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ACH)血浆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及35例ACH患者15天时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含量,并对脑出血患者在相应时间检查头颅CT,计算脑水肿大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C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T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发病15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3)ACH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与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参与了脑出血的脑水肿形成,早期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对于控制脑水肿、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脑出血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脑水肿
  • 简介: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angina)本质是冠状动脉痉挛,临床研究已表明硫酸镁能抑制冷加压试验、运动及过度换气所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但确切的机制不明,本文通过测定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血镁浓度(经镁离子负荷试验)与红细胞内镁离子浓度,探讨变异型心绞痛胸痛发作频率与细胞内镁离子浓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变异型心绞痛 胸痛发作频率 细胞内镁离子浓度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1年10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替罗班可以降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OR=0.24,95%CI:0.13~0.45,P<0.01),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MD=6.24,95%CI:4.33~8.16,P<0.01),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OR=0.23,95%CI:0.10~0.53,P<0.01)及病死率(OR=0.13,95%CI:0.02~0.75,P=0.02);但两组TIMI计帧数(MD=-5.63,95%CI:-11.65~0.33)、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替罗班可对PCI术后冠脉无再流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本文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有必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的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再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C-反应蛋白(CRP)与后续死亡强相关,其他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反映不同的疾病过程.本研究评估炎症和血管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16周内死亡危险及再发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3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4~96h检测血液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E-选择素、p-选择素和组织纤维蛋白激活抗原(tPA),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显示,基础值CRP(P=0.006)、SAA(P=0.012)、IL-6(P<0.001)和死亡危险相关,而与再发致死性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无关;VCAM和tPA与死亡危险(P<0.001,P=0.021)及致死性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相关(P=0.021,P=0.049).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CRP炎症介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死亡危险相关,可能反映心肌损伤;VCAM和tPA对于反映炎症和血栓事件具有更大的特异性,可预示再发性冠状动脉事件.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学标志物 C-反应蛋白 死亡危险
  • 简介:目的比较静脉应用尼卡兰与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尼卡兰组给予尼卡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心室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尼卡兰组转复2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胺碘酮转复24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两组治疗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尼卡兰组转复时间比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60.87)minvs(.162.77±70.82)min,t=-5.91,P<0.01]。胺碘酮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尼卡兰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5)。结论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治疗中,尼卡兰与胺碘酮均有较好的疗效,尼卡兰转复时间较胺碘酮更短,能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心房颤动 尼非卡兰 胺碘酮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综合分析PAC与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肺动脉导管 心排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班给药途径及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AMI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10例,根据替罗班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B1和B2三组.A组(32例)患者于急诊室静脉注射替罗班,B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班,其中B1(38例)组患者于血管开通前经指引导管注入,B2组(40例)患者于球囊扩张后或PCI后出现无复流时经微导管给药.其中A组及B1组患者如球囊扩张或PCI术后仍有无复流者可经指引导管再次注入替罗班,其统计组不变.比较各组靶血管开通前后及支架植入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和矫正TIMI血流帧(CTFC)计数、替罗班给药剂量和术后出血情况.结果A组和B1组靶血管开通前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1组靶血管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1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后即刻B2组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和CTFC优于A组和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1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术中替罗班用量少于A组及B1组(P〈0.05),但A组和B1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替罗班给药剂量显著少于A组和B1组,B1组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A组(P〈0.05),与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班给药途径及时机不同对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血流灌注影响不同,其中急诊室静脉注射能更早改善血流状态,而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尤其是闭塞开通后给药对血流灌注的改善作用更强,替罗班用量更小,术后出血更少.

  • 标签: 替罗非班 无复流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早期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适应性较强,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外周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脑梗死组),分别测定其发病后24h内、5、14天的血清MMP-9、外周WBC,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测空腹血清MMP-9和外周WBC,分析其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24h内血清MMP-9、WBC明显升高(P〈0.05),5天达高峰(P〈0.01),14天已明显下降,脑梗死组中大面积梗死表现最为明显;血清MMP-9、WBC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7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外周WBC明显升高,并与病灶大小呈正比;MMP-9与WBC在动态变化中呈正相关。

  • 标签: 脑梗塞 基质金属蛋白酶 白细胞计数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bFGF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结果:bFGF含量:正常对照组(30例)为(247.82士9.45)μg/ml。硬斑组(89例)为(280.74土12.70)μg/m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软斑组(39例)为(317.16±13.42)μg/ml,混合斑块组(25例)为(340.84±11.76μg/m1),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型(38例)为(250.31±11.60)μg/ml。Ⅱ型(80例)为(270.11±13.12)μg/ml,Ⅲ型(10例)为(350.12±14.30)μg/ml,Ⅱ、Ⅲ型的bF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非常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bFGF水平反映老年冠心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老年人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在现代社会,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作为脑血管壁的主要成分,血管平滑肌细胞广泛地参与到血管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瘤等疾病中。Wnt蛋白是一种保守的分泌蛋白,Wnt信号通路在调节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凋亡和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一环。该综述聚焦于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关系,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关键作用。

  • 标签: WNT蛋白质类 肌细胞 平滑肌 信号通路 脑血管疾病 综述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receptor,CaSR)在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对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干预24h,包括正常糖浓度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CaSR激动剂组(HG+GdCl3组)、高糖+CaSR抑制剂组(HG+NPS2390组).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用比色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CaS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存活率呈糖浓度依赖性降低[(89.00±1.54)%比(98.83±0.47)%,P<0.01],CaSR蛋白表达量呈糖浓度依赖性增加2.14±0.09比1.06±0.05,P<0.01).高糖诱导可使细胞发生氧化应激,SOD(14.14±0.57比22.86±0.58,P<0.01)与GSH-Px(2.62±0.59比3.04±0.89,P<0.01)活性降低,ROS(0.040±0.002比0.020±0.001,P<0.01)与MDA(0.83±0.05比0.54±0.02,P<0.01)生成增多.与HG组相比,HG+GdCl3组细胞氧化损伤加重(P<0.05).而HG+NPS2390组细胞氧化损伤减轻(P<0.05).结论高糖能上调CaSR蛋白表达进而促进氧化应激的发生.

  • 标签: 钙敏感受体 H9C2细胞 高糖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2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00mg/10g)及对照组.第8d取心脏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Fas和Fas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黄芪治疗组病变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黄芪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黄芪治疗组心肌组织Fas和FasL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黄芪可通过下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Fas和FasL基因转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伤.

  • 标签: 黄芪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凋亡 基因转录 柯萨奇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eomnary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etor-kappaB,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见。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定型冠心病(Sc皿)患者及36例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ASC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1),而且ACS血NF-κB活性与sICAM-1水平显著正相关。但SCHD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出活性明显升高,NF-κB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并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促发ACS。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核因子-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能力。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老年医院高干科就诊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107例,根据有无COPD病史分为COPD组59例和COPD组48例,分别采用Cog-12、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评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种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判断效力。结果COPD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COPD组(74.6%vs43.8%),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比例明显高于COPD组(30.5%vs25.0%,44.1%vs18.8%,P=0.003)。COPD组与COPD组Cog-12、MoCA和MMSE评分[(15.44±12.60)分vs(7.54±8.09)分,(19.19±7.53)分vs(22.91±6.33)分,(22.46±8.38)分vs(25.71±6.33)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患者的MoCA曲线下面积0.964;MMSE曲线下面积0.911;Cog-12曲线下面积0.884。Cog-12界值取6分时,对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8.6%。结论Cog-12是简明而全面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可用于临床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筛查。

  • 标签: 认知障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ROC曲线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选择69例接受心血管病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分为缺血组(23例)和缺血组(46例),于入院时、术晨和术后第1天晨进行12导联心电图、血压、心率、体温、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同时观察心肌缺血症状,术中监测心电图.结果缺血组19例表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4例有症状;与缺血组比较,缺血组患者术后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收缩压以毫米汞柱计算)、体温、AngⅡ、ET、cTnT、CK及CK-MB显著增高,而N0显著下降;缺血组患者术晨的RPP、AngⅡ显著高于入院时;术中RPP较术晨显著增加;术后RPP、体温、AngⅡ、ET、cTnT、CK及CK-MB显著高于术晨,而NO显著下降.结论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大部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相关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升高;围手术期心肌缺血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浆ET、AngⅡ增加,NO减少,上述异常可能为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心血管疾痛 心血管外科手术 手术期间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人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x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x2=5.18,P〉O.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替罗非班 血栓形成
  • 简介:《心脑血管病防治》: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及时规范的诊治至关重要。为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胸痛中心的建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措施。但有些人误将胸痛简单理解为心绞痛,于是也将胸痛中心的建设简单等同于院内心脏急救的绿色通道的建设。方教授,这种观念对吗?方唯一教授:这种观念肯定不对!胸痛是指颈与胸廓下缘之间疼痛,疼痛性质可呈多种。

  • 标签: 胸痛中心 胸科医院 救治水平 非创伤性 上海 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