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癌患者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以 23例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例,设为研究组,对其开展综合护理,以 23例同期收治的 23例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开展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心理状态评分均比对照组少( P< 0.05),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概率是 4.35%,对照组是 21.74%( P< 0.05)。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能够减少喉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不良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缩短住院的时间。

  • 标签: 喉癌 气管切开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诊断中经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的患 者12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均接受过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诊断,有完整资料,比较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子宫畸形类型主要有不完全纵膈子宫、完全纵膈子宫、弓形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等,单个类型上两种诊断方式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整体符合率上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 P<0.05)。 结论: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经阴道检查与诊断子宫畸形均有不错的价值,但三维超声检查诊断整体符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子宫畸形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1 月期间在本院就诊 的 94 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开展 此次研究,均分为参照组( n=47 ) 给予胆道 CT诊断 和研究组( n=47 ) 给予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 , 比较两组的阳性率和 结石直径小于 8 毫米患者的检出率 。 结果 参照组诊断的阳性率 ( 68.89 % ) 显著低于研究组( 88.89 % ) ,(P< 0.05 ), 参照组结石直径小于 8 毫米患者的检出率( 64.00 % ) 显著低于研究组( 92.00 % ) ,(P< 0.05 )。结论 在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应用 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 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胆道 CT MR胰胆管水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剪切波成像联合ACR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经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5例,根据两组患者的病情良恶程度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良性组,观察组为恶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TI-RADS分级,统计两组患者ACR 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与病理结果对比和杨式模量、ACR TI-RADS分类、联合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效能。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共33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共32例,对照组患者良性组甲状腺结节弹性评分高于观察组,SR值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超声剪切波成像 ACR TI-RADS分类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价值
  • 简介:摘要:前列腺增生(PH)是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由于疾病存在较多并发症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医学界多本病长期关注较多。超声检查是本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准确了解患者前列腺体积、形态等情况,从而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目前三维超声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该技术通过多平面成像对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不同断面均能了解其解剖结构情况,仪器中的软件也可以对检测体的体积进行测量,相比于二维超声,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直肠 三维超声 容积成像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转移瘤及原发性肺癌经CT能谱成像诊断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60例临床诊断为肺部结节或肺部肿块的患者,时间为2019年12月11日-2022年1月16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肺转移瘤12例、原发性肺癌20例,以该结果为金标准,开展CT能谱成像与X线诊断,探析两种成像方式下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X线确诊肺转移瘤与原发性肺癌准确率显著低于CT能谱成像诊断结果,(P

  • 标签: 肺转移瘤 原发性肺癌 CT能谱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转移瘤及原发性肺癌经CT能谱成像诊断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60例临床诊断为肺部结节或肺部肿块的患者,时间为2019年12月11日-2022年1月16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肺转移瘤12例、原发性肺癌20例,以该结果为金标准,开展CT能谱成像与X线诊断,探析两种成像方式下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X线确诊肺转移瘤与原发性肺癌准确率显著低于CT能谱成像诊断结果,(P

  • 标签: 肺转移瘤 原发性肺癌 CT能谱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临床输血管理中血库的临床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 2015 年 8 月至 2017 年 6 月临床输血实际情况,整理我院用血成分、用血量以及在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输血管理后,我院用血成分、用血量均得到明显增加;血液使用率下降; 2017 年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2015 年与 2016 年,差异较大(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库不断加强与完善临床输血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减少输血期间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还能提升临床输血的质量。

  • 标签: 临床输血管理 血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心血管内科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018 年 05 月 -2019 年 05 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 80 例,次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使用不同计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热程显著缩短,且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 结论: 治疗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采用 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的方式能够使患者 冠状动脉损伤有效减少 ,提升临床治疗质量,快速改善患者身体机制指标, 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川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 目的 : 在血管介入术运用于妇产科领域后的具体效果分析。 方法 :在时间层面上以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为选取范围 ,在患者群体选取上以我院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为主,在数量选取上共为 76 例,以电脑随机选择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血管介入组和常规手术组各 38 例,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 : 两组患者无论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后止血情况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尤其最为明显的是并发症情况,血管介入术并发症出现共有三例,占比为总治疗人数的 0.8% ,

  • 标签: 血管介入 妇产科大出血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并始终保持着上升趋势,冠心病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在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普遍应用的大背景下,接受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抗栓治疗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由肝素暴露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病发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递增。许多医生及护理人员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理认知仅维持在片面知识上,其诊断和后续治疗的具体流程更没有理论和时间支撑。本文针对血小板减少症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诊治进行实质分析。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 诊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虚弱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衰弱是一种老年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特点是生理储备的减少导致身体的脆弱性增加,抵抗压力的能力下降。虚弱与心血管疾病往往并存,相互促进。国外研究表明,衰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心血管疾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国内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分析衰弱在心血管疾病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发生情况,评价衰弱对预后的影响。

  • 标签: 衰弱 老年心血管 住院患者 预后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开展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与此同时探析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险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72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断指再植术血管危险的发生率以及相关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72例断指再植术患者有7例出现血管危象,血管危险发生率为9.72%,临床观察血管危象可以发现患者的肢体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脉搏等出现变化,且经过有效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护理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 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为了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影响,应该加强断肢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标签: 断肢再植术 血管危象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慢性、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系统等并发症也极为常见,其中大血管并发症死亡率最高。糖尿病是公认的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男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倍,女性患者高3倍。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 心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张xx,白内障术后2月开始出现右眼视力下降,矫正视力0.25,OCT检查发现黄斑区颞上方视网膜渗出性脱离波及黄斑中心凹,黄斑颞上方可见局部的网膜下中等反射病灶,伴RPE层破坏。眼底彩照可见黄斑颞上方一较大范围的视网膜浅脱离,病灶内较多的黄白色小点。考虑诊断:2型CNV,给予行FFA检查:右眼早期可见颞上方强荧光渗漏点,至晚期荧光继续增强,渗漏范围扩大,并伴有轻度的荧光积存。诊断:2型CNV。给予2次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激光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眼科门诊疾病采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诊断并且观察其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科门诊诊断的眼疾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诊断,二组使用检眼镜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诊断准确率比较,一组是93.00%,二组是74.00%,(x2=12.178,p=0.012),结果有差异。结论:眼科门诊疾病诊断时采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眼科门诊 诊断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 90例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并对研究后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异性,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后结果显示,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工作中,选择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且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苏醒室 全麻手术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