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新课题。该文概括了温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教育多年来立足实践,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文章围绕教育模式与课程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硬件平台搭建、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医学检验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 探索
  • 简介:高等院校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关系到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接近美国实验室技师的培养内涵。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形势,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有检验和临床有机结合的人才,即检验医师,它作为检验与临床之间架起的桥梁,不仅要掌握检验技术,又需熟悉临床知识。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医师系列培养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检验医师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按照不同年龄分为老年组(65例,年龄大于或者等于60岁)和非老年组(65例,年龄小于60岁)。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学指标、生化指标。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甲状腺炎者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老年组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谷草转氨酶水平、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与非老年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指标未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老年 自身免疫性 肝炎患者 临床检验特点
  • 简介: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和关键的环节,通过三级主管机构的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建立实习教学管理网络。加强实习各阶段的组织和管理,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实习效果,保证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 标签: 毕业实习 教学 组织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生化仪检验中血清标本溶血对其测定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来院健康体检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模拟的50份自然溶血样品,对两组血清样品进行常规生化检验与诱导溶血生化检验,比较两组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正常血液样本的Hb(0.27±0.01)g/L、LDH(126.79±4.50)U/L、GLU(4.22±0.47)mol/L、TBIL(8.91±4.53)mol/L、AST(29.01±2.27)U/L与ALT(23.10±2.11)U/L水平,均低于模拟溶血样本Hb(1.57±0.24)g/L、LDH(218.03±6.80)U/L、GLU(5.01±0.41)mol/L、TBIL(10.90±5.00)mol/L、AST(53.85±2.79)U/L与ALT(57.90±3.1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生化仪检测过程中血清标本溶液对其存在明显的干扰,对血糖自动生化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而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避免溶血标本的发生。

  • 标签: 自动生化仪 血清标本 生化检验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通过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检验及耐药率进行探讨。方法此次研究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骨外科接诊的伤口感染患者291例为对象,对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1例伤口感染患者中病原菌171例(58.8%)金黄色葡萄球菌60例(20.7%)、大肠埃希菌47例(1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例(14.8%)、鲍曼不动杆菌20例(6.9%)。药敏试验可见病原菌耐药性均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苯唑西林无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应不断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严格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期全方位控制、预防患者发生感染。

  • 标签: 骨外科 感染伤口 细菌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98份进行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患者的血液样本,采取不同比例的抗凝剂稀释血液样本,监测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比血细胞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比例的抗凝剂可导致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温度,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采取适当比例的抗凝剂、放置时间及温度,作为提高检验准确率的关键环节,可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细胞 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尿细菌培养确诊为尿路感染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时间段接收的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尿常规检测,比较各指标水平,分析两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化学干检测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镜检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诊断中采用尿常规检测具有一定的价值,虽然各指标单独诊断阳性率不高,但综合诊断阳性率较高,可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尿路感染 临床检验价值
  • 简介: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对于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介绍了郑州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期望为本学科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 标签: 临床检验诊断学 研究生教育 能力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需要检验的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统计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423(13.22%)份血液检验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423份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中,因凝血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186(43.97%)份,因溶血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129(30.50%)份,因容器不当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28(6.62%)份,因样本量不足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37(8.75%)份,因其他原因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43(10.17%)份。结论医院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过程中,应当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从而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的现象。

  • 标签: 医院血液检验标本 不合格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清中肝功能及血脂血清指标的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及30例健康者,使用AU5400模块化高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对患者血清中AST、ALT、TC、TG、HDL-C及LDL-C进行检测。再使用免疫抑制法对血清中AST水平进行检测,使用丙酮酸氧化酶对ALT水平进行检测,而TC水平检测水平使用CHOD-PAP酶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81.56±6.82)、(57.23±7.88)和(41.18±6.21)、(25.98±5.89)U/L,观察组AST和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试者血清中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分别为(2.36±1.21)、(6.87±1.32)、(1.34±0.78)、(3.21±1.32)和(1.23±0.64)、(4.23±1.09)、(1.32±0.56)、(2.79±1.02)mmol/L,观察组TG、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HDL-C及LDL-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试者血清中ALT、AST、TG以及TC的阳性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血清中HDL-C及LDL-C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联合检测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67%和3.33%,且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评价。

  • 标签: 肝功 血脂 血清学指标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搜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贫血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血液检验,并分析两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溶血性贫血患者MCV、RDW高于对照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MCV、MCH、RDW高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患者RDW高于对照组,MCV、MCHC、MCH低于对照组;地中海贫血患者RDW高于对照组,MCV、MCHC、MCH低于对照组;慢性感染患者MCV、MCH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贫血MCV、MCHC、MCH和RDW发生不同改变,应加强血液检验,提高诊断准确率,方便进行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该文结合贵阳医学院的改革经验,从实验室建设、实验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 标签: 医学检验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 简介:该文概括了重庆医科大学高等检验医学教育从创建到发展21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实践。在总结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旨在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检验医学教育体系,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检验医学人才。

  • 标签: 检验医学 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280例,按照血液检验结果将其分为地中海贫血组120例,缺铁性贫血组1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血液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检验在两种贫血类型的鉴别中灵敏度较高。结论将血液检测运用到给贫血患者鉴定和诊断期间具备尤为优良的成效,同时也具备临床方面的运用价值,可适当推广。

  • 标签: 血液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 简介:为适应医学检验的发展特点,增强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试尝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开展实验技能大赛、参加挑战杯比赛、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等多种途径强化实践环节。

  • 标签: 多途径 医学检验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健康人尿作为标本,与健康人血标本混合,用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对红细胞数量进行统计,观察不同时间、不同PH值下红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PH值=5和PH值=5.5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小,在此PH值状态下,红细胞的溶解比较严重;6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120min后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尿PH较低时,容易发生红细胞溶解现象,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对红细胞检验结果影响增大,容易造成血红蛋白尿和血尿混淆,不利于临床诊断,应排除干扰因素,以获取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尿 红细胞 尿液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