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教学要不断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同样也要打破摈弃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创新,主要在实验的各方面,即主题制定、进展方式和实验形式上寻求创新。因此,一一对应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文化情境,来实现实验定题方式的创新;通过实施项目教学,以创新实验探索方式;通过开发新型的物理实验工具,来创新实验的开展形式。具体的实验教学创新实施策略,可从此三方面切入。

  • 标签: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
  • 简介:实验设计是指在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实验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制定实验过程中的材料、仪器、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中学生物学中的实验设计,是为研究一个课题(或一个问题)提供一个简易的可行性方案,并通过这个方案的实施探究或验证一个生物学结论(事实)或者对某一生物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 标签: 实验设计 对照实验 中学生物学 设置 科学实验 可行性方案
  • 简介: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课程,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实验作为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应试课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效,实验教学思路相对单一、形式与内容也都比较局限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科学学习的综合效果;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组织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与综合质量,成为当前教师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 标签: 小学科学 探究实验
  • 简介:摘要:本次实验是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草履虫应激性的部分中,学生实验观察过程出现的多种现象进行的分析和思考。本次学校实验使用网络购买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进行。草履虫是在22℃下,以稻草秸秆和酵母菌液培养扩繁。实验时可通过草履虫细胞内容物发生的折光现象,通过肉眼可观察到液滴中的白色亮点,来判定液滴中是否有草履虫。通过添加食盐验证草履虫的应激性。

  • 标签: 初中生物 草履虫 应激性 现象分析 实验改进
  • 简介: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因此,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纵观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卷和化学卷,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大多数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实验的改进、拓展和延伸。本文就2005年源于教材的部分高考实验题加以解析,以期能对今后的实验教学和备考复习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启示作用。

  • 标签: 实验能力 高考 化学实验 考查趋势 2005年
  • 简介:[摘 要]课程思政是思想教育的关键环节,有助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免疫学检验技术是一门较抽象学科,应用场景化教学有机地将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意识形   态和逻辑推理能力。本文以“金免疫技术”教学内容为例,从课堂思政融入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思政教学点、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希望对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融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金免疫技术 课堂思政 新冠
  • 简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龟裂链霉菌GQ-17(StreptomycesrimosusGQ-17)菌体对重金属Pb-(2+)的吸附能力,并优化最佳吸附条件,初步探讨了Pb-(2+)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GQ-17在48℃、pH为10.0、初始Pb-(2+)质量浓度为7000mg·L-1的条件下处理60min对Pb-(2+)吸附量最大。此外,在GQ-17发酵初期加入Pb-(2+)质量浓度为700mg·L-(-1)时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有所增大。GQ-17的菌体具有重金属离子吸附潜力,并且少量Pb-(2+)的存在能刺激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这为研发新型生物吸附剂和提高活性物质产量提供了新资源。

  • 标签: 龟裂链霉菌 生物吸附 污水处理 铅离子
  • 简介:在室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扩散三乙胺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5)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水的含量,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MNMOF-6的形貌为纳米颗粒的聚集体,每个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0-100纳米,样品MNMOF-7,MNMOF-8和MNMOF-9的形貌分别为棒状、针状和带状,我们对不同形貌的MOF-5纳微米颗粒的氮气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 标签: 扩散方法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比表面积 孔性结构
  • 简介:在细乳液体系中采用原子转移自由聚合(ATRP)制备聚丙烯腈(PAN)微球,然后用盐酸羟胺对其进行肟氨化改性,并将其用于Zn^2+的吸附研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肟氨化聚丙烯腈微球的结构.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聚丙烯腈微球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交联剂的用量以及溶液的pH值对Zn^2+的吸附量均有影响.在本研究的条件下Zn^2+的吸附量可达到0.0421mmol/g.

  • 标签: 聚丙烯腈微球 细乳液聚合 ATRP ZN^2+ 吸附
  • 简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含硫物质(H2S、SH和S)在金属修饰石墨烯(M-graphene)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发现:在M-graphene表面吸附的单个S原子获得较多电荷,其稳定性高于吸附的H2S和SH。与掺杂的Pt原子相比,掺杂的Co原子失去较多电荷而显出较强的正电性,可以有效地减弱对SH和S的束缚。此外,吸附不同的含硫物质可以有效地调节M-graphene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变化。该研究将为设计抗硫中毒的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第一性原理计算 石墨烯 金属催化剂 硫中毒 吸附的稳定性
  • 简介:研究采用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了吸附性能良好的活性炭。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Box—BehnkenDesign(BBD)设计法对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6个条件进行筛选优化。PB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酸屑比、研磨时间、活化温度、磷酸浓度是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四个关键因素。以碘吸附值为响应目标,对四因素进行BBD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二阶模型,确定了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磷酸活性炭的较优操作条件为:酸屑比2.00,研磨时间22min,活化温度406℃,磷酸浓度20%,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1195.23mg/g。

  • 标签: 机械力化学法 活性炭 磷酸 碘吸附值 响应面分析
  • 简介:摘要:放射性碘是核电厂需要重点除去的放射性物质之一,文章介绍了M310及ACP1000机组中碘吸附器的结构类型,碘吸附器试验方法应用现状以及M310及ACP1000碘吸附器效率试验方法的差异,详细分析了碘吸附器效率试验的影响因素,包括设备机械密封性、气流速度、气流湿度、气流温度以及活性炭老化对碘吸附器性能的影响。最后比较了放射性甲基碘法与氟利昂现场泄漏率检测和实验室取样罐效率试验法的优缺点。

  • 标签: 碘吸附器 试验方法 影响因素 优缺点
  • 简介:杨振宁教授说,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学会了演绎法,到了美国又学会了归纳法,并认为这两方面对他的工作都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科学家既不能离开实验,也不能离开归纳和演绎.

  • 标签: 演绎法 归纳法 实验 决定性作用 西南联大 杨振宁
  • 简介: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后,可能会说:“土壤不就是土吗?土有什么可实验的?”如果你自己动手做了以下实验,你一定会感到,许多平时我们看起来很平常、很一般的东西,经过实验,你就会发现许多科学知识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做这些实验吧。

  • 标签: 土壤 小实验 科学知识 自己动手 会说 酒精灯
  • 简介: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中国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的茶文化已经名扬全世界。茶叶用开水冲泡后,泡制了茶液,它合有丰富的单宁酸、咖啡碱、鞣(rou)酸、芳香油和维生素等,是传统的饮料。现在,每家都备有茶叶,我们利用茶叶,可以做个有趣的小实验

  • 标签: 小实验 茶叶 单宁酸 中国茶 全世界 茶文化
  • 简介:创建于1939年的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倡导以“融通启智,和合至美”为内涵的融和教育理念,在传承、整合与实践创新中,不仅形成了以英语教学为龙头,科技教育、棋类竞技、艺术教育多元发展的教育特色,还在德育、课程、课堂、校园文化以及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了独具特色的成效。

  • 标签: 小学 实验 广州市荔湾区 教育国际化 教育理念 英语教学
  • 简介: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把鸡蛋从三四层楼扔下去,看一看会不会摔碎。我们听了,脑子里冒出了一个个大大的问号,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我想:蛋从一米高摔下去都会碎,别说是从三四层楼摔下去了!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有的说自己肯定会成功,

  • 标签: 《摔鸡蛋实验》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