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思其 高兴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州510080
  • 简介:摘要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一方面,机体可以通过免疫效应机制,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免疫逃逸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实体肿瘤免疫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DNA甲基化作为目前研究最久、最深入的表观遗传机制,除了促进肿瘤的恶性转化,也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本文主要针对DNA甲基化对实体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老年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北京医院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老年肺鳞癌患者(≥65岁)113例,44例接受手术或微创治疗,69例患者接受内科一线治疗,其中化疗组27例,免疫联合化疗(联合组)24例,免疫组11例,靶向治疗组7例。28例患者接受内科二线治疗,其中化疗组8例,联合组11例,免疫组4例,靶向治疗组5例。比较一线、二线治疗中免疫治疗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评价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作为疗效、预后标志物的价值。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近期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分级评价标准(CTCAE 4.03)评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老年肺鳞癌患者一线联合组总有效率73.7%(14/19),高于化疗组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8,P<0.01)。一线联合组、免疫组与化疗组患者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延长,且联合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mOS)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线联合组和免疫组患者mOS时间较化疗组延长(均P<0.05)。老年肺鳞癌患者存在高的PD-L1阳性率(≥1%)和高TMB(≥9 mut/Mb)表达率,分别为81.6%(31/38)和57.4%(31/54)。一线联合组PD-L1阳性患者中mPFS优于PD-L1阴性患者(5.10个月比0.93个月,P<0.05)。PD-L1阳性患者中,二线联合组mPFS优于化疗组(7.33个月比2.77个月,P<0.05)。患者mPFS和mOS时间均与TMB表达无关。总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0%(31/50),3级以上26.0%(13/50)。最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为皮疹、免疫相关性肺炎和乏力。结论老年肺鳞癌患者一线免疫联合化疗较化疗提高总有效率、mPFS和mOS。二线治疗中,免疫联合化疗与免疫单药均延长mOS,联合治疗较单药免疫无总生存获益。老年患者对单药免疫或联合化疗总体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免疫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上市时间短,中国人群的ICI不良反应数据不够充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国内ICI不良反应监测。目前ICI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包括院内监测不足、院外监测不足、缺少特殊人群监测研究以及缺少对不良反应相关机制和预测指标的深入研究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ICI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对社会药店应加强ICI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可通过文献分析、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分析、真实世界研究等形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ICI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1例73岁女性左肺中央型鳞状上皮癌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治疗后第16天,患者出现左侧眼睑下垂、呼吸急促,肌酸激酶(CK)21 378 U/L、CK-MB 529 U/L、N端脑钠肽前体(NT-BNP)8 783 ng/L、丙氨酸转氨酶(ALT)350 U/L。治疗后第25天,心电监护示频发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胸部X线检查示两肺纹理增多;高敏人肌钙蛋白T(hs-cTnT)1 722 ng/L,NT-BNP 2 385 ng/L,白细胞计数(WBC)18.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7.9×109/L,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66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16 mU/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61 k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62 kU/L。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相关免疫性肌炎、心肌炎、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肝功能异常,给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和抗心律失常等治疗。7 d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hs-cTnT降至847 ng/L,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51 U/L和31 U/L;34 d后WBC 6.8×109/L,中性粒细胞0.70;37 d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49 d后患者肌力明显恢复,NT-BNP 185 ng/L、hs-cTnT 687 ng/L;除TSH 16.03 mU/L外,其他甲状腺相关检测指标均恢复至参考值范围。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纳武利尤单抗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全球3亿多人患有哮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相比,哮喘患者的气道微生态结构以及各菌群的相对丰度均发生了改变,且与哮喘气道炎症表型相关。气道微生态可以通过免疫反应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气道微生态与哮喘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以为哮喘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目前气道微生态在哮喘中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哮喘的精准治疗提出展望。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施与护理措施下对计划免疫的不良反应的具体分析。方法将120名接受计划免疫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0名,护理组60名。在全体接受免疫接种的基础上,护理组采用专门护理方式,对比两个试验组疫苗接种的不良情况。结果三次疫苗接种护理组幼儿发热和局部硬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后不良情况的发生不仅仅与疫苗自身、医护人员操做有关,还与相关的护理措施有关。护理人员应当对疫苗接种幼儿施与相关的护理,改善疫苗接种后的不良情况发生。

  • 标签: 计划免疫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免疫意外抗体产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接受输血的13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免疫意外抗体进行筛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免疫意外抗体产生情况。结果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6例(4.0%)。其中非溶血性38例(2.7%),发热11例(0.8%),过敏20例(1.4%),头痛及胸闷共7例(0.5%);溶血性18例(1.3%),产生最多的是IgG类抗体。女性免疫意外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意外抗体的检出率与输血史和妊娠史有关,不同人群意外抗体检出率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确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加强意外抗体筛查,合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意外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肝移植模型,应用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OX40-OX40L共刺激途径机制。结果空白对照组SD对Wistar组存活时间因有排斥反应致存活时间短,存活时间6±2.3天;移植治疗对照组抗CD134抗体与雷帕霉素联合治疗组中,SD对SD组,Wistar组对Wistar组因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及封闭了共刺激途径,存活时间长,这两组和SD+wistar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可以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实行计划免疫共 156 例儿童(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6 月)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统计儿童免疫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分析其原因并作出相应护理对策。 结果:经观察,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儿童体质、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和接种后休息,发生率为 32.05% 。 结论:计划免疫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原因多样,给予合理护理对策有利于提高计划免疫的安全性,临床价值高 。

  • 标签: 计划免疫 常见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雷公藤红素(Celastrol)ip1,3mg/kg×5d能明显减轻小鼠胸腺的重量,降低小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数,同时提高血清补体C3含量,而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及IgG水平无明显影响。雷公藤红素ip1,5mg/kg×5d时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有抑制作用,ip3mg/kg×3d可以降低小鼠的廓清率,对吞噬指数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空斑形成细胞 溶血素 补体C3 淋巴细胞转化 吞噬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试验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取接种疫苗的儿童共150名,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每组各75例。对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参照组根据其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分析比对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严重程度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低,组间数据比对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明确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其拟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计划免疫 常见不良反应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和预防护理。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计划免疫接种儿童,分为对照组(28名)和实验组(29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预防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儿童一次接种成功率(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24/28)。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群体儿童 计划免疫接种 心理行为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计划免疫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在全体接受预防接种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儿童针对性护理措施。详细统计两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种类,以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系统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成效。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后出现1例硬结,对照组儿童接种后出现1例硬结、1例发热、1例局部红肿。观察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多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全面、科学的预防接种护理,能显著降低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计划免疫的质量及安全性。

  • 标签: 计划免疫 不良反应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计划免疫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有效护理措施。方法:2021年8月-2022年7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计划免疫儿童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的发生率4.0%,和对照组22.0%相比更低(P<0.05)。关于家长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84.0%相比更高(P<0.05)。结论:社区计划免疫用针对性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家长满意度提升也更为迅速。

  • 标签: 护理对策 社区 不良反应 计划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情况以及预防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80例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者进行对比,将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儿童接受预防性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配合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对于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针对性实施预防护理,可以提升儿童的舒适度和配合度,减少儿童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可以借鉴推广。

  • 标签: 群体儿童计划 免疫接种 心理行为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情况以及预防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80例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者进行对比,将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儿童接受预防性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配合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对于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针对性实施预防护理,可以提升儿童的舒适度和配合度,减少儿童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可以借鉴推广。

  • 标签: 群体儿童计划 免疫接种 心理行为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评分(SII)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1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11例,女202例;年龄为(64±12)岁。观察指标:(1)结直肠癌病人SII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2)结直肠癌病人SII的影响因素分析。以SII中位数为截断值,将病人分为高SII和低SII病人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选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或Kruskal-Willas分析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结直肠癌病人SII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513例病人的SII为355(253,507)。513例病人以SII中位数355为截断值,257例SII>355为高SII,256例SII≤355为低SII。高SII病人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前白蛋白(Alb),CA125,肿瘤位置(左半结肠、右半结肠),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腹腔镜辅助、开腹),病理学T分期(T0期、T1期、T2期、T3期、T4期),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7±17)分,(37±5)g/L,8.80 U/mL(5.90 U/mL,14.15 U/mL),174、83例,(5.2±2.8)cm,208、44例,5、19、25、131、63例,34、98、94、14例;低SII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91±13)分,(38±4)g/L,7.20 U/mL(5.40 U/mL,10.03 U/mL),200、56例,(4.0±1.9)cm,221、24例,8、39、35、118、45例,61、84、79、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0、-3.211,Z=-3.799,χ²=7.050,t=5.324,χ²=6.179,Z=-3.390、-2.227,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SII与肿瘤长径呈正相关(r=0.390,P<0.05)、与术前Alb呈负相关(r=-0.200,P<0.05)。Wilcoxon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右半结肠与左半结肠、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病人SII分别为447(311,720)与352(251,493)、439(284,640)与345(243,481);肿瘤位于右半结肠与左半结肠病人,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病人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ruskal-Willas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T分期(T0、T1、T2、T3、T4期),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病人SII分别为289(201,463)、296(210,398)、329(252,446)、369(265,505)、434(274,631),307(226,400)、380(260,503)、381(272,563)、376(273,634);不同病理学T分期病人、不同病理学TNM分期病人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癌病人SII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术前Alb、CA125、肿瘤位置、肿瘤长径、病理学N分期、病理学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SII的相关因素(Beta值=-3.5,-15.8,3.7,106.3,51.8,115.1,104.7,141.2,95%可信区间为-5.7~-1.3,-22.6~-9.1,1.8~5.5,34.6~177.9,38.5~65.2,40.5~189.7,11.2~198.2、46.9~235.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是结直肠癌病人SII的独立影响因素(Beta值=79.5,42.5,95%可信区间为8.4~150.7,26.6~58.4,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SII与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术前Alb、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TNM分期具有相关性。术前低蛋白血症提示高SII,肿瘤长径越长、肿瘤位于右半结肠、TNM分期越高、机体免疫炎症失衡状态更为严重。肿瘤位置和肿瘤长径是结直肠癌SII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全身免疫炎症评分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