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提出更加有效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帕金森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嗜睡量表、抑郁情绪测定表以及用药调查表等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患者睡眠障碍程度、病例临床表现、药物运用等问题。结果:30例帕金森患者中,存在睡眠障碍患者21例,睡眠障碍率为70.0%,睡眠障碍患者中难以入睡患者5例、睡眠情况发生破碎6例、白天睡眠过多6例、睡眠时呼吸出现暂停情况4例,通过研究分析,患者在夜间难以入睡最主要因素在于夜尿、梦魇、疼痛、麻木等情况,以上情况和患者患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抑郁严重程度以及左旋多巴胺每天用剂量息息相关。结论:帕金森患者睡眠情况十分不好,会出现较为严重睡眠障碍,在临床上通过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出现破碎、白天睡眠时间过长等,出现以上情况,大概率和患者睡眠障碍病程长短、病情、抑郁时间长短以及左旋多巴胺使用剂量密切相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顽固颞叶内侧癫痫后放射脑水肿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治疗及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采用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51例顽固颞叶内侧癫痫,根据癫痫发作特点、脑电图、PET—CT、MRI进行致痫灶定位。颞叶外侧皮质靶区边缘剂量10-12Gy,等剂量曲线40%-60%;加行同侧海马、杏仁照射,边缘剂量16—24Gy,等剂量曲线50%。结果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66.7个月。出现放射脑水肿表现45例,占88.2%;均发生在颞叶内侧。21例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4例症状严重者需住院行静脉注射治疗。术后1年为放射效应高峰期,随时间延长,放射急性反应MRI表现均得到改善,部分出现脑局部萎缩。4例严重放射脑坏死病人均为WieserⅠ级者:5例Ⅴ级和Ⅵ级病人中仅1例出现放射脑水肿反应。结论伽玛刀治疗顽固颞叶内侧癫痫后出现放射脑水肿甚至放射脑坏死,均为正常治疗反应,其与癫痫控制效果密切相关;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癫痫 颞叶 脑水肿
  • 简介:目的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相关,比较以不同分界血压分组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索最优目标血压。方法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连续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入院时距发病时间小于72h患者,除外脑结构异常患者,共92例完整病例资料,分析急性期血压与神经功能恢复间相关,并分别比较不同分界血压下,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收缩期血压与人院第28天神经功能恢复存在显著相关。以160mmHg为界分组,收缩压≤160mmHg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收缩压〉160mmHg组。而以140mmHg和150mmHg为分界血压分组两组患者第28天神经功能恢复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认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若低于160mmHg,可能与28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相关。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收缩压 神经功能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4只成年大鼠脊髓各节段中GPR30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脊髓各个节段,GPR30在脊髓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分布在灰质中,且以腹角为主,除腰段脊髓背角有少量GPR30阳性信号外,其余节段脊髓背角均未见明显GPR30阳性信号。GPR30在白质中信号分布较均匀。结论GPR30在脊髓呈特异性分布,提示其在脊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大鼠 脊髓 雌激素 膜受体 GPR30
  • 简介:南丁格尔奖护理界最高奖项,也是多少护理人员生追求梦想。建国以来,我国已有62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得过此殊荣,姜小鹰其中惟位在任护理学院院长。曾在临床工作十几年姜小鹰,在从事高等护理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中,对临床护理始终怀着深深眷恋,这种眷恋,源于她儿时“白衣天使”梦想,源于她对护理工作深刻感悟,源于她那种“予人玫瑰”崇高情怀。虽然现在人们都称她为“姜院长”、“姜老师”,但她始终说自己“就是个护士”。

  • 标签: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护理教育工作 临床服务 护理工作者 护理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毁物)临床长期疗效和安全。方法2007年9月~2009年6月收治33例MR伴冲动、攻击、自伤、毁物行为障碍患者,均符合ICD-10和DSM-Ⅳ诊断标准。治疗靶点选择内囊前肢和杏仁核,采用可视靶点CT定位。全麻下头皮切口,钻孔切开硬脑膜,直径2.0mm毁损电极穿刺,毁损前行宏刺激确定非功能区后,进行毁损灶制作,参数80℃、60S。术前、术后6、12、24个月由精神科医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GI)和儿童攻击行为量表(CAS—P)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采用韦氏智力量表(wIS)评定智商。结果(1)术后24个月CGI量表评定结果显示,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5%,其中优5例(15.1%),显著进步16例(57.6%),进步9例(21.2%),无变化3例(6.1%);(2)术前CAS—P评分平均为(67.00±10.95)分,术后6个月为(15.20±1.62)分,24个月后为(16.30±1.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S评分为(35.88±14.60)分,术后24个月为(36.24±12.35)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统计学意义;(4)安全评估:脑内血肿1例,经治疗完全康复;偏瘫1例经康复治疗明显好转;术后高热3例;性欲亢进2例;食欲亢进2例,经治疗均于2周内恢复。结论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和毁物)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杏仁核 立体定位技术 内囊前肢 射频毁损
  • 简介:神经元限制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factor,NRSF),种重要锌指蛋白转录负调控因子,它与某些基因中相应神经元限制沉默元件(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element,NRSE),又称RE-1(repressorelement1,RE-1)相结合,从而对许多与神经元发育及功能相关基因表达发挥阻遏作用。REST辅助抑制因子(RESTcorepressor,CoREST)种神经元表型调控因子,CoREST与RESTC端结构域(含有个C2H2型锌指结构)结合,形成阻遏复合物,发挥转录抑制作用。本文就REST和CoREST在神经发育过程中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 REST CoREST 神经元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TOAST病因学分型之间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按TOAST分型进行分组,对各亚组与5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及小动脉闭塞卒中组血清oxLDL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组(P均〈0.01)。结论:血清oxLDL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并与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等类型关系紧密,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标志物之一,提示斑块不稳定。

  • 标签: 脑梗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中医"心主藏神",为人体自觉意识、睡眠-觉醒活动主导。人体昼夜阴阳气血营卫变化,形成睡眠-觉醒节律"生物钟"生理学机制。为更好理解"心主藏神"理论内涵与形成,本文从"心"藏象发生学—古代解剖、意向思维、临床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引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 标签: 心神 发生学
  • 简介:  脑卒中后出现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tract,GI)功能紊乱及其对患者预后影响日益受到神经科医生关注,而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措施对提高脑卒中整体治疗水平必不可少.本文在阐述GI神经生理学基础上,对脑卒中后出现GI功能紊乱做简单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神经系统 脑-肠轴
  • 简介: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所有外部条件总体。睡眠环境保证能够进行正常睡眠外部条件,良好睡眠环境健康睡眠重要保障。中医睡眠养生学十分重视睡眠居室环境,强调以人为本,人与居室环境相协调,并有适合、舒适卧具、枕具等,从而使人能够在适合睡眠环境中获得良好睡眠。

  • 标签: 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学
  • 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风险。而TOAST(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分型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病因分型。本研究着眼于传统与改良TOAST分型与ESRS关系,从而间接了解非心源性IS病因分型与复发风险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改良TOAST分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小动脉病变(SAD),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SOD)及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SUD)。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TOAST分型构成。结果纳入3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以下简称AT)161例(50.9%),SAD68例(21.5%),SOD22例(7%),SUD65(20.6%)。不同ESRS分值组中不同病因分型构成存在定差异(P〈0.0001)。低风险组中AT较少(18/93VS161/316,P〈0.0001),SOD较多(18/93vs22/316,P=0.003),而高风险组中SOD相对少(4/225vs22/316,P=0.012)。高风险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并无明显高于低风险组趋势(P〉0.05),小血管病变比例也不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ESRS分值愈大则出现罕见病因IS概率可能愈小,而尚不可认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IS几率就愈大;②ESRS评分系统所包含危险因素对于大小血管病变影响可能等同。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分型 危险因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四肢末端麻木乏力5个月,于2006年5月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缓慢进展性四肢末端麻木,伴乏力、肿胀,僵硬(晨起时明显,持续1h以上),最初为双手指末端麻木,渐进出现全手、腕部、双足麻木及四肢末端怕凉、双手指及足趾皮肤变黑(以右端为重),伴有全身大关节疼痛及多个指(趾)关节疼痛肿胀,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经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既往史:有“淋巴结结核”史,已行手术切除;有“美尼埃氏病”史;1982年曾因左肩关节外伤于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有输血史;平素全身皮肤易出现瘀斑。入院查体:神志清,四肢末端皮肤稍黑、发凉,四肢肌力稍低于5级,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双膝反射活跃,双侧桡骨膜反射、双侧踝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重叠综合征 病因 多发性神经病 免疫功能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脑弥漫轴索损伤(DAI)诊断标准、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2例DAI病人l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2例DAI患者中93.55%(58/62)为交通事故致伤,6.45%(4/62)为坠落伤;按GOS标准:良好16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0例,2例好转后放弃治疗。结论除目前CT诊断标准外,基底池、四叠体池和环池结构不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应成为DAI影像学诊断标准之一;在康复期,高压氧治疗种有效方法;病人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年龄及脑出血灶部位等有关,高血糖也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颅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 治疗 高血糖
  • 简介:痉挛斜颈神经科较为常见且难治组症候群。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Scott首先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斜视后,该方法即被神经科采用治疗痉挛斜颈。但治疗剂量及方法不尽相同,副作用亦屡有报道删。因此,为了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合理应用剂量,使其既可产生良好疗效且又令副作用减少,笔者对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于门诊接受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32例患者疗效进行回顾分析。

  • 标签: A型肉毒杆菌毒素 痉挛性斜颈 毒素治疗 临床探讨 局部注射治疗 SCOTT
  • 简介:目的研究和评价奥拉西坦治疗儿童脑瘫痪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对60例儿童脑瘫痪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实验阳性药物吡拉西坦为对照,实验组采用奥托西坦。采用韦氏学前及入学儿童智能量表(WPPSI)和脑瘫痪日常生活评价量表(ADL),比较治疗后药物对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差异。结果奥拉西坦可明显改善脑瘫痪儿童智能和生活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奥托西坦可以改善脑瘫痪智能和生活能力,且具有很高安全

  • 标签: 奥托西坦 吡拉西坦 儿童脑性瘫痪 智能 生活能力
  • 简介:脑白质损害(WML),也称为“脑白质疏松”,老年人中常见神经放射学表现。WML通常位于脑室周围和皮质下白质,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最近研究提示心血管危险因素与WML发生有关。这些损害可以出现老年综合征各种表现,如跌倒、执行功能障碍、抑郁症状和尿失禁。低灌注引起额叶和皮质下区域内相关通路损害可以破坏额叶执行功能、运动控制功能及其他系统,从而导致上术症状。WML可造成严重残疾,而不像原来认为那样种良性静止性状态。应该在青年期和中年期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防止晚年出现与WML相关功能障碍。当这些损害形成并造成执行功能减退后,患者对复杂风险降低计划依从能力可能会显著下降。

  • 标签: 老年人 综合征 危险因素 功能障碍 抑郁症状 执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之间关系,为侵袭垂体腺瘤诊断和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杂交(Westernblot)方法检测16例非侵袭垂体腺瘤及52例侵袭垂体腺瘤组织中CTGF表达水平。结果52例侵袭垂体腺瘤和16例非侵袭垂体腺瘤均可见CTGF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侵袭垂体腺瘤较非侵袭垂体腺瘤CTGF表达高,且CT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GF在侵袭垂体腺瘤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且与肿瘤大小相关。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免疫印记杂交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护理中应用效果及对睡眠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安溪县医院收治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平均时间、总医疗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护理 应用效果 睡眠
  • 简介:精神疾病常见,慢性病,在地方和部队都是客观存在。然而,近些年来部队官兵精神疾患的人数不断增多。据某军区医院精神病专科统计,该区精神疾病患病率由10年前1.13‰增至8.2‰,发病率也由10年前0.31‰增至0.46‰。其突出特点,从发病率上看,呈现出部队高于地方、基层高于机关、全训部队高于其它部队、

  • 标签: 部队官兵 精神疾病 防治 成因 10年前 精神病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