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申昆玲教授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病种之,流行病调查显示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中国大陆在2000年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儿童哮喘累积患病率为0.25%~4.63%(平均1.97%),相比于1990年的累积患病率0.11%~2.03%(平均1.00%)而言,平均上升了64.8%。

  • 标签: 儿童哮喘 累积患病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治疗 管理
  • 简介:目的调查2002至2006年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并2004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实施前后的药物消耗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院B)、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院(医院SA)、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SB)、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庆儿童医院(医院C)以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儿童医院(医院G)进行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年份五家医院全年门诊部住院部所有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应用药物解剖-治疗-化学的分类系统限定日剂量(DDD)方法进行抗菌药物利用研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门诊患儿:每100个患儿每天的DDD数目(DDDs/100患儿-天),住院患儿:每100个住院日的DDD数目(DDDs/100住院日)。按照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药物。结果①选择医院门诊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差异有统计意义,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门诊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的DDDs较高。②选择医院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11.4)较颁布前(15.2)有显著降低趋势,其中医院B、SASB的下降趋势较明显;选择医院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较颁布前降低趋势不明显。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乙酰吉他霉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DDDs所占比例最高,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他美酯DDDs所占比例最高。③2002至2006年选择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为49.9~65.8,DDDs在2006年较2002至2004年下降了22.6%。选择医院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住院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的DDDs较高。④选择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

  • 标签: 抗菌药物应用 限定日剂量 医院 指导原则 儿童
  • 简介:晚上离园时,老师跟文文的妈咪说:“文文太内向了。在幼儿园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老师提问她总是低着头不说话,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她变得活泼开朗些。妈咪说:“您说的这个问题我已经发现了,在家里她并不内向,跟大人说起话来伶牙俐齿的,可是到外面就不言不语的,看到别的孩子有说有笑,我心里既着急又气恼,觉得孩子的表现让我很没面子。

  • 标签: 幼儿园 内向 老师 孩子
  • 简介:脑性瘫痪(脑瘫)是导致儿童残障的主要疾病,最近10年来脑瘫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主要有:①发育神经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了0~3个月婴儿的自发性全身运动规律,实现了在超早期阶段诊断脑瘫;②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为代表的脑瘫标准化评估量表的诞生,为脑瘫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功能研究工具;③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功能性MRI可以提供更为直接的脑部功能性证据”。

  • 标签: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功能性MRI 系统
  • 简介:游戏目的提高宝宝模仿力。模仿是宝宝学习的种特殊形式,通过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动作、语言等,学习些规则,然后融入自己的行为

  • 标签: 模仿 人的行为 学习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功能与呼出气氧化氮(FeNO)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过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54例初诊、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合并鼻炎组与未合并鼻炎组,并以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哮喘患儿均给予规范化治疗,于治疗初始以及治疗3、6、9、12个月复查肺功能及FeNO水平;对照组测定次肺功能FeNO。结果规范治疗1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以及最大呼气25%、50%及7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25、MEF50、MEF75)均逐渐升高,FeNO水平逐渐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PEF、FEV1等大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9个月后MMEF、MEF25、MEF50、MEF75等小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1年后大小气道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而FeNO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初始及3个月时,合并鼻炎组的哮喘患儿FeNO均高于未合并鼻炎组(P〈0.05)。治疗初始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儿童的规范化治疗过程,肺功能参数逐渐升高,FeNO水平逐渐下降,大气道功能的恢复早于小气道功能,另外也要注意鼻炎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 标签: 肺功能 呼出气一氧化氮 支气管哮喘 儿童
  • 简介:基于严格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直接比较(directcomparison)或称为头对头比较(headtoheadcomparison)的系统评价,已被公认为是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最高级别证据,称之为传统系统评价.但是,如果想进行个系统评价,目的是比较两种干预措施AvsB的效果,但目前的RCTs没有两者的直接比较研究,却都有同干预措施C的比较(即AvsCBvsC),此时,可以将C作为公共比较组,借助间接比较方法得出AvsB的效果,或者虽然有直接比较研究证据,但这些研究数量较少或质量较低,此时也可以用间接比较证据进行补充.

  • 标签: 间接 方法学 随机对照试验 RCTS 比较方法 VS
  • 简介:徐虹教授YAP教授,您好!您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客座教授,连续多年的访问,每次的学术报告查房都给我们带来大量的、重要的信息,使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要特别地祝贺您这次访问的学术讲座“慢性·肾脏病管理:ABC策略”非常精彩。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学术报告 学术讲座 ABC 病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腹泻住院患儿进行诺若病毒检测,其流行株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以了解诺若病毒在上海地区的流行特征,为该病原体所致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1至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首先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在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标本,每隔8个标本按编号顺序行机械随机抽样,建立RT-PCR方法进行诺若病毒的检测。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通过ClustalWMega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534份,轮状病毒抗原阴性4084份,机械随机抽得484份用于诺若病毒检测,45/484份(9.3%)检测到诺若病毒。诺若病毒感染季节分布患儿年龄特点的分析表明,除4月7月份未检测到诺若病毒外,其余月份均检测到诺若病毒,其高发的月份是8至11月。5~6月也呈个小高峰。77.8%(35/45)的患儿<2岁,其中6~11个月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达35.6%(16/45),<6个月的婴儿占20%(9/45)。GⅡ-4型是这5年间尤其是2003年之后的主要流行型别,2001至2002年尚存在其他的流行型别GⅡ-3GⅡ-7...

  • 标签: 诺若病毒 基因组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预后。结果8例播散性隐球菌病连续病例进入分析,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1岁。血清HIV抗体均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计数正常。2例起病前曾口服糖皮质激素,余6例否认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及基础疾病史。8例患儿家长均否认鸽子或其他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起病均表现为持续发热,7例有明显的肝脾肿大,4例有黄疸,2例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2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患儿有皮肤损害,8例均无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8例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均〉1∶640,6例血培养结果示新型隐球菌阳性,4例CSF隐球菌抗原升高,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8例血清IgE均升高,平均3896.5KuA·L-1。3例影像检查提示累及胆道,肝内胆管扩张,胸部CT示7例累及肺部。8例起病至确诊2~7周,均接受全身性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其中1例治疗后出现隐球菌相关性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8例治疗反应良好。8例诱导治疗结束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IgE水平均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播散性隐球菌病可发生于无HIV感染的儿童,可累及多系统脏器,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肺部受累多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IgE水平升高是本病实验室检查的显著特点。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知识教育吸入激素对儿童哮喘的作用.方法将哮喘患儿分为规范治疗组非规范治疗组(对照组),规范治疗组进行哮喘知识教育,按GINA方案吸入激素治疗.对照组仅作发作时的处理,未进行系统教育及吸入激素,两组均记录病情变化、峰流速(PEF)、急诊次数.结果经半年随访,规范治疗组总有效率87.0%明显高于对照组40.7%(P<0.05);规范治疗组PEF值为(251±44)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217±36)L/min(P<0.01);规范治疗组急诊就诊次数为(2.0±1.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3.3±1.2)次(P<0.01).结论哮喘知识教育吸入激素治疗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的病情.

  • 标签: 哮喘 儿童 哮喘知识教育 吸入激素 哮喘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哺乳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干预对子代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p。(TGF-β1)及Smad,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低剂量、剂量及高剂量1,25.(OH)2D3干预组对照组。受孕第7天起,以隔天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低、剂量及高剂量组2、10、20μg/mL1,25-(OH)2D3,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直到子代大鼠生后21d断乳为止。制备子代大鼠哮喘模型。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从mRNA蛋白水平检测TGF-β1Smad3的表达变化。结果(1)各组仔鼠哮喘模型支气管炎症程度不同,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炎症反应减轻,而高剂量组则加重。(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及pSmad3在低、剂量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在高剂量组则表达明显增高(P〈0.05)。(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TGF—β1Smad3mRNA表达降低(P〈0.05),而高剂量组两者的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在大鼠哮喘模型,1,25-(OH)2D,可能通过维生素D受体信号通路,进而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标签: 哮喘 维生素D TGF-Β1 SMAD3 大鼠
  • 简介:游戏目的节奏训练。以音乐和儿歌的感染力去激发宝宝,使宝宝在愉快情绪中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为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打下基础。

  • 标签: 听音乐 感染力 训练
  • 简介:西医学的重要基础之是实验医学,合理有效的认识应用实验医学的结果是西医诊断疾病指导有效治疗的重要手段。实验医学相关内容的合理、准确解释依赖于医生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实验医学不仅仅反映在现代的分子、细胞生物等发展给实验诊断带来的进步,许多传统、经典的常规实验诊断内容临床同样非常重要。

  • 标签: 白细胞 血常规 实验医学 判读 组份 实验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Cajal间质细胞(ICC)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先天性巨结肠(HD)发病的关系。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06年8月~2007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HD的患儿,取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HD组,根据取材位置不同分为狭窄段(又分为短段型常见型)、移行段扩张段亚组。应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组织GDNFmRNA水平和ICC、Cx43的分布,以肠套叠患儿手术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期间HD组纳入42例,对照组纳入5例。①狭窄段亚组GDNFmRNA表达较扩张段亚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扩张段亚组对照组GDNF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狭窄段亚组中短段型较常见型GDNFmRNA表达低(P<0.05)。②ICC在对照组扩张段亚组主要分布于黏膜下丛肌间丛,呈现连续性分布,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ICC在狭窄段亚组结肠组织内的分布显著减少或消失,与对照组扩张段亚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意义(P<0.001),肌间丛的网络状结构完全破坏,残存ICC形态异常;移行段亚组结肠组织内ICC的分布较对照组...

  • 标签: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先天性巨结肠 RT-PCR CAJAL间质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刘秀云主任医师很荣幸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的委托,与申昆玲教授邀请的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部麻省总医院儿童呼吸中心主任,T.BernardKinane教授就儿间质性疾病,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儿童 分类 治疗 诊断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外在信度。方法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的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的局部评分模型(PCM)696例样本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的均方来确定量表的单维性,同时确定FMFM量表的最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的FMFM量表的测试独立性样本独立性,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最初的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d),同样选取最初的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经过Rasch分析的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的61项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维性,由此形成正式的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的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测试独立性;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的项目难度值的相关性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样本独立性。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893,95%CI:0.9753-0.9954)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1,95%CI:0.9932-0.9978)。结论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FMFM量表的效度反应度还有待于进步研究。

  • 标签: 精细运动 功能 评估 单维性 信度
  • 简介:强心甾类固醇(cardiotonicsteroids,CTS)是类能与真核细胞膜钠泵(sodiumpump,Na^+,K^+-ATPase)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植物来源的洋地黄类如地高辛(digoxin)、哇巴因(ouabain)、夹竹桃苷(oleandrin)、嚏根草苷(hellebrin)等动物来源的如从蟾蜍毒素中提取的布法林(bufalin)、海蟾蜍毒(marinobufagenin)等。长期以来,CTS作为钠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心源性疾病的治疗。1991年,Hamlyn等应用原子轰击质谱法等测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发现从人血浆纯化的某种物质在相对分子质量、生物特性等方面无法与哇巴因区分,由此证实了内源性哇巴因(endogenousouabain,EO)的存在。其后随着数种CTS先后从血液、肾上腺皮质下丘脑中被分离,并观察到上述CTS可由体内激素刺激调控,已有越来越多的CTS被归于内源性类固醇激素,通过其功能的研究已证实CTS除了加强心肌细胞收缩力外,还参与了多种细胞包括肿瘤细胞的肥大、增殖、分化、生存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本文就CTS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内源性类固醇激素 肿瘤作用 强心 内源性哇巴因 相对分子质量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患儿,男,2岁,因“发热2d”就诊,患儿发热2d,体温在39℃左右,伴轻咳。入院查体:T38.7℃,P115次/min,神志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心率115次/min,给予青霉素240万U+地塞米松2mg静脉滴注(与青霉素混合使用),在静脉滴注约10min后,患儿出现呃逆(膈肌痉挛),无其他不适,更换为生理盐水后,

  • 标签: 静脉滴注 膈肌痉挛 地塞米松 入院查体 咽部充血 生理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