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已有的物化探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分析解释,研究了红山地区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推测了工作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和构造形态,查明了工作区找矿目的层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铀源,预测了工作区铀成矿有利地区等,对该区铀矿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红山地区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应用 高台县 铀源 铀矿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为中困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研究所现已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研究方向涵盖了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和工程地震学4个主要学科。在完成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研究所还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雄厚的技术力量,面向社会开展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大中城市地震灾害评估、建筑物抗震鉴定、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技术服务和咨询。2003年,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研究所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相关学科技术力量,成立了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工程院为研究所下级单位,拥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是研究所面向社会进行技术服务和咨询的主要机构。工程院成立以后,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和体制方面的优势,使研究所科技开发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咨询工作 科技服务 地震安全性评价 科技体制改革 地球内部物理学
  • 简介:通过提出一个多层的植物冠层和土壤的模式,对冠层中辐射、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的传输等过程,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以及土壤中水、热传输等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把物理过程与生理过程联系起来,实现了植被与大气的双向反馈;应用此模式于小麦生长期各主要过程的模拟,给出了与观测值一致的结果

  • 标签: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 陆面过程
  • 简介:根据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大气气溶胶的观测结果和气溶胶中有机化学成分的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其化学成分的谱分布特征,并与干净地区的结果作比较,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标签: 城市 大气气溶胶 人体健康
  • 简介: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O)大会是地学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每4年举办一次,是国际上关于地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科学问题讨论的盛会。第26届IU—GG会议于2015年6月22日至7月2日在捷克布拉格召开,参会代表来自全球90个国家,共计4200多人。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地球物理 大地测量 地学领域 研究成果 科学问题
  • 简介:斜切中亚的帕米尔-阿尔泰滑移构造带向南延伸,可与恰曼转换断裂系统相接,影响其两侧表层断裂构造格局、中新生代盆山演化、现今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地球卫星重力异常带在滑移构造带两侧表现出显著的不连续性和系统位移特征,其深部滑移幅度达600km以上.从卫星资料反演计算出的地壳厚度图上可看出,新疆地区地壳厚度比中亚邻区厚4~8km,岩石圈厚度比中亚邻区厚10~20km.新疆及邻区地震波速层析成像结果提供了不同深度速度结构,在平行于中国西部国界处的10km、30km、50km深处均有NE向速度结构不连续面的反映.

  • 标签: 构造带 地壳厚度 地球物理证据 速度结构 表层 地壳变形
  • 简介:针对上饶市2003年4月10~12日的暴雨过程,对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粗浅的诊断分析,力图寻找出预报着眼点,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物理依据.

  • 标签: 暴雨 物理量 诊断 分析
  • 简介:白云岩成岩收缩晶间孔、洞、缝与构造网状缝相互沟通可以组成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这种复杂裂缝-孔隙型储层分布随机性强、发育程度和差异性大,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白云岩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例,提出地球物理综合预测碳酸盐岩裂缝的方法.本文描述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实施和应用效果.

  • 标签: 青西油田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 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发育程度
  • 简介:针对非均质性较强的碳酸盐岩储层,综合各向异性自相容近似理论与差分等效介质理论建立了一种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弹性参数计算模型。通过对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碳酸盐岩弹性参数计算的孔隙结构模型。综合使用各向异性等效介质理论与碳酸盐岩孔隙结构模型,给出了碳酸盐岩非均质储层弹性参数计算的实现方法。通过对比灰岩样品测试数据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等效弹性理论模型能够描述碳酸岩盐储层速度与孔隙度变化关系,可作为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数据解释的基本依据。

  • 标签: 各向异性 岩石物理 孔隙结构 弹性模量 碳酸盐岩
  • 简介:中国多年来在岩石圈物理学研究中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并促进了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然而在这21世纪之际,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对岩石圈物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这样的思维前提下对岩石圈物理学的科学内涵和发展导向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思考,并明确指出当今在这一学科领域应该做些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又存在哪些关键性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提出,高精度的地球物理场观测与岩石圈内壳、幔精细结构(2维和3维)的刻划;在地球内部力系作用下,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深部物质运移的物理-力学-化学作用过程及深层动力学响应乃是深化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和揭示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的根本机理所在。为此,在本世纪的上、中叶,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地球物理学研究必为先导。本文最后对岩石圈物理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标签: 岩石圈物理学 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资源、能源和灾害 先导作用 深层动力过程
  • 简介:天文国介一般都从地球大气的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纬残差波动的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的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纬波动异常的可能原因,其中的关键是地方铅垂线的变化。作者认为,天文时纬仪器的特长是能检测铅垂线的连续变化,若经改进,它即能铅垂线的变化,又能对地震预测提供有益的信息。

  • 标签: 天文时纬观测 地球物理 残差波动异常 地震 构造活动
  • 简介:利用2008—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169个气象观测站的天气实况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对流参数对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进行了天气分型,并应用分型统计的参数阈值对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进行了试预报。结果表明:2008—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集中出现在5—9月,占雷暴总日数的85.9%;雷暴日发生的天气形势可分为低涡型、低槽型、西北气流型和西南气流型4种。引入天气型强度指数,研究4种雷暴天气型的自动识别方法,通过天气分型检验表明,天气型自动识别方法可准确的识别雷暴发生的天气形势,且漏报较少。在天气型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雷暴物理量诊断表明,消空效果明显。2008—2012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回代预报的TS评分为54.1%,漏报雷暴日为4d;2013年雷暴日试预报的TS评分为51.8%,漏报雷暴日为10d;雷暴日回代预报与试预报的TS评分均超过气候概率,预报效果较理想,可为西北地区东部雷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雷暴 天气型 物理量诊断 统计预报
  • 简介:湛江市地处海滨地带,滨海沉积的粘性土较发育。粘性土是该地区工程建设地基的主要基础持力层。对粘性土物理指标变化与压缩模量的相关性探讨,找出土的物理性质与土的力学强度的关系,从各种关系中总结出各因数的相关性,对工程建设持力层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 标签: 湛江市 粘性土 物理指标 压缩模量 承载力
  • 简介:在本项研究中,应用磁法和地震法互补的手段绘制WadiThuwal地区的地质灾害图。深部地质构造的磁性解释涉及极点配置算法和向下延拓方法的简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3种主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和北东北-南西南;北西-南东以及北-南向。此外,通过地震法勘探证实,剪切带已接近HarratThuwal地区。地震法显示了3种岩性层位,其基岩深度范围为从研究区东南部9m至北部24m。勘探结果也显示了5个主要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北东东-南西西;北东-南西和近似东-西向。地表地质调查、磁法和地震勘探结果表明,可把WadiThuwal地区划分成3个地质灾害分区,这取决于存在的地质构造,例如断层。我们建议,在WadiThuwal地区进行开发计划之前,都应考虑划分的灾害分区。

  • 标签: 磁法 地震法 灾害 WadiThuwal 地区
  • 简介:勘探信息化技术服务于勘探科研生产,实现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进而提升油田勘探技术水平,提高勘探工作效率和效果,发展成为油田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勘探信息化建设的特色。本文将勘探信息化划分为3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特征。描述了胜利油田勘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应用效果,并对勘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 标签: 勘探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 学科协同 资源共享 办公自动化
  • 简介:1概况为满足社会各专业服务领域对高时空分辨率、网格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产品及服务的迫切需求,北京市气象局开始规划建设新一代分析及预报业务体系,即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及预报系统(RMAPS:Rapid-refreshMulti-ScaleAnalysisandPredictionSystem)。该系统由临近预报(NOW)、短时预报(ST)和集成(IN)3个子系统组成,其中IN为集成(INTEGRATION)子系统,其建设目标为对北京市气象局RMAPS业务体系中的多尺度快速更新循环短时数值预报系统(SHORTTERM,简称ST)、自动临近预报系统(NOW-casting,简称NOW)以及定量降水短临融合预报系统等进行产品与天气实况观测的融合应用,经动力降尺度技术形成北京及周边地区高分辨率(1km)网格化、更高频更新的天气状况分析和预报产品,为政府及公众提供随时随地、不断更新的气象条件实况分析及未来预报。

  • 标签: 北京市气象局 中央研究院 访问工作 地球物理 天气预报产品 数值预报系统
  • 简介:在充分收集调研西安地区地质及地裂缝研究资料基础上。在西安市区进行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剖面40km,查明第四系断层在深部的发育特征和新第三系上部地层主要地震反射标准层及其断裂构造格局;探查市区地裂缝深部发育特征,对地震勘探成果资料进行解释,分析断裂与地裂缝之间的联系。

  • 标签: 地裂缝 地球物理勘察 西安市 科技进展 地震勘探 发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