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医学生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方面的差异及三者之间的关相关。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C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96名在校的医学生进行测试,比较不同性别、专业的医学生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并分析三者的相关。结果不同性别、专业的医学生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及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医学生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父母养育方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有机结合,深化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方法针对我国寄生虫病的特点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效果。结果和结论在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中,应当精选教材,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案例式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等新兴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 标签: 教师主导性 学生主体性 寄生虫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重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效果。方法总结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37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情况。结果1例术后4天撤除IABP,后并发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于术后5天死亡;1例术后5天撤除IABP,因并发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取栓后继发再灌注损伤,急性肺损伤致呼吸循环衰竭于术后7天死亡;其余35例均在术后2-5天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重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心脏扩大,低心功能患者导致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症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洛伐他汀保护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omocyteineThiolactone,HTL)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与HTL共孵育,诱导血管内皮损伤,检测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反应,观察洛伐他汀保护HTL诱导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作用。结果给予不同浓度洛伐他汀(10,20,40μmol/L)可明显改善HTL对血管环EDR的损伤,与HTL损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洛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地拮抗HTL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的NO合成与释放有关。

  • 标签: 洛伐他汀 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 HTL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三血管平面上测量各个不同孕周时期胎儿肺动脉(PA)、主动脉(AO)内径大小,并计算两者内径比值(PA/AO),统计分析,评价其在心脏畸形中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来东平县人民医院就诊,在超声科进行登记、检查的孕妇,并对其随访。结果成功收集低危人群中胎儿病例6071例,孕周20~32周。并收集、选取患有胎儿心脏畸形病例60例。观察者重复测量胎儿肺、主动脉内径的结果并计算其比值。结论本地区的处于孕20-32周胎儿肺、主动脉内径比值在胎儿心脏流出道畸形状态时会发生改变;

  • 标签: 胎儿 三血管平面 流出道畸形 内径比值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形成的壁内血肿沿着主动脉长轴扩展,使中膜分离,造成了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1—2。主动脉夹层破裂也是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护理配合对主动脉夹层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破裂 上消化道出血 抢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比较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卧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大学生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与其身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方法选取400例研究对象,其中200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设为研究组,200例为正常健康对照组,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BMI,分析其与功能失调性出血的相关。结果2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组,BMI<18.5kg/m2的25例,>24kg/m2的患者有91例,其它为BMI正常的研究对象。200例健康对照组中BMI<18.5kg/m2的有5例,BMI>24kg/m2的有15例,其他为介于两者之间。BMI处于非正常范围可增加女大学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几率,OR值为12.43(P<0.01),其中肥胖这一影响因素的OR值为13.00(P<0.01)。结论女大学生营养不良的体质(即BMI处于不正常范围)可能是引起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重视。

  • 标签: 女大学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BMI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抢救室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过程中,利用查血D-二聚体浓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5月纳入的胸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超声、血管CTA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测,将同期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与其对照。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抽血检测D-二聚体水平,观察不同时间段,指标变化。结果经检测后发现D-二聚体可有效检测急性主动脉夹层。结论血D-二聚体阳性到达一定指标后,对排除及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一定效果,对患者预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室 D-二聚体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我院完成的1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全部成功植入覆膜支架,3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1例术后半年出现腹主动脉瘤给予手术治疗。1例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2例出现不典型胸背疼痛。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结论高原地区腔内隔绝术治疗夹层胸主动脉瘤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胸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型) 腔内隔绝术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予以研究组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36.74±5.67)min,急诊停留时间为(51.22±1.34)min,转院时间为(5.43±0.78)min,常规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64.88±6.74)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6.09±3.85)min,转院时间为(10.45±1.02)min,且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更高。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

  • 标签: 胸痛 绿色通道 提高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对于行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患者的心率、低血压、休克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冠脉复杂病变患者80例,先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植入,再进行PCI术治疗,再随机分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之后,血栓形成情况等施药后临床反应以及心绞痛、心衰、心肌梗塞复发、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死亡等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施药后的临床反应方面,进行血栓评分比较,观察组PCI术后血栓评分为2.2±0.4,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之后血栓评分为0.1±0.1,对照组PCI术后血栓评分为2.0±0.5,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后,血栓评分为0.5±0.2。在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调差方面,观察组发生心率失常及心绞痛有1例,无低血糖及休克、心肌梗塞及心绞痛、死亡。对照组发生心率失常及心绞痛、低血糖及休克、心肌梗塞及心衰、死亡分别有6例、3例、3例、1例。结论在行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栓形成,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替罗非班 主动脉球囊反搏 PCI术 冠脉复杂病变
  • 简介:摘要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是指因创伤等因素引起的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血肿,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波动包块及局部压迫症状的一种疾病。本例患者因鱼刺卡伤咽喉部,后出现持续高热随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后康复出院,6月后再次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进过积极抢救后现已再次康复出院。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次氯酸钠冲洗方法(根管主动清洗、被动超声荡洗)对根管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需根管玷污层清除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被动超声荡洗,观察组选择根管主动清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根管玷污层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根管主动清洗方式为需行根管玷污层清除的患者清除根管玷污层,清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根管主动清洗 被动超声荡洗 根管玷污层清除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分析,提示在临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因患者个体差异大,存在基因多态,影响因素多,故药物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可能存在与说明书和文献不符的现象,提示临床药师在进行华法林的用药监护和用药指导时,注意监测INR,同时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避免和及时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SFT)是一种少见的问叶源肿瘤,肿瘤细胞起源于一种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具有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外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特征。SFT常发生于胸膜,腹膜后,除胸腹膜外者主要位于头颈部、上呼吸道及眼眶及周围软组织1。本例发病部位为上臂,根据文献搜索,尚未见报告。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上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应鼻炎与气道高反应之间相关。方法随机抽取我镇在2010-2012年期间中学生流行调查结果中的280例变应鼻炎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本组受检者实施气道反应检测,针对变应鼻炎与气道高反应之间相关进行分析,同时,设立一组无鼻炎症状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哮喘患病率比较。结果280例变应鼻炎受检者中,28例受检者在检气道高反应过程中出现FEV1.0与PEF共同下降,下降的基础值约为20%以上,并存在气道高反应。其中,受检者中阳性检出率为22.3%。结论部分变应鼻炎受检者会发展为哮喘,同时也是发生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气道高反应性 相关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床旁血滤治疗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1,2。方法回顾分析1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利用IABP联合床旁血滤进行治疗与护理。结果治疗成功率70%。7例患者心功能改善,顺利拔除球囊导管,IABP平均辅助时间为70±15.5h,床旁血滤时间平均为82±22.7h,3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无1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增加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早期识别心源性休克,配合医生在无菌操作下置入IABP导管,给予IABP辅助治疗并利用床旁血滤改善肾功能,预后可明显改善。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IABP 肾功能障碍 床旁血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