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次研讨会于7月23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举行。两位作家亲临现场,面对面进行了对话问答,并就中韩文学的共性和差异表达了各自的认识。朴明爱、杨剑龙、郝雨等来自中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余名专家、学者、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著名作家 作品研讨会 中韩 刘震云 上海市
  • 简介: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并非封闭自足的存在。事实上,语言和文化始终处于多维度的接触、摩擦、交互和融合中。如今被普遍使用的很多现代汉语词语如人民、服务、哲学、世界、民主、艺术、科学、社会、政治、经济、杂志、逻辑、干部、革命、社会主义等词就是来源于近代留日学生通过日语的转译。如今已经很难想象没有这些词存在的现代汉语,换言之,它们通过长久的流通和接受已经被自明化,以至于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们的"起源"。

  • 标签: 当代文学 主持人 关键词 语言和文化 社会主义 现代汉语
  • 简介:马来亚白话华文文学,简称马华新文学,从1919年受中国五·四文学运动的影响而诞生到1965年新、马分治,一直与中国文学关系密切(1965年之后,马华文学分为新加坡华文文学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两支,并成为新、马两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学的方方面面,大到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小到某个作家、某个作品,都对马华文学产生过影响.尤其是三十年代在中国文坛上盛极一时的左翼文学思潮,一度几乎成为马华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核心.本文将论述这一思潮对马华新文学的影响.

  • 标签: 马来亚华文文学 左翼文学 阶级意识 文学题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9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7
  • 简介:此书研究、涉及的作家较以前任何一部宋代文学史或文学通史都要多,虽然总论和作家论中对宋代散文也有论述,宋代文学的研究较弱

  • 标签: 文学文学史 文学史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 简介: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被后人敬称为“史圣”。司马迁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流传千古的《史记》。另外,司马迁还有其他的文学作品,如《报任少卿书》(又名《报任安书》)、《汉书·艺文志》中的8篇赋、《悲士不遇赋》等作品。司马迁被后人尊称为“历史之父”,的确,他对这个称号当之无愧。本文着重论述司马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贡献。

  • 标签: 文学作品 文学贡献 司马迁 《报任安书》 纪传体通史 西汉时期
  • 简介: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世纪。城市化会促使城市文学的蓬勃发展,城市文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与审美格局,如城市文学将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提供深广的展示空间;城市文学会使市民多样性的审美追求得到充分的体现;城市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发展将形成新型的阅读审美感受,而网络文学的虚拟性会使文学的根本特性——想象得以强化,文学将因此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 标签: 城市文学 中国文学 网络文学 文学空间 审美追求 审美感受
  • 简介:  毛姆的味道  很多人说,毛姆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是因为他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这话没有错.然而对于一个靠写小说吃饭发财的作家来说,讲好故事实在是基本功.我觉得一个经久不衰的畅销小说大家吸引读者的魅力不在于情节而在于趣味,前者可能影响发行量,但后者决定了重读率.而重读率正是区别一般的流行作家和雅俗共赏的大师的标志.……

  • 标签: 文学读者 文学史毛姆 毛姆说起
  • 简介:  2月28日,第四届辽宁文学奖揭晓,并在沈阳颁奖.在获奖的五篇短篇小说中,有两篇是在上发表的.其中万胜的发表于2003年第6期(被当年第2期选载);李铭的发表于2004年第3期(被当年第8期选载).……

  • 标签: 文学获 满族文学 获辽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4
  • 简介: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一方面是因为文学的历史哲学属性与文学的审美反映性质不过是对文学艺术中级(层)本质的不同描述,关于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发现

  • 标签: 文学观念 文学高层次 本质文学
  • 简介:不同时期的台湾文坛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各世代马华作家,其自我定位和国家意识也不尽相同。若从他们与台湾文坛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划分为“留台”、“旅台”、“在台”等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马华“旅台”文学到“在台”马华文学的发展,扩大了版图,增强了阵容,马华作家群遂成为台湾文学版图内唯一的外来兵团。台湾文学作品及其体制对马华文学未来的发展势必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马华文学 旅台 在台 断代 文学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8
  • 简介: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一方面是因为文学的历史哲学属性与文学的审美反映性质不过是对文学艺术中级(层)本质的不同描述,关于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发现

  • 标签: 文学观念 文学高层次 本质文学
  • 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受到俄苏文学深刻影响。本文并非影响研究,而是从"相关性"的角度,提出若干问题,考察这两个国家的文学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相似和差异。这些问题是:走向世界文学;对"现实"的理解和态度;"纯文学"和"奉献社会"的文学主张之间的冲突等。文章认为,对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中国和苏联在20世纪的接受,都存在简化、教条化的问题。

  • 标签: 当代文学 俄苏文学 习惯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6
  • 简介:中国现代性文学其实可以表述为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这样把中国现代性文学置于中国现代学框架中加以研究,以现代汉语为书写形式的现代性文学则代表中国文学的新的现代性传统

  • 标签: 中国文学 文学中国 文学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6
  • 简介:对话时间:2011年6月对话人及对话整理:张倩一、求爱失败把我推向文学道路张倩:您是学理工出身,写作是半路出家,促成您走向文学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柳建伟: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我考入大学那年,是改革开放元年,是解放思想的元年,各种人生美梦都可以做了。这个时期恰恰是我读大学的四年,现在回头来看,那时候文学对人的影响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征婚条件里面必须要有"热爱文学"这一

  • 标签: 主干战争 军旅文学 对话柳建伟
  • 简介:<正>90年代已经经过了近五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形态与走向似已日渐清晰。“后新时期”/“新时期”间的差异与断裂已随着市场化与消费化的转型而越来越为人们所深识。文化及对文化进行阐释的“知识”都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这里既有如电视肥皂剧、卡拉OK、MTV、流行小说这样的新的大众文化走向的呈现,也有如“后殖民”及“后现代”的论争这样的高层文化对话的表征,但它们都共同标识着一个巨大的文化的地壳运动的生成。五年来的文化发展进程既是“冷战后”新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多重矛盾的投射,又是我们本土文化的复杂运作的结果。尽管人们对“后新时期”的概念仍存有争议,但似乎任何人都已无意和无法否认一个巨大的文化转型的到来;尽管人们对这一转型进行了种种不同的阐释,但我们已告别了80年代的话语则是广泛的共识。“后新时期”业已成为当下文化阐释的关键代码,成为我们

  • 标签: 新状态 “纯文学” 后新时期 “作者” 90年代文学 表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