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中地区充西气田须气藏在开发过程中产水严重的问题,应用Dupuit临界产量模型,获取了一系列保证产水气井地层岩石不发生速敏效应、井筒不积液的优化产量,由此制定出产水气井合理工作制度,以尽量延长无水采气期。同时,还利用气井排液临界流量数学模型,计算气水同产期气井不同井口压力条件下的携液临界流量,从而确保实际产气量大于携液临界流量,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带出液体。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为维持气井正常生产,初步优选出优选管柱为须气藏产水气井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②随着地层能量的进一步的衰竭,气井生产后期应用复合排水技术提高气藏采收率。

  • 标签: 充西气田 开采特征 排水采气 提高采收率
  • 简介:迄今为止,鲜见关于峨眉山玄武岩型工业铁矿床的报道。在平川铁矿外围峨眉山玄武岩中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对磁测资料进行△T小波分析、化极、向上延拓、水平总梯度模等处理。在矿区磁场高背景环境下,合理确定异常判识标准,采用2.5维人机交互反演软件对精磁剖面进行反演与推断解释,指导钻孔孔位布设,提高钻孔见矿率。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路径正确,在剩磁大于感磁的玄武岩中,也能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铁矿床。

  • 标签: 磁法勘探 峨眉山玄武岩 小波分析 人机交互反演
  • 简介:北川县金凤桥一带是金矿的有利成矿区域。对该区域3265件沟系沉积物测量结果进行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区内Cu、Pb、Zn元素有较高的浓集克拉克值,其形成可能与区域内微弱的中温热液活动有关;Au、Ag、As、Sb、Hg、Cu、Pb、Zn元素成矿联系较弱,仅可能存在空间上的伴生,而不是共生关系;与金矿化关系比较密切元素组合为As、Sb,但金元素在因子分析中贡献率低,说明区内金矿化主要以小规模的矿点形式出现。

  • 标签: 沟系沉积物 金矿找矿 地球化学 金凤桥
  • 简介: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级层序的地层划分未统一,极大制约了该地区进一步勘探工作。本次研究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及地震等资料,首次采用希腊字母△logR方法识别级层序界面,在最大湖泛面的标定准确性上进一步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12个级层序,建立起较为合理的级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初步分析了各级层序在中地区的分布特征,识别出其沉积与剥蚀范围,最后指出层序与油气的关系,为中地区须家河组的进一步深化勘探奠定了基础。图7参8

  • 标签: △logR方法 四级层序 上三叠统 川中地区
  • 简介:本研究从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视角入手,尝试编制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电气类专业学生进行测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的主要影响因素。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6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0.86%,其中通过第1主成分便可较清晰地将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群体分开。本研究视角下,得到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指标体系,即职业信念、自我管理、学习管理3个维度,职业兴趣、职业环境认知、职业定位、职业准备、专业认知、职业能力认知、自我调整、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学习态度、信息能力、学习方法12种影响因子。

  • 标签: 独立学院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应用型人才
  • 简介:中国具备良好的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如何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价海相烃源岩是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作者尝试利用多个微量元素分别作为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来进行有效烃源岩评价。研究中利用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中Mo,U,V,Cu,Ni,Zn6个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对应两组元素过剩值:Moxs,Uxs,Vxs和Cuxs,Nixs,Znxs;对这两组元素过剩值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系数——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生产力系数)和古氧相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氧相系数),用以恢复海相烃源岩的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将该系数与上寺剖面残余有机碳测试结果(TOC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此确定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的定量等级划分。最终,根据该划分标准来判断上寺剖面烃源岩的品质。利用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方法可为海相烃源岩评价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产力 古氧相 微量元素 综合替代指标 评价体系
  • 简介:为探讨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圆珠状”灰岩的内部组成及形成环境,开展了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结果发现“圆珠”外部成分主要为泥微晶方解石,内部成分则以亮晶一连晶方解石为主,亮晶方解石约占“圆珠”的70%~80%,构成其核心,泥微晶方解石主要构成“圆珠”的纹层。“圆珠”状灰岩的典型构造类似核形石,发育不规则断续纹层,由于后期的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作用,纹层多已模糊不清。结果表明,“圆珠状”灰岩形成于能量较低的局限台地,其作为一种微生物岩,可能为P-T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生物迟缓复苏即“错时相”在马角坝地区的表现,在区域上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变薄,反映当时的水体由西向东变深,其尖灭位置为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的界线。

  • 标签: “圆珠状”灰岩 形成环境 沉积环境演化 错时相 飞仙关组一段 江油马角坝地区
  • 简介:据丰谷地区须家河组的地表剖面、岩心和薄片、测井曲线及常规物性测试资料等的观察、对比分析,认为西坳陷中段的丰谷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段砂岩普遍具有低孔低渗、致密化强、超高压、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但局部仍发育有孔渗性相对较好的层段。根据沉积作用及沉积相、成岩作用类型、构造作用方面来探讨丰谷地区须段储层的特征及有利储层段的分布认为,须段储集性的好坏主要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类型控制。丰谷地区须段储层发育最有利的沉积微相是潮汐影响的河道、潮间潮下水道、沙坝、冲洗坝,其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粗粒岩屑(钙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砂体单层厚度大,上下岩性变化快,以碳酸盐胶结为主。次生溶蚀对储层储集性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期次的断裂及其影响下形成的构造裂缝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须段属于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储层。

  • 标签: 致密砂岩储层 次生溶孔 丰谷构造 川西坳陷
  • 简介:对1970~1990年共21年41次西高原雪灾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从气候分布、大气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等方面探求西高原雪灾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对提高雪灾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为畜牧业生产的气象服务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川西高原 雪灾 天气研究
  • 简介:应用流体包裹体检测技术研究了中-南地区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了烃类的充注时期,探讨了气藏压力的分布和成因。研究表明,须家河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80-140℃,主峰在100-120℃,不同构造上的均一温度值有差异。须家河组的烃类充注属于连续充注类型,充注时期主要为晚侏罗世至新近纪。须家河组地层压力系数呈规律分布,区域上表现为常压-高压-超高压的渐变特点;纵向上,随地层时代变老,压力系数增大。侏罗纪末和新近纪末的构造运动使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导致区域上地层的古、今温度差异,进而影响压力系数的分布,压力系数随古、今温度差值的增大而降低。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天然气 油气充注 压力系数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2006年夏季,我国重庆、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特大伏旱,影响严重。初步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川渝的异常高温事件可能是受全球变暖和天气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天气扰动的影响为主。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以及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是导致该地区2006年严重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

  • 标签: 高温 干旱 全球变暖 天气扰动 四川 重庆
  • 简介:西高原,特别是岷江上游有着丰富的对农业有益的元素,经喜马拉雅期东西部差异升降运动,促使这些元素通过岷江水带往盆地,都江堰水利工程更使其遍布,在人类数千年的辛勤耕作下终于形成了"天府之国".

  • 标签: 天府之国 川西高原 有益元素 农业 成都平原 水利勤务员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技术的普遍运营方式,“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对知识的实践教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体验到了工程的复杂度才能够得到成长,这更加有利于理解理论,观察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认真程度,更好的去留优去劣,这是一个企业的最基础裁员方式。同时在校内更多的让学生了解到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要量和必备条件,校内外培养机构多多合作,让大家去考出专业技能或者岗位技能的相關证书,结合上工地工作是大家有所获得,实践安排由校方合理安排,也可以在校内对大家进行工程模拟仿真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补充市场的专业人才需求,解决市场面临的问题。

  • 标签: 供热通风 空调工程 大学本科 业务培养
  • 简介:本文根据U-pb、Rb-Sr、40Ar/39Ar法测年资料,探讨了西白玉-稻城地区花岗岩类的东岩带、中岩带、西岩带的形成时代。东带以200Ma为主,中带以80Ma为主,西带以220Ma为主,各方法所获年龄数据基本上可对比。

  • 标签: 花岗岩类 同位素年龄 白玉-稻城地区
  • 简介:本文探讨了西南地区“滇菱块”东部边界的强震活动情况。研究表明,“滇菱块”东部边界强震活动在西南地区最为强烈。它集中了滇地区全部7.6级以上地震,历史强震活动有较明显的活跃期和平静期,且呈现某种自然节律,7级地震显示较好的南北迁移规律,强震时间分布遵从幂函数特征。

  • 标签: “川滇菱块”东部边界 强震活动 地震预报
  • 简介: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通过1/20万化探分散流扫面和分散流异常的检查,发现了高品位的、具有一定规摸的丘洛金矿体。该矿体位于松潘—甘孜中生代印支地槽褶皱系中的北西向鲜水河深大断裂带(延伸400km),严格受其次级断裂控制。鲜水河断裂北东有色达深大断裂,南西有甘孜—理圹深大

  • 标签: 洛金 深大断裂带 地槽褶皱系 松潘—甘孜 分散流 次级断裂
  • 简介:将1951~1980年郑州地区的气象要素(气温、风速、降雨量)的距平值与“五运六气”学说所推论气象作对比分析,两者结果比较一致。继之,收集了1953~1983年同一地区传染性肝炎、痢疾、伤寒、流行性感冒、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这6种病在1983年以前均无疫苗或无有效预防)的流行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发病率与气候变化有较好的关系。

  • 标签: 五运六气 气象医学 疾病
  • 简介:【摘要】在医学的临床工作中,发生影像诊断错误有时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发生错误诊断的几率也各有不同。出现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一个是因为客观因素,一个是因为主观因素,还有一个就是医学设施的投照功能较差。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工作人员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发生错误诊断或遗漏诊断的频率。本文针对医学影像诊断出现的误诊问题,做详细分析。

  • 标签: 影像诊断 误诊 读片
  • 简介:通过对中丘陵区果树立体剖面分析研究,从物、能流角度揭示了果树地下背景特征对果树的非均衡全息作用。研究表明,在一定气候区域内果树态势是土壤以多种性质集合方式表现的反馈信息流与果树需求信息流对应匹配的结果;岩土系统以物、能流表征的全息作用效应显著,其中个别元素的物、能流始态,特别是果树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常影响果树果实品质。果树立体全息分析显示,中丘陵区果园一般以侏罗系沙溪庙组紫色土区为佳,侏罗系遂宁组和白垩系紫色土区的果园次之。

  • 标签: 地下背景 物能流 全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