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研究人血清白蛋白的单色氨酸分子(Trp-214)或其配合基的荧光响应可以了解人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但定性的光谱信息很难得到明确的解释。本实验中,利用血卟啉单甲醚的环境敏感性和Trp-214基团的荧光响应机制,研究了血卟啉单甲醚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单一动力参数下,人血清白蛋白中血卟啉单甲醚的吸光度值与其浓度有线性关系。浓度比为1:1时,在血卟啉单甲醚的I号结合位点与人血清白蛋白有特异性键连。I号结合位点的微环境类似于在DMSO中。Trp-214的荧光萃灭与血卟啉单甲醚的I号结合位点的吸光度成线性关系说明Trp-214残基的荧光萃灭不是因为能量转移而是因为电子传递。另外相对于竹红菌素B看来,更容易观察到血卟啉单甲醚或2位氨基牛磺酸替代的竹红菌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反应,这归因于生理环境中的静电吸引力。

  • 标签: 人血浆白蛋白 光增敏剂 特异性键连 维度拟合 静电驱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中采用特里加压素和人血白蛋白的治疗效果表现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名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为例,把这40名患者分成20例参照组(行人血白蛋白治疗措施)和20例研究组(行特里加压素和人血白蛋白治疗措施),将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腹水深度较参照组更低(P

  • 标签: 特里加压素 人血白蛋白 肝硬化 顽固性腹水
  • 简介:目的探究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研究对象为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参照组给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研究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参照组均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呈P<0.05。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但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相比,手术操作复杂,术中出血量多。

  • 标签: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BL联合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21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TBL联合体验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在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和对课程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对课程的评价的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TBL 体验式教学法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率以及Harris评分分别为(73.1±2.7)min、(15.2±3.8)d、(280±110)ml、26.67%、(87.72±2.6)分;研究组分别为(51.2±2.6)min、(10.1±1.4)d、(130±35)ml、6.7%、(61.23±2.0)分,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