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通病区安全管理及对策。方法:完善并制定普通病区的安全管理计划,切实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病区工作的有效安全运行。结果:通过对制度和流程的不断完善,严格落实,保证了疫情期间普通病区内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安全,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 对普通病区进行安全管理,严格遵守病区规定,能够减少疫情期间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普通病区 安全管理及对策 疫情期间
  • 简介:【摘要】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反映整个医疗质量水平的缩影。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我院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倡执业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与安全管控,从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全面管控护理质量,从而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与安全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34例精神科护士参与研究,分组开始落实护理工作。同时,于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资料库中选出12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研究。对观察组护士落实共情能力培训,而对照组无培训。最终比较相关指标差异。结果:在参与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共情能力更佳,P<0.05;且此组的患者满意度更好,不良情况更少,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护士实施共情能力培训后能够有效提升其自身工作能力,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患者认可度高,因而值得推行。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 共情能力 培训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根据对比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乡镇卫生院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建立护理安全文化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在神经内科中选取18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割线,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91例,前者采取常规优质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引用护理安全文化,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经研究表明,在建立护理安全文化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有所下降,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采取建立护理安全文化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各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护理安全文化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夜间护理中实施护理专案管理对护理安全提升的效果研究。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治疗患者为对象,以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需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对象则接受护理专案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护理实施护理项目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夜间护理的故障率和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整体质量。

  • 标签: 夜间护理 实施护理专案管理 护理安全 提升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患者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护理安全护理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0年0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54)和常规组(n=54),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最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从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三方面进行评价。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常规护理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强化外科换药环境护理安全管理的方式,来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性。方法:我院近年来不断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并对其中收治的符合规定的15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同时,对试验前后各科室的清洁消毒情况进行了落实,最后得出结论。结果:重视管理后,院内的外科换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院内切口感染率便直线下降,患者的好感度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强化外科换药环境护理安全的管理后,对院内各方面情况的变化都具有良好影响。结论:重视外科换药环境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能有效控制感染人数,创造令患者满意、安心的就医环境。

  • 标签: 外科换药环境 安全管理 感染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透室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提升透析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接受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观察组:实施预防对策,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血透室护理。评价指标:透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透析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是6.82%,相比较对照组患者透析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22.73%更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P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对策 不安全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探索和预防基层医院的产科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医疗事故。方法:通过往常年来我院各级妇产科实际工作护理中发生的一些错误和事故,总结分析出产科护理的风险关联性。结果:产科护理风险主要体现在护士、医疗技能和药物因素三个方面。结论: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安全中存在着许多隐患,应该建立目标制度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护病人身心健康。

  • 标签: 妇产科,护理,防范措施引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透室晚班透析护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以此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治的血透治疗患者,共纳入病例64例,以奇偶法分组,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组均为32例,常规组纳入白班血透诊疗者,观察组纳入晚班血透诊疗者,比较两组效果,同时基于此基础分析总结晚班透析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可行性对策。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院内感染、穿刺针脱落等)与常规组比明显减少P<0.05;晚班透析室安全隐患大多与诊疗环境、自身安全意识等有较大的关系。结论:为最大限度降低晚班透析室安全隐患,需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安全管控,提高其慎独意识,并且采取弹性排班制。

  • 标签: 血透室 安全隐患 晚班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围术期安全护理要点。方法 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开展研究,以在此期间就诊的60例小儿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以手术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安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患儿围术期不安全事件发生率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P

  • 标签: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安全护理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的价值。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一组作为观察组(60例)予以细节护理,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均有所上升,其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控制术后感染发生率,而且还可以确保患者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安全 细节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本理念的愈加重视,以人为本的观点也逐渐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劳动者作为生产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健康安全问题也是近年来备受生产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如何实现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作业,提升他们在工作压力下的身体素质,减少劳动者患职业病的几率则是用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核心目的。本文介绍了用人单位加强健康教育的意义,并通过对劳动者健康安全现状的分析,对健康教育的开展内容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用人单位 健康教育 劳动者 生命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手术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住院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追踪管理法安全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追踪管理法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在感染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被刺伤引起感染的几率。方法:统计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容易造成护士被刺伤和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针对穿刺针的方式、进针、固定针和拔针方法进行改进,以建立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流程,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防护过程培训,以预防静脉输液过程中刺伤的可能性。结果:实施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可显著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结论:静脉输液护士安全防护流程能有效降低针刺率,提高安全性,降低感染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输液 安全防护 预防 感染
  • 简介:  摘要:目的:对针对性监管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526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未实施针对性监管,2017年1月-2017年12月530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实施了针对性监管,对监管前后相关水平变化状况以及安全防护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结果 监管后物品装载、物品包装、器械处理、清洗质量和环境监测合格率以及正确洗手方法、皮肤损伤处理、防护用具的作用和感染预防知晓率均较监管前更高,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针对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