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长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间采用镜治疗的9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典型类癌,均未突破黏膜下层,均未侵及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有80例(87.9%)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96(32.5±24.1)个月。肿瘤直径小于1.0cm的65例患者,术后无1例复发;1.0-2.0cm的25例患者,术后有3例(12%)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2年和6个月,其中1例再行Dixon术后3个月又出现肝脏转移(4%):肿瘤直径大于2.0cm的1例患者术后未见复发。本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8.0%和91.4%。结论肿瘤直径小于1cm、未侵犯肌层的直肠类癌患者镜下治疗长期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内镜切除 直肠类癌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所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组分别为49例,具体分为实验组扣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各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5例(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18例(36.7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内瘘护理 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就肺结块 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 2018 年 4月至 2019 年 4月收治的确诊为肺结块患者 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 50例患者均伴有毛刺 CT征结块。其中 30例患者为肺癌, 15例患者为炎性假瘤, 5例患者为结合瘤,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 CT扫描与鉴别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对比两者的恶性病变率。结果: 50例毛刺征按其长度通常一般可分为两类 : 短毛刺征 36例,恶性病变率为 86.11%,长毛刺征 14例,恶性病变率为 28.57%。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判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毛刺征,因此,临床在诊断时需要将 CT诊断和鉴别诊断相结合,这样一来可以时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 ]肺内结块 CT 鉴别诊断 诊断 效果 比较 分析
  • 简介:胆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术后或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医源性胆道操作的发生呈增长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间我院应用镜治疗胆道术后胆瘘15例。

  • 标签: 胆道手术 胆瘘 内镜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往往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营养状况迅速下降与营养不良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并成为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营养支持现在已经被认为是重症医学科病人的基本治疗。早期肠营养也不断被临床所重视,现就早期肠营养(earlyenternalnutrition,EEN)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作以下综述。

  • 标签: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71-01
  • 简介: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致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血肿。具有易变、多变、突变的特点,是脑损伤中较常见的危急重症。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出血 血肿清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乡村脑梗塞十二小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3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12小时之内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小时使用尿激酶治疗乡村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塞 十二小时内 治疗效果 时间窗
  • 简介:摘要肘翻是常见的肘关节畸形,为了恢复肘关节正常轴线,需行截骨矫形治疗。本文着重探讨分析小儿肘翻畸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小儿肘翻畸形主要包括进行综合治疗和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30例患儿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均痊愈。结论认为对小儿肘翻畸形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小儿 肘内翻畸形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胆囊十二指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一名病例,女,48岁,于2007年通过肝胆彩超发现胆囊结石.由十二指肠前壁用食指触摸时可触及约2.5×2.5cm左右较硬的瘘道,术中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十二指肠瘘、肠梗阻”,因胆囊、十二指肠、胆总管及周围组织瘢痕性粘连成团无法行分离根治手术,伴十二指肠及胃窦部被严重牵拉高位梗阻,胃极度扩张,故术式定为“胃空场侧侧吻合术”.结果术后予全肠外营养,腹腔引流,抗感染,术后5d恢复经口饮食停用肠外营养,术后8d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12d患者一些恢复正常并出院.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的原发疾病主要是胆囊结石,施行的手术也不是复杂,但却带来了如此风险的并发症,应引起我们常处理胆道手术的外科医生们的高度重视.关键词胆囊;十二指肠;瘘;手术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75-01

  • 标签:
  • 简介:鼻窦镜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首选方法,以其手术视野好、手术精细程度高、手术彻底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往手术大多数采用局部麻醉,我院自开展此手术以来,根据病情及手术情况选择实施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或辅以控制性降压的麻醉方法。现总结18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上药物涂层洗脱支架(DES)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问题,支架血栓发生率显著减少;但是一旦发生支架血栓急救不及时,带来的后果必是死亡,现针对急救护理展开讨论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急救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7例(手术患者119例)经镜拟诊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89例)及粘膜下隆起性病变(78例)的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使用的参比方法有手术、活检、其它影像学检查及随访6月以上。结果EUS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1.5%,胃镜为66.7%;EUS对鉴别粘膜下病变是真性壁肿瘤还是腔外压迫的正确率达100%,对粘膜下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3%和69%。结论(1)EUS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粘膜下病变是真性壁肿瘤还是腔外压迫的准确性明显优于胃镜;(2)EUS对粘膜下肿瘤的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虽有欠缺,但仍是观察粘膜下病变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粘膜下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营养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具有相同的营养素。实验组进行肠营养护理指导方针,并在对照组实施肠营养间歇鼻饲法的常规护理。结果采用肠营养的护理指导方针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糖异常、腹泻、腹胀和上消化道出血。通过统计分析,全P均为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指导护士实施肠营养支持治疗危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它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及时进行评价,逐步添加营养素,从而保护营养供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肠道营养 ICU 危重患者护理
  • 简介:目的探求恶性胆道梗阻更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方法我院设计采用胆管空肠搭桥术治疗不能行根治术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25例,并与同期外引流组12例和传统引流20例比较。结果搭桥组及外引流组比引流组术后黄疸消退快,搭桥组术后不带引流管,生存期生活质量较高,优于外引流组。结论认为胆管空肠搭桥术是一种简单,创伤小,安全性大的术式。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胆管空肠搭桥术 引流术
  • 简介:茎突综合征(styloidprocesssyndrome)是因为茎突过长、方位或形态异常等因素,致使与其临近的肌肉、血管、神经及黏膜等结构相抵触,产生咽部异物感、咽部疼痛感、反射性耳痛、舌咽神经痛、头颈部疼痛和涎腺分泌增多等症状[1].由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典型症状,故常误诊误治[2].

  • 标签: 茎突综合征 内镜引导 咽部异物感 舌咽神经痛 截断 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