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致残率、致死率及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为不能溶栓治疗的患者,探求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用纤溶注射液与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在6h—72h内),疗效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纤溶酶 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后心肌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组),60例临床无黄疸症状的其他疾病住院的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心肌与对照组心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O.01),心肌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高胆组心肌与对照组心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升高与黄疸程度相关,黄疸越重,心肌损伤越明显,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逐渐降至正常,说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心肌细胞暂时性、一过性损伤,及时治疗降低黄疸程度对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心肌酶
  • 简介:摘要利用第二代技术对分离自贵州梵净山的链霉菌分离菌株Streptomycessp.FJS31-2进行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组装后利用相应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分析,预测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为相应产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 标签: 链霉菌 基因组测序 基因簇 次级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检测仪器对患者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检测,就临床应用价值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选取40例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依据美国临床最新实验室委员会的标准,每日抽取患者的即时血清,根据不同检测仪器就患者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进行平行测定。以美国临床实验修改正案CLIA,88所建议的标准作为本次研究的标准,对比分析不同检测仪器测定下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结果误差情况来判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存在差异。结果本次实验患者在经两种检测仪器所检测结果后发现具有可比性与相关性,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在两种检测仪器测定下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为患者诊断提供依据并且节省因病情不确定而浪费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仪器检测 应用效果 质量管理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凝血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作用途径定义了一种介于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及炎症的新的分子联系。它是一种能被凝血、凝血-凝血调节蛋白及纤溶激活的血浆酶原。活化的凝血激活的纤溶抑制物能够通过去除羧基端赖氨酸残基减弱纤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另外TAFIa通过下调细胞周围的纤维蛋白酶原的活化,灭活炎症缓激肽及过敏毒素C5a、C3a参与炎症反应。近年来针对TAFI的研究发现,该因子在血栓、心脑血管疾病及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一定角色,笔者就该因子及相关疾病作以下综述。

  • 标签: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血栓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炎症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降钙素原(PCT)与心肌谱浓度检测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早期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同期住院的败血症患儿56例(实验组)和非败血症患儿68例(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血清PCT和心肌谱。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急性期PCT阳性率(89.3%),血培养阳性率为(42.5%),感染组患儿心肌谱含量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经抗生素治疗1周后PCT和心肌谱含量降至正常水平;而非感染性疾病组患儿PCT与正常足月儿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别。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早期血中PCT和心肌谱明显增高,联合检测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败血症 新生儿 PCT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14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临床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降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好,不良发应少,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降栓酶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MG132是一种蛋白体抑制剂,它可以提高大鼠和小鼠克隆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但是人们对于MG132对于卵母细胞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检测了MG132处理之后小鼠孤雌激活胚胎的成熟促进因子(MPF)活性的变化、以及原核形成和第一次卵裂时间,我们推测MG132可能是通过保持小鼠卵母细胞内MPF的活性延迟了卵母细胞老化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克隆胚胎的体内外发育能力。

  • 标签: MG132 孤雌激活 成熟促进因子
  • 简介:摘要为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抽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分为两组进行不同的治疗,对对照组进行单纯奥美拉唑治疗,对实验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可知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更好,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奥美拉唑 血凝酶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肺炎免疫治疗及血清心肌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间本院正常分娩的健康新生儿34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患儿的免疫指标和血清心肌指标检测,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对比,有比较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清心肌检测结果的对比,有比较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健康新生儿与肺炎新生儿的免疫指标、血清心肌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将此两项指标作为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和依据,为科学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腺手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予以胰酶制剂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胰腺手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70例,予胰酶制剂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及再发性疼痛明显缓解;平均体重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P<0.05);胃肠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增加(P<0.05)。结论胰酶制剂长期替代治疗能有效改善胰腺手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胰腺 手术 胰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弹性蛋白水平与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妊娠<34周)、8例晚发型子痫前期(妊娠>34周)、8例妊娠期相同且血压正常的孕妇的血清样本,使用ELTSA法测量血清弹性蛋白的浓度。结果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弹性蛋白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这些升高对早发型子痫前期仍然有统计意义(P<0.05),但对晚发型子痫前期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弹性蛋白水平在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中均有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活化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更突出。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弹性蛋白酶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发病后<4.5h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发病后<3h治疗,两组均给予阿替普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改良爱丁堡-斯堪纳维雅卒中量表(MESSS)评分和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ESSS评分和AD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阿替普超时间窗溶栓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超时间窗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44例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组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生理性黄疸组在颜面出现黄疸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均抽静脉血分别进行AST、LDH、α-HBDH、CK、CK-MB、CTn-T测定。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抽血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病理性黄疸组AST,LDH,α-HBDH,CK,CK-MB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治疗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患儿血清CTn-T阳性率分别为87.6%和2.8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应及时、早期治疗,以避免可能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心肌酶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联免疫法(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对AFP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二者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利用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对临床送检的90例AFP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通过对比试验、线性试验及精密度试验,分析两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比试验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对AFP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线性试验表明在5~400ng/ml和2~900ng/ml的范围内,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表明病理高值化学发光优于联免疫法。结论在对AFP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高准确性,较ELISA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APF检测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产业中的得到了广泛认同。近年来,的固定化技术的发展使游离不稳定和易变性等缺点得以克服。本实验通过利用包埋-交联法将胰蛋白固定化,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下,分析交变电场对固定化胰蛋白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包埋-交联法固定化胰蛋白性能较理想,在交变电场下固定化的胰蛋白催化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BAEE)时,不同频率下的吸光度有明显变化,说明改变反应体系所在的交变电场频率可以改变固定化胰蛋白的活性。

  • 标签: 胰蛋白酶 固定化 催化活性 交变电场
  • 简介:摘要胶原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定位标准(或穿刺方法)、胶原用量、靶点的界定及其应用等各家报道不一致。我们的经验是碘海醇“灌注导引”下靶点穿刺、精准定位、药达病所、安全有效、便于推广。

  • 标签: 胶原酶 靶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糜蛋白冲洗泪道联合透明质酸钠填充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151只眼)和对照组(66例,121只眼),治疗组采用泪道探通后糜蛋白+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液冲洗后泪道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对照组泪道探通术后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液冲洗。结果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治疗组治愈108只眼,有效40只眼,无效2只眼,总有效率99%;对照组治愈87只眼,有效30只眼,无效4只眼,总有效率97%。1年随访(其中治疗组有20只眼失访,对照组有8只眼失访)治疗组治愈93只眼,好转28只眼,无效9只眼,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治愈58只眼,好转41只眼,无效24只眼,总有效率为88%。结论泪道探通后糜蛋白冲洗联合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糜蛋白酶 透明质酸钠 泪道阻塞 泪囊炎 泪道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