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徐福东渡的求仙之路,其实质反映了秦时人们对于海外未知领域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徐福完成了由一个方士到一个航海家的角色转身。而从中华文明发展的视角看,徐福东渡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难得的海上探索,是中国早期海外交通与移民历史的代表。但这样的脚步并没有延续下去,当古老的帝国达到集权专制的巅峰时,中华文明的海外文化交流之路因此断绝。徐福东渡最终没有成为中国海洋文明的滥觞。

  • 标签: 徐福东渡 海洋文明 探索
  • 简介:1934年,时浙江省建设厅与竺可桢的气象研究所合作筹建定海测候所。1937年1月1日,定海测候所正式开始办公。1939年,日军占领定海,定海测候所撤废,至抗战结束后,重新恢复。文章运用史实材料,对定海测候所的筹建、关闭、重建等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并对竺可桢在定海测候所筹建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气象 定海 测候所 竺可桢
  • 简介:徐福东渡不是一般方士入海的求仙活动,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组织的具有向海外移民性质的一次规模空前宏大的东渡壮举。其历史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即开辟了中国通向韩国、日本的海外航线;开创了我国走出国门对外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先河;建立起中、日、韩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为后世的中、日、韩的社会经济和旅游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标签: 徐福 东渡 贡献
  • 简介:本土传统家训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文章以舟山群岛传统家训为例,对传统家训道德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传统家训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关联,从汲取传统家训教育内容、实施新家训文化、推进传统家训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对传承本土传统家训与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性构建进行了论述。

  • 标签: 传统家训 乡风文明 构建创新
  • 简介:摘要:舟山群岛悬居东海北部,踞祖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点,背靠沪、杭、甬和长三角,面向太平洋,为东南沿海之屏障,自西周时期徐偃王退避舟山以来,历代多以之为海防前哨,留下大量的军事古迹,形成了一批与海防文化密切相关的地名。文章试图通过考证海防历史,追寻海防遗迹,辨析海防地名,传承海防文化。为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略尽绵力。

  • 标签: 舟山群岛 海防历史 海防地名 海防文化
  • 简介:通过对全域旅游背景下舟山群岛新区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分析,找出舟山群岛新区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政府、社区、学校教育、公民个人等方面探索舟山群岛新区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 标签: 全域旅游 公民 生态文明素养 培育
  • 简介:历史性街区是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定海区白泉村历史性街区为例,从研究历史性街区渊源、文化入手,结合白泉高铁集散中心背景,对其历史性街区功能重构提出建议。通过功能布局调整、街道景观设计、建筑风貌等方面的规划与控制,延续历史街区文化底蕴,构建历史街区文化符号体系,使历史性街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

  • 标签: 历史街区 文化记忆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 简介:文明修身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学生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真实追求.正确认识高职学生文明修身的重要性,不断探索高职学生文明修身有效途径,对推动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文明修身 高职学生 路径建设
  • 简介:舟山群岛悬居大海,相对孤立,自古是一个多元的人口社会,历史上海防、“海禁”和展复政策,都带来过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人口变迁历史有助于探索舟山群岛的人Izl,迁移规律.为寻找新时期的人口发展、布局方向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支撑。

  • 标签: 舟山群岛 人口迁移 对策
  • 简介:明朝抗倭与海外贸易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论性的问题。文章立足一定史料,认为明朝倭寇问题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抗倭斗争的胜利,达到了保境安民,也为“隆庆开关”创造了条件。澳门开埠是明朝海禁政策的重大调整,形成了明朝多种成份的全方位的外贸体系;明朝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 标签: 明朝抗倭 双屿港贸易 澳门开埠
  • 简介:舟山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地域文化,是大陆史前文化的一部分,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是浙东文化的一部分。个性张扬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的务实精神、信誉至上的诚信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是舟山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

  • 标签: 舟山 地域 渊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