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为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型的看图对话教育工具模式。因此,探讨那种教育模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糖尿病健康教育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住院患者难治压疮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部的难治压疮患者共有80例,设计随机双盲试验,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PDCA组(40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而PDCA组的患者应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频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状况。结果PDCA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频率均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PDCA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能有效地提高在住院难治压疮患者中的护理质量,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能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增强患者的预后。

  • 标签: PDCA质量管理工具 护理 住院 难治性压疮
  • 简介:摘要衣架反射是一种用普通铁丝衣架紧箍头部时,对额、颞或枕部施压时出现的不自主头颈部旋转或歪斜的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衣架反射符合肌张力障碍感觉诡计的特征,其在正常人中诱发的现象应被视为肌张力障碍的负性感觉诡计,其背后存在尚未揭示的运动障碍机制及治疗应用潜力,值得引起更多临床医师的关注。

  • 标签: 肌张力障碍 斜颈 衣架反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 50例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选取同期非冠心病者 50例为参照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测量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并分析冠心病组患者病变程度与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间关系,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高于参照组, P<0.05。使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冠心病发病存在相关;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病变程度存在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升高,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存在相关,表明动脉僵硬度可一定程度的反映出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 标签: 冠心病 病变程度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周围血管介入手术中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急救与护理,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方法回顾总结了近7年来1800余例周围血管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的原因及急救与护理过程。结果10例均抢救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结论在周围血管介入手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密切医护配合,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和成功率。

  • 标签: 周围血管介入手术 迷走神经反射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进行心血管介入术的360例患者,了解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结果对360例患者中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5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止痛、补充血容量、升压、解痉及诱导排尿,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时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作,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以后造成的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69例心血管病患者在采用介入手术治疗以后引发的7例因迷走神经反射造成的低血压等症状进行相关临床护理治疗。结果患者在发生迷走神经反射以后5例患者经过治疗在20分钟内恢复正常,2例心率恢复以后不稳定,在30个小时后恢复症状,5例血压在两小时恢复正常,2例在三十个小时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及相关护理措施,在我院经心血管介入治疗以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出现的7例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及护理,其效果非常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治疗 迷走神经反射 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8例进行分析研究,手术均成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情况,针对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有6例,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神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预防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 迷走神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组,围绕常规护理方法(n=51,参照组)与针对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方法(n=51,研究组)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中实施针对的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降低了发生几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自主神经反射不良(autonomicdysreflcxia,AD)或称自主神经反射亢进(autonomichyperreflcxia),是指T6脊髓或以上平面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以血压阵发性骤然升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作时往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恶心、头痛剧烈、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 标签: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不良 针灸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心脏射频消融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区间所收治的104例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采取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之上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迷走反射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迷走反射发生率分别为3.85%、21.1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射频消融术中,能减少术后迷走反射情况的发生几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脏射频消融术 迷走反射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塞患者采用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后循环脑梗塞患者64例为研究对像,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后,等患者病情稳定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2例,实施针灸康复治疗)和观察组(32例,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8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中显效13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后循环脑梗塞患者采用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的推广。

  • 标签: 后循环脑梗塞 针灸康复治疗 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心脏介入术后患者4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护理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25±1.25)天少于对照组患者(11.39±2.45)天(P<0.05)。结论给予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采用循证分析,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心脏介入术后 迷走神经反射 循证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3179例便秘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探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作者所行直肠肛门测压的3179例患儿检查资料,并与钡灌肠以及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HD患儿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诊断符合率为95.66%。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而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HD的病例中,后经X线钡剂灌肠和直肠黏膜活检确定为常见型HD5例,短段型HD3例,特殊型HD1例。结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可能存在假阳性,对假阳性病例建议重复检测,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反射 异常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