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证实由护理人员干预血管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血管风险,然而该措施费用高昂、耗时过长。要求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定期门诊复诊。自我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通过网络支持自我管理可能会增加护理人员干预的有效性。与常规门诊相比,网络费用低廉。在治疗抑郁症、指导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力锻炼、减轻纤维肌痛患者疼痛、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和住院率以及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方面均显示出网络干预的有效性。

  • 标签: 心血管危险因素 关节炎患者 网络管理 随机对照研究 血管病 护理人员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呈现,帕金森病、阿尔采默病、脑卒中、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迄今的研究仍未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学突破和研发理想药物的瓶颈。近年来基于神经一胶质网络系统研究的进展,使得传统神经药理学的基础受到严峻挑战,高度集成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科学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正在逐步揭示神经一胶质网络调控系统在重大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解密脑功能和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契机。

  • 标签: 神经精神药物 神经精神疾病 神经药理学 网络调控 人口老龄化 阿尔采默病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网络的智能分析和Statistica数学统计软件,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定量构效关系中应用的特点.方法:应用神经网络中的智能求解器结合Statistica数学统计软件,对α-溴代苯乙胺衍生物进行Hansch分析.结果:比较常规方法对回归方程的Hansch分析结果,得到该方法对分析结果在相关系数、偏差以及实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别都有较明显改善.结论:该方法能提高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Hansch分析的效果.

  • 标签: Hansch分析 智能求解器 回归分析 神经网络(计算机) Statistica
  • 简介:随着Intemet访问的增加,传统的Imernet接入服务已越来越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因为传统的Internet只提供浏览、电子邮件等单一服务.没有服务质量保证,没有权限和安全机制,界面复杂不易掌握。尤其随着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处理的高效性、保密性、实时性的特殊要求,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rateNetworks,VPN)的提出解决了这些问题。

  • 标签: VPN 河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网络体系 INTEMET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基于此,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中应用量较大和应用效果较为突出的领域就包括医疗领域。由于医院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使医院对网络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但网络安全情况的好坏必然给医院业务效果和运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所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会借助网络技术来对医院实施管理,促使医院管理朝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传统医院管理模式相比实现了较大的改变,由此网络安全信息化的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 标签: 医院 网络安全与技术 人工智能 信息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21个靶点为芍药甘草汤与胃癌症的共同基因靶点。结论:芍药甘草汤在治疗胃癌中有着多靶点调控、多方面作用的特点。

  • 标签: 芍药甘草汤 胃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 简介: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从姜科植物姜黄等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姜黄素对肝脏和肾脏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有文献报道经常服用含姜黄素的食物可预防和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阿尔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 标签: 保护作用 姜黄素 CYP2E1 脑胶质细胞 活性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中-βtubulinⅢ和survivin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接受多西紫杉醇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βtubulinⅢ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对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为38.1%(32/84),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6.2%(64/84)。化疗有效率(CR+PR)为52.38%,-βtubulinⅢ(+)的患者有效率低(37.50%),-βtubulinⅢ(-)患者有效率高(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组的有效率为48.40%,低于survivin(-)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显示:-βtubulinⅢ(+)且sur-vivin(+)组有效率为25.0%,中位疾病无进展期为3.9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4.5%、15.1%,-βtubulinⅢ(-)且survivin(-)组有效率为73.91%,中位疾病无进展期为7.7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1.6%、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联合检测-βtubu-linⅢ和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多西紫杉醇 Β-微管蛋白
  • 简介: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乳腺癌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病理类型和基因表达在不同个体异质性较大,对治疗的应答也各不相同,这些问题已成为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微小RNAs(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长约18~22nt的单链、非蛋白编码RNA,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的功能,能够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 标签: 人乳腺癌细胞株 MDA-MB-231 骨形成蛋白 过表达 生物学过程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CD44vs和Fas抗原在83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MMP-9表达40例(48.19%)CD44v6表达51例(61.45%),Fas抗原表达47例(56.63%),MMP-9和CD44vs共同表达40例(48.19%)。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MMP-9、CD44vs表达有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呈增高趋势,而Fas抗原表达则呈降低趋势。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CD44v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短,Fas抗原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长。Cox回归分析表达MMP-9、CD44v6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Fas抗原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MMP-9、CD44vs和Fas抗原等多种因素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4v6的作用最为重要。

  • 标签: 非细胞肺癌 MMP-9 CD44vs FAS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病因
  • 简介:目的:研究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growthresponsegene-1,Egr-1)表达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进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CMECs)原代培养,取3~4代的CMECs建立缺氧复氧模型。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Con)组、缺氧复氧组(A/R)、溶剂组(LIP)、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组(AS)、正义寡核苷酸转染组(S)和错配寡核苷酸转染组(Sc)。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内皮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观察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培养内皮细胞中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存活率。结果:A/R造成内皮细胞内MDA升高,SOD下降,上清液中LDH、TNF-α含量升高,A/R刺激下细胞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R刺激前给予AS-ODN可抑制Egr-1蛋白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AS-ODN抑制培养内皮细胞Egr-1的表达,并降低A/R损伤,提示Egr-1与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反义寡核苷酸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复氧损伤 EGR-1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制备脑卒中模型结合束缚应激和孤养法复制了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大鼠模型。观察PSD大鼠模型行为学改变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及盐酸帕罗西汀对PSD的干预作用。结果:PSD模型大鼠蔗糖水消耗量降低、Open-Field测定直立评分和水平评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与P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组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较卒中组或抑郁组有所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比较药物组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可以改善PSD大鼠抑郁行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下调下丘脑室旁核c-fos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室旁核 早期即刻基因 盐酸帕罗西汀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浓度CD46预先给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鼠原代小胶质细胞补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取分离纯化的小胶质细胞接种于24孔板,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LPS组、低浓度CD46组和高浓度CD46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补体C3浓度。结果LPS组、低浓度CD46组、高浓度CD46组补体C3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低浓度CD46组、高浓度CD46组补体C3表达均较LPS组减少,且高浓度CD46组补体C3表达较低浓度CD46组减少(P〈0.05)。结论CD46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显著减少补体C3释放。

  • 标签: CD46 补体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鼠科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我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患者130例,对所有患者的HIF-1α、Survivi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HIF-1α与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IF-1α、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P<0.05);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其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HIF-1α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细胞中HIF-1α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以通过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而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生存素 相关性 价值
  • 简介:目的:检测夏枯草对中、重度痤疮患者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口服夏枯草水煎液治疗,其中Ⅱ级38例,Ⅲ级27例,Ⅳ级35例,每人每日15g,连续1周。采集非刺激性全唾液,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40名正常对照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痤疮患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程度均为Ⅳ级>Ⅲ级>Ⅱ级,治疗后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痤疮的发病与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的表达密切相关,说明免疫因素是导致痤疮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夏枯草可能通过调节痤疮患者外周免疫因素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

  • 标签: 夏枯草 痤疮 唾液 白细胞介素 -1α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观察次乌头碱对SD乳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及细胞膜L-Ca通道mRNA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次乌头碱,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给药后15min、30min、60min心肌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并分析次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内钙浓度的作用与L-Ca通道mRNA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30-120μM/L次乌头碱引起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细胞“钙超载”出现在给药后15min(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60μM/L次乌头碱与心肌细胞作用5min即能增加L—Ca通道mRNA表达(P〈0.05),随着次乌头碱浓度的增加,L—Ca通道mRNA的表达也增多,但亦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次乌头碱为附子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可能通过增加心肌细胞膜L-Ca通道开放数量而导致细胞内钙增加,发生钙超载,并最终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胞内Ca2+浓度 MRNA表达 心肌细胞内 次乌头碱 Ca通道 胞内游离Ca2+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