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结直肠癌细胞系无血清培养形成细胞的最佳方法,以及对球体内的间质化标志物进行检测。方法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HT29、SW480、SW620及HCT116悬浮培养在添加了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中,并传代更新及诱导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系细胞中间质化标志物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特制的SFM中5种细胞系均能形成细胞,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的细胞形态,并能稳定的传代增殖,加入血清诱导分化贴壁生长。细胞中表达间质化标志物N-cadherin及Vimentin。结论结直肠癌细胞可以通过无血清培养方法得到悬浮生成的细胞,细胞内可检测到间质标志物的表达。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细胞球 无血清培养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为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疼痛基本缓解,术后椎体高度部分恢复;术后随访无疼痛再发,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好的方法,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其改善疼痛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颈扩张囊、地诺前列酮栓、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的促进宫颈成熟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95例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成四组,分别采用宫颈扩张囊、地诺前列酮栓、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以促进宫颈成熟。结果宫颈扩张囊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缩宫素组处置至分娩及处置至临产所需的时间最长、宫颈扩张囊组的阴道分娩率最高(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宫颈扩张囊和米索前列醇均具有较为满意的促进宫颈成熟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宫颈扩张球囊 地诺前列酮栓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并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通过荧光造影检查确定黄斑水肿,共52例(76眼),给与周注射曲安奈德一次或两次后行黄斑区格栅样,于治疗后1月、3月、半年复查,检查黄斑水肿的恢复程度,结果水肿消退率85.5%,视力提高率84.2%。结论周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

  • 标签: 球周注射 光凝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囊反搏对于行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患者的心率、低血压、休克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冠脉复杂病变患者80例,先进行主动脉囊反搏泵植入,再进行PCI术治疗,再随机分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之后,血栓形成情况等施药后临床反应以及心绞痛、心衰、心肌梗塞复发、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死亡等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施药后的临床反应方面,进行血栓评分比较,观察组PCI术后血栓评分为2.2±0.4,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囊反搏之后血栓评分为0.1±0.1,对照组PCI术后血栓评分为2.0±0.5,进行主动脉囊反搏治疗后,血栓评分为0.5±0.2。在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调差方面,观察组发生心率失常及心绞痛有1例,无低血糖及休克、心肌梗塞及心绞痛、死亡。对照组发生心率失常及心绞痛、低血糖及休克、心肌梗塞及心衰、死亡分别有6例、3例、3例、1例。结论在行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囊反搏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栓形成,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替罗非班 主动脉球囊反搏 PCI术 冠脉复杂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负压引流上刻度所示引流量与实际引流量的偏差及计量方法的改进。方法将医院目前使用的晶乐品牌两种规格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测得的实际量与刻度量相比较。结果晶乐品牌一次性200ml负压引流上的刻度量均大于实际引流量。结论一次性200ml负压引流刻度标量与实际引流量偏差较大,对脊柱手术须密切观察引流量者,不应依据一次性负压引流上的刻度记录引流量。

  • 标签: 一次性负压引流球 引流量 计算偏差 方法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伴睑粘连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63例(7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伴睑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A、B两组。B组采用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A组则予以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行为期2年随访,比对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其视力恢复情况。结果①随访2年内,A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和0.00%,明显低于B组的17.65%和11.76%(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术后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翼状胬肉伴睑粘连患者予以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确切,复发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复发性 翼状胬肉 睑球粘连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2例接受PKP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高度显著提高,Cobb角显著降低,骨折复位满意,术后未见感染、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骨水泥渗漏以及椎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KP治疗老年OVCF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行中耳手术结合咽鼓管囊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中耳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咽鼓管囊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8%)相比于对照组(75.0%)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中耳手术结合咽鼓管囊扩张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 中耳手术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一次性囊宫颈扩张器在100例初产妇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一次性囊宫颈扩张器辅助分娩,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有阴道分娩指征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辅助分娩,比较两组患者的第一产程、阴道分娩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98%,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0%,第一产程时间平均为(5.1±0.5)h,对照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87%,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5%,第一产程时间平均为(8.2±0.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囊宫颈扩张器对促宫颈成熟有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明显缩短第一产程,同时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 足月妊娠 初产妇 计划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主动脉囊反搏术(IABP)联合床旁血滤治疗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1,2。方法回顾分析1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利用IABP联合床旁血滤进行治疗与护理。结果治疗成功率70%。7例患者心功能改善,顺利拔除囊导管,IABP平均辅助时间为70±15.5h,床旁血滤时间平均为82±22.7h,3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无1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增加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早期识别心源性休克,配合医生在无菌操作下置入IABP导管,给予IABP辅助治疗并利用床旁血滤改善肾功能,预后可明显改善。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IABP 肾功能障碍 床旁血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OVCF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比较单囊单侧扩张PKP(单侧PKP组)和单囊双侧扩张PKP(双侧PKP组)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曝光次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前缘高度恢复值、中央高度恢复值、视觉模拟数字法评分(VAS)改善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PKP和双侧PKP治疗OVCF的疗效相当,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和X线曝光次数方面,单侧PKP治疗更具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单侧和双侧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单侧囊扩张组32例,双侧囊扩张组36例,两组均在CT引导下经椎弓根入路施行穿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骨水泥椎体内分布面积比值,椎体高度恢复以及有无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后68例获得6个月随访,VAS评分同组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术后椎体压缩率及术后两侧骨水泥分布面积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观察病例均未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感染等切口不良反应。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单侧和双侧囊扩张均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短期内对椎体整体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均未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CT定位引导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CT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刺破囊远端给药与指引导管给药途径对冠状动脉介入中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纳入2015年3月—2018年7月底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患者7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采取经刺破囊远端给药途径给药,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指引导管给药途径给药,观察两种安全性与治疗效果。结果两种给药方式治疗后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以及死亡、恶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出血等危险事件,两种方式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ST-T改变恢复时间以及心肌缺血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刺破囊远端给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中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均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明显优于指引导管给药途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 指引导管给药途径 慢血流现象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