4 误诊疾病 本组术前误诊为乳腺癌9例

  • 标签: 乳腺导管 原因分析 导管扩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将具有各种功能的导管,经外周血管插至心腔或大血管,以检测心脏生理状况、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施行心血管造影和某些先心病介入治疗,称为心导管术。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曾被称为先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确定复杂性先心病的最后方法。近年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器材和工艺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和改进,临床上也广泛采用,由此可避免剖胸手术的损伤和危险、显着缩短住院时间,故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但是,心导管术属于有创技术,能引起患儿疼痛、焦虑不安和不合作。为取得患儿合作和操作顺利,在心导管术前及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使用一定的镇静药或施行全身麻醉。

  • 标签: 先心病 心导管术 诊断 心血管造影 镇静 介入治疗
  • 作者: 陈晨 2. 通讯作者:李彩霞 1.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2.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0-07-16
  • 出处:《护理前沿》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其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高,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备受医患青睐,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诊治方式。介入治疗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手段,建立大型杂交手术室也成为越来越多综合性医院的发展趋势,而介入导管室的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学药物,污染物品,长期处于 X射线的照射下, DSA造影机的噪音环境中 ,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做好导管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刻不容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和X线平片所见均较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心肺X线表现尚有助于估计分流量的情况。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X线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肿瘤患者,使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其进行置管给药,观察分析治疗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879%,没有患者出现渗透性损伤、创口感染、局部炎症及静脉血栓等症状,出院后恢复情况较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结论PICC导管能够有效缓解肿瘤患者因长时间输液带来的痛苦,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普及。

  • 标签: 肿瘤患者 化疗 PICC导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红 王蕾 聂圣肖 陈利芬 郭彩霞 杨巧芳 李旭英 赵改婷 梅赣红 陈英 邢红 冯毕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6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广州 51008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长春 130033,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郑州 451464,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长沙 41001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石家庄 050000,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南昌 330006,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南宁 53002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20008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武汉 430071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进行解读,包括冲管与封管、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输液接头、静脉导管拔除、教育培训、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希望解读能够为临床护士规范开展静脉导管维护操作提供参考,从而使患者获益。

  • 标签: 静脉导管 维护 专家共识 解读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和医疗器械取得了较大发展。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具有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恶性肿瘤的治疗时间长,主要以化疗治疗为主要方法, PICC 作为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泛等诸多优点。 PICC 的使用能够给病人减轻穿刺带来的痛苦,由于 PICC 留置时穿刺的血管较深,在进行化疗药输注时,可以减少血管的刺激和损伤,维护患者皮肤美观的同时,也减少血管的损伤。目前,在肿瘤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中, PICC 的使用日益普及, PICC 的维护和管理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本文详细阐述 PICC 的维护措施及心得体会,希望能为 PICC 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PICC 肿瘤科 维护措施 护理工作
  • 简介: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除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为乳腺本身疾病所引起。自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ductendoscopy,FDS)问世以来,因其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能直观乳管内的病变,被成功地应用于l临床。检查治疗过程中护理至关熏要,护士积极的配合医生,科学的做好全过程护理,使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检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PICC作为一种重要输液途径,导管异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能够对患者的异位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将PICC技术成熟化,避免造成医疗事故。方法对患者所出现的PICC导管异位类型进行分析,剖析异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应对方案。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多种,穿刺静脉的选择不当、导管的测量留置长度太短或太长、体位摆放以及患者自身的静脉畸形,都是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应该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的位置,导管测量留置的长度要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不可过长或过短,将导管摆放至有利于药液输送的体位。如果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的现象,则应该根据其异位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理。

  • 标签: PICC导管 异位处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的声像图特点,分析产前超声的临床检查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6 月确诊为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缺失或行走异常) 11 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提示 8 例诊断为胎儿静脉导管缺失; 3 例诊断为胎儿静脉导管走行异常,其中 2 例汇入肝静脉, 1 例汇入冠状静脉窦。 结论: 采用产前超声检查可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异常,根据其畸形严重程度和染色体等相关检查可评估胎儿预后,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 标签: 胎儿静脉导管 异常 产前检查 超声
  • 简介:基于国内外对胎儿静脉导管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超声多普勒评估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宫内生长受限、双胎输血综合征及胎儿水肿问题进行一系列综述,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就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上述疾病诊断方面给予建议,为产前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思路.

  • 标签: 早孕期 胎儿 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PICC导管尖端最理想的位置、定位方法、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等,并对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导管定位的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PICC 定位 导管尖端异位 并发症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胰管内来源的肿瘤,由日本Ohhashi等于1982年首先报道,随后陆续有一些文献出现,但命名上未统一,较常用的有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导管高分泌黏液肿瘤、导管产黏液肿瘤、导管扩展型黏液性囊腺瘤等。1996年WHO将胰腺囊性产粘蛋白肿瘤分为两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tumor,IPMT)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cystictumor)。2000年,WHO将IPMT修正为IPMN。

  • 标签: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胰腺囊性 黏液瘤 NEOPLASM 黏液性囊腺瘤 产粘蛋白肿瘤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在急危重症及肿瘤患者中较为常用。但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PICC置管后患者存在导管堵塞风险,发生率为21%,而由此引发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高达46%。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不仅影响PICC使用效率,还会增加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影响疾病治疗进程。本文就PICC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对导管堵塞的预防与护理工作进行综述性研究。

  • 标签: PICC置管 导管堵塞 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