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使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水土保持试验更可靠,采用人工降雨试验方法,通过研究QYJY-503C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降雨特性,探讨该装置在水土保持科学试验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雨滴达到终速时雨滴-色斑直径的关系为d=0.3839D0.709;2)QYJY-503C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有效降雨均匀度超过80%;3)在试验范围内,雨滴直径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雨滴中数直径与降雨强度呈d50=0.5595I0.2805的幂函数关系,相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雨滴直径较天然雨滴偏小20%~70%;4)降雨动能与降雨强度呈E=0.0042I-0.021的线性关系,可通过控制降雨强度实现降雨动能与天然降雨的相似性;5)QYJY-503C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性能稳定、可控性强,可适用于室内土壤侵蚀的研究。

  • 标签: 人工模拟降雨 率定 雨滴直径 降雨动能 土壤侵蚀
  • 简介:摘要为科学开展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寻找适用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方法,设置长2000m,宽20m的试验示范段。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类型的生物砖排水沟,喷播适生草本和灌木,实现黄土裸露面有序排水和快速复绿,为该项目全线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

  • 标签: 天然气 输配系统工程 水土保持 生物砖排水沟 成效
  • 简介:在分析施工区渣土容重的基础上,用微型剪力仪对其抗剪强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①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渣土容重〉开挖边坡〉弃渣堆积边坡,其均值分别为1.85g/cm^3、1.45g/cm^3和1.05g/cm^3,说明运渣道路经不断碾压,渣土密实,弃渣边坡的自然堆积渣土,疏松多孔。②随着堆积年限的不同,弃渣边坡抗剪强度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堆积3年的弃渣其抗剪强度〉2年弃渣〉1年弃渣;同一坡面不同堆积部位的弃渣,其渣土抗剪强度呈坡上〈坡中〈坡下的趋势。③渣土堆放时间越长,植被恢复程度越好,渣土抗剪强度就越大。④施工区不同类型植被覆盖下原生土壤的抗剪强度大小依次为:高山松林〉灌木丛和草地〉乔灌木混交林,分别为当年堆渣坡面的9.25、8.75、8.75和6.50倍,也是弃渣平均抗剪强度的1.68倍。

  • 标签: 吉沙水电站 施工区 渣土容重 渣土抗剪强度
  • 简介:通过对江苏赣榆丘陵山区生态修复区修复效果的总结分析,为赣榆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根据。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从修复前的43.5%提高到96.1%。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植被群落向良性循环发展,人工幼林长势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由2758t/km^2减少到1369t/km^2,减沙效益为50.4%。本项目仅进行3年的监测工作,对今后人工补植林成林后,该区的林草变化情况、植被群落的演替趋势、动物及土壤结构的变化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开展更深入竹研究探讨。

  • 标签: 生态修复 丘陵山地 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