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请将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表格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

  • 标签: 图表 论文 统计学处理 位数 标准差 注释
  • 简介:23例皮肌炎的心电图表现王俐,李玉光,张元春皮肌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肌肉炎性病变,伴有独特的皮肤表现。年近来,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在渐渐升高,本文就199o年-1995年所见23例皮肌炎患者心电图表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毛岁一68岁,平...

  • 标签: 皮肌炎 心电图表现 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平滑肌 左心室肥大
  • 简介:晕厥为临床常见症状。归因于心源性者其病因独特、发生突然、结果严重。心电图改变对临床诊断有极大帮助。通过观察研究32例心源性晕厥者,有诸多心电图表现。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源性晕厥 心电图表现 临床诊断 常见症状
  • 简介:CO中毒为冬季多发意外性事故,对人体损害的主要机理为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组织缺氧坏死,主要损害器官为脑和心脏。现将其心脏受损后的主要心电图改变总结如下。……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心脏受损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2015年9月我院彩超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心电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DED)的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心电图表现。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检验结果与DED检验结果的阳性吻合率较高。结论心电图对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简介:2017年1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DiabetesCare杂志上发表了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立场声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多种类型,其中,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DSPN)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尤其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是研究最多的类型。我们对该声明的推荐要点和总结性表格进行了翻译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ADA 美国糖尿病协会 自主神经病变 多神经病 度洛西汀
  • 简介:临床研究设计类型不同,其统计分析思路与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多数临床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思路基本上可归纳为三步:(1)描述基线信息;(2)估计效应大小;(3)补充敏感性分析。本文将结合研究实例,对上述3步分析所涉及的统计图表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临床研究 统计分析 统计图形 统计表格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青年胸痛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诊室收治的年龄<40岁的胸痛患者20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冠脉造影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男性150例,女性50例,年龄均<40岁,最小20岁,平均32.5岁.能明确诊断并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者130例,阳性率为65%,其中冠心病34例(26.2%)、急性心力衰竭20例(15.4%)、心包积液3例(2.3%)、肺栓塞8例(6.2%)、非心源性胸痛50例(38.5%),其他15例(11.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危重症急诊协助除外心血管性病因等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起着其他影像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 标签: 青年胸痛患者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临床特点
  • 简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AVB)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当三度AVB发生时,心脏会保护性启动缓慢稳定的逸搏心律来保护心脏,以避免发生心脏停搏。逸搏心律无论来自交界区或是心室,患者一般不会发生晕厥。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患者是以晕厥为首要症状来就诊的,因晕厥跌倒发生骨折就诊于骨科,或晕厥跌倒发生脑出血就诊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或者误诊为癫痫发作,而来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只有其中的少数。

  • 标签: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 晕厥 患者 三度AVB 心脏停搏
  • 简介:急性肺心病(APHD)是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且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而引起的右心室急性扩张和右心衰竭。常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窒息感、剧烈胸痛等,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似。APHD由巨大……

  • 标签: 急性肺心病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AMI APHD 鉴别诊断
  • 简介:心脏电讯报告说,“在2011年的欧洲心律起搏器(EUROPACE)会议上报道,虽然该系统十年前就有远程监控的植人心脏节律控制装置开始进入市场,可是电生理学家和病人才刚刚开始收益于这种技术……。”维达尔·艾斯柏格博士“引用发现欧洲电生理学家预计追踪他们的病人在未来长达五年的比例增加的欧洲心脏节律协会(EHRA)科学倡议委员会成员2010年的一项调查。

  • 标签: 心脏节律 远程监控 节律控制 植入式 生理学家 控制装置
  • 简介:目的探索反向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于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或加用体外反搏辅助药物治疗8周,监测足背动脉的直径、踝肱指数、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记录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足背动脉直径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1.071,P〈0.001),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踝肱指数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827,P=0.036).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4.782,P=0.015).体外反搏组出现不良反应者(2/21)与常规治疗组(0/2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反向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足背动脉直径、增强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未增加.

  • 标签: 反向式体外反搏 糖尿病足 糖尿病 治疗
  • 简介:目的对在病房封闭管理下,精神障碍患者出走行为及其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预防患者出走。方法对2012年5月到2017年5月住封闭管理病房的320例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发生出走行为的24例患者其出走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患者病情因素而出走的患者占到58.3%,而其它出走原因则包括社会偏见、医疗费用、环境因素和担心家庭这几种。结论通过归纳、总结精神障碍患者在封闭管理病房出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举措,对预防和减少患者出走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障碍 封闭式管理 出走 原因 对策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总的发病率为0.77%,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不断增加。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使患者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成倍增高[1]。目前,基层医院对心房颤动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仍为药物治疗,规范的药物治疗在提高心房颤动的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入院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漏服、停药等遵医行为差的情况,

  • 标签: 评估式电话回访 基层医院 心房颤动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家庭多种饮食调配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例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环,降血脂、降血糖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糖尿病饮食,研究组给予家庭多种饮食调配。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对血糖水平,血脂五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及脑卒中量表(CCS)对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血脂五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多种饮食调配可稳定及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指数,减少患者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饮食;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后

  • 标签:
  • 简介:医学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病房的开展,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要求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护理管理理念需要更新。走动管理(ManagementbyWanderingAround,MB-WA)也称为巡视管理法,是由汤姆·彼得最早在《追求卓越》中具体提出的一种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单枚自膨支架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单枚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有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患者21例。术中将1枚自膨开环支架的头端放置于椎动脉V1段的中远端,尾端放置于锁骨下动脉的近端。术后6~12个月行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全部支架成功置入,椎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87.1±5.7)%降至(7.4±6.4)%(中位数5%,范围0%~20%),锁骨下动脉狭窄率由(61.9±8.4)%降至(4.5±5.7)%(中位数0%,范围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中发现1例(4.8%)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约50%),但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4.8%)术后6个月再发眩晕,复查CTA和DSA,显示支架压缩合并椎动脉闭塞。结论单枚自膨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技术可行且安全,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压缩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椎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协同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按医嘱服药(88.71%)、按疗程治疗(90.32%)、按时检查(80.65%)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按医嘱服药(54.84%)、按疗程治疗(50.00%)、按时检查(48.3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5.4±1.4)d、贫血发生率(17.74%)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为(9.6±1.5)d、贫血发生率(38.71%)(P<0.05)。结论医护协同护理模式能提高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预后贫血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 功能性子宫出血 遵医行为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一站"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 标签: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