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程序化护理模式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开展价值。 方法: 使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我院接收的高热惊厥患儿 78 例,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所选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 38 例)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 40 例)实行程序化护理。观察并对比 2 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惊厥发作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组间差异明显( P< 0.05) 。 结论 : 程序化护理模式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开展价值突出,可加快治疗进程,降低惊厥发作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程序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尿液检验的患者 12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间,对其依次进行尿常规以及尿沉渣检验,并对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检验方式检查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检出率阳性率以及阴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尿沉渣与尿常规联合检验尿蛋白的符合率为 96.67%,红细胞的符合率为 95.83%,白细胞的符合率为 95.83%。结论 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检各有优质,但是必要时可将二者联合使用。

  • 标签: 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检验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15年 2月 -2019年 1 月收治 50例孕妇作为实验样本,以临床和病理结果为依据分为参照组( 20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和研究组( 30例,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对两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较研究组高,组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穿透型、植入型、粘连型胎盘植入患者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能够显著提高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产前超声征象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对阴道炎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择 本院 201 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阴道炎 患者 94 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双盲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 47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47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 健康教育 护理),收集分析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 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对阴道炎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阴道炎 健康知识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心理护理具体措施,研究将其应用于癌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癌症患者,实验组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介入治疗+基础护理。结果:两组干预后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组HAD评分明显更低,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HAD评分,P>0.05;本组探究中,实验组介入治疗导致恶心、呕吐疗效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应用于癌症患者介入治疗中,意义重大,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性心理护理 癌症 介入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囊性肾癌多排螺旋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7月 -2018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排螺旋 CT诊断,分析患者 CT扫描表现。结果: 20例多排螺旋 CT诊断图像均表现为囊性、囊实性肿块,呈规则和不规则形态,径位大小各异,且伴随着囊壁增厚情况,其中 7例表现为壁结节, 4例表现为囊壁钙化、 3例表现为瘤内分割,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结论:囊性肾癌在 CT图像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通过多排螺旋 CT扫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但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其他囊性病变进行区分。    关键词:囊性肾癌 ;多排螺旋 CT;诊断价值    近年来,多排螺旋 CT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成为肾脏肿瘤最重要的诊断方式 [1]。图像处理技术也转变为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囊性肾癌是常见肾癌,也常被成为肾细胞癌症,起源于肾小管周围细胞。肾癌和肾囊肿在影像学中都有典型表现,但囊性肾癌影像学表现中较为少见,因此,常出现误诊情况。本文旨在探讨囊性肾癌多排螺旋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特对我院 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5年 7月 -2017年 6月期间收治的 20例囊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 13例,女性 7例,年龄 22-71岁,平均年龄( 46.5±3.6)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情况,其中 6例因出现肉眼血尿症状就诊, 4例因出现镜下血尿症状就诊, 2例因出现腹部肿块就诊, 8例无明显症状,经体检查出或因其他疾病行 CT检查时发现并于我院就诊,并采取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 CT检查,仪器选用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 128层螺旋 CT扫描仪,增强技术为排泄期、皮质期和实质期三期增强扫描。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从患者剑突处扫描至耻骨处。患者扫描前经右侧肘前静脉时,放置留置针并在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将 7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至患者体内,注射时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为 3mL/s,注射 35s时对患者皮质期进行扫描,注射 80s时对患者实质期进行扫描,注射 5分钟时对患者排泄期进行扫描。扫描时将管电压参数调整为 90-120kV,层数 ×准直器宽度管参数调整为 64×0.75mm,电流 ×时间参数调整为 150-250mAS,螺距参数为 1.0,层厚和层间距为 5mm,矩阵参数为 512×512。在工作站中传输原始图像重建层间距和层厚参数为 1.0mm的薄层图像,并使用 MPR对冠状面、矢状面图像进行获取查看,如有需要可通过容积重建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1.3 图像分析    对所有患者 MPR矢状面图像、横断面图像、三维重建图像及冠状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患者肿瘤所在位置、表现形态、径位大小、实性成分及囊性比例,并着重对患者囊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厚度、壁结节进行观察,分析肿瘤出现增强情况时的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以及集合系统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所有患者病例结果和手术记录进行比对确认。     2 结果    所有患者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 20例囊性肾癌患者中, 7例右肾出现肿块, 13例左肾出现肿块,且肿块均生长在肾实质内 ;部分患者肿块出现向外生长情况,超出突出于肾轮廓,呈囊性病变或表现为囊性肿块,其中 7例表现为多囊, 13例表现为胆囊,最大尺寸在 1.5-11.8cm左右。     3 讨论    由于大多数肾癌肿块均表现为实性密度,囊性肾癌较为少见,加之其恶性程度不明显,预后良好,因此,临床诊断中易与肾脏良性囊性混淆。囊性肾癌主要是指完全囊变的肾癌疾病,如患者肿瘤未出现囊性病变或实质成分较少,均不能称为囊性肾癌。囊性肾癌多发于中年男性群体,一般情况下,囊性肾癌主要分为四类:多房囊性肾癌、壁结节囊性肾癌、单房囊性肾癌及完全坏死肾癌,其中多房囊性肾癌发病机率最高达到 40%[2]。近年来,随着图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图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应用日渐广泛。多排螺旋 CT和多平面重建图像技术结合使用,不仅能准确的显示患者囊性病变位置,还能清晰病变大小、形态、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如患者表现典型可基本确认为囊性肾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檢查和治疗,但针对表现不典型患者,仍需注意和其他囊性肿瘤区分,必要时可采取活检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 1 ]孙晓忠,刘彩云 .多种病理亚型肾癌的多排螺旋 CT、 MRI表现 [J].黑龙江医学, 2017, 41( 6): 548-552.     [ 2 ]石磊,刘福尧 .囊性肾癌的多排螺旋 CT影像表现 [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4( 6): 986-998.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诊断冠心病(CHD)中采取放射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选取88例CHD患者,时间选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所有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以及X线平片检查,对3种检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 三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对CHD使用CT、X线等放射技术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特别是CT检测,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相似,且具有无创、安全性高、价格经济等优点,可作为CHD诊断首选,值得借鉴。

  • 标签: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X线平片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放射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应用螺旋CT诊断与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到本院接受肺癌诊治的患者中任意选择60例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诊断和X线诊断,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5%,X线诊断准确率为71.7%,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准确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相比,螺旋CT诊断在肺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通过影像学结果能够有效地分辨出患者的肺癌类型,为主治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这种诊断方式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肺癌 螺旋CT X线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护理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诊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74 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7 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 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症状好转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发病症状好转,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中心应用优化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自血液净化中心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挑选128例血透患者,其护理分别应用优化护理流程(64例,观察组)、常规护理(64例,对照组),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工作与患者疗效及安全息息相关,优化护理流程推行后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防控水平更高,相关护理质量也获得患者更高的评价。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血液透析 优化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医院药房管理期间拟定目视管理方案并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05月~ 2019年 02月 120次发药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药房管理方案;参照组( 60次):拟定常规管理方案展开;实验组( 60次):拟定常规管理 +目视管理方案展开;就组间药品质量管理评分以及差错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 结果:实验组药品质量管理评分高于参照组明显(P<0.05);实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 0.00%)低于参照组( 20.00%)明显( P<0.05)。 结论:医院在进行药房管理期间,目视管理方案的拟定与应用,利于药品质量管理评分的提升以及差错事件发生率的降低,从而促进医院药房管理工作质量的显著提升。

  • 标签: 医院药房管理 目视管理 药品质量管理评分 差错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价值。 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 58 例,随机划分为常规组( 29 例)和早期组( 29 例)。即常规组为常规护理干预,早期组为早期良肢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总有效率、康复效果。 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 79.31% ,早期组为 96.55%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干预后患者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干预前,且早期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以早期良肢位为核心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度、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早期良肢位 综合康复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子宫肌瘤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9年5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了124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分为改进组和基础组。给予基础组基础性护理,给予改进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将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管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础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不如改进组,P<0.05;改进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基础组(80.65%),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也明显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基础性护理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囊性肾癌多排螺旋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7月 -2018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排螺旋 CT诊断,分析患者 CT扫描表现。结果: 20例多排螺旋 CT诊断图像均表现为囊性、囊实性肿块,呈规则和不规则形态,径位大小各异,且伴随着囊壁增厚情况,其中 7例表现为壁结节, 4例表现为囊壁钙化、 3例表现为瘤内分割,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结论:囊性肾癌在 CT图像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通过多排螺旋 CT扫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但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其他囊性病变进行区分。    关键词:囊性肾癌 ;多排螺旋 CT;诊断价值    近年来,多排螺旋 CT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成为肾脏肿瘤最重要的诊断方式 [1]。图像处理技术也转变为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囊性肾癌是常见肾癌,也常被成为肾细胞癌症,起源于肾小管周围细胞。肾癌和肾囊肿在影像学中都有典型表现,但囊性肾癌影像学表现中较为少见,因此,常出现误诊情况。本文旨在探讨囊性肾癌多排螺旋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特对我院 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5年 7月 -2017年 6月期间收治的 20例囊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 13例,女性 7例,年龄 22-71岁,平均年龄( 46.5±3.6)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情况,其中 6例因出现肉眼血尿症状就诊, 4例因出现镜下血尿症状就诊, 2例因出现腹部肿块就诊, 8例无明显症状,经体检查出或因其他疾病行 CT检查时发现并于我院就诊,并采取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 CT检查,仪器选用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 128层螺旋 CT扫描仪,增强技术为排泄期、皮质期和实质期三期增强扫描。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从患者剑突处扫描至耻骨处。患者扫描前经右侧肘前静脉时,放置留置针并在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将 7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至患者体内,注射时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为 3mL/s,注射 35s时对患者皮质期进行扫描,注射 80s时对患者实质期进行扫描,注射 5分钟时对患者排泄期进行扫描。扫描时将管电压参数调整为 90-120kV,层数 ×准直器宽度管参数调整为 64×0.75mm,电流 ×时间参数调整为 150-250mAS,螺距参数为 1.0,层厚和层间距为 5mm,矩阵参数为 512×512。在工作站中传输原始图像重建层间距和层厚参数为 1.0mm的薄层图像,并使用 MPR对冠状面、矢状面图像进行获取查看,如有需要可通过容积重建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1.3 图像分析    对所有患者 MPR矢状面图像、横断面图像、三维重建图像及冠状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患者肿瘤所在位置、表现形态、径位大小、实性成分及囊性比例,并着重对患者囊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厚度、壁结节进行观察,分析肿瘤出现增强情况时的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以及集合系统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所有患者病例结果和手术记录进行比对确认。     2 结果    所有患者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 20例囊性肾癌患者中, 7例右肾出现肿块, 13例左肾出现肿块,且肿块均生长在肾实质内 ;部分患者肿块出现向外生长情况,超出突出于肾轮廓,呈囊性病变或表现为囊性肿块,其中 7例表现为多囊, 13例表现为胆囊,最大尺寸在 1.5-11.8cm左右。     3 讨论    由于大多数肾癌肿块均表现为实性密度,囊性肾癌较为少见,加之其恶性程度不明显,预后良好,因此,临床诊断中易与肾脏良性囊性混淆。囊性肾癌主要是指完全囊变的肾癌疾病,如患者肿瘤未出现囊性病变或实质成分较少,均不能称为囊性肾癌。囊性肾癌多发于中年男性群体,一般情况下,囊性肾癌主要分为四类:多房囊性肾癌、壁结节囊性肾癌、单房囊性肾癌及完全坏死肾癌,其中多房囊性肾癌发病机率最高达到 40%[2]。近年来,随着图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图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应用日渐广泛。多排螺旋 CT和多平面重建图像技术结合使用,不仅能准确的显示患者囊性病变位置,还能清晰病变大小、形态、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如患者表现典型可基本确认为囊性肾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檢查和治疗,但针对表现不典型患者,仍需注意和其他囊性肿瘤区分,必要时可采取活检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 1 ]孙晓忠,刘彩云 .多种病理亚型肾癌的多排螺旋 CT、 MRI表现 [J].黑龙江医学, 2017, 41( 6): 548-552.     [ 2 ]石磊,刘福尧 .囊性肾癌的多排螺旋 CT影像表现 [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4( 6): 986-99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2018年8月到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化检验、常规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诊断的价值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生化组与常规组,各50例。生化组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验(果糖胺指标、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清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常规组接受常规尿液检验法。比较两种检测手段对糖尿病患者检验的有效率。结果:生化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96.0%,常规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化检验 常规检验 糖尿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的措施并分析具体的护理效果。方法:以参照组和研究组区分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每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脑血肿体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均呈更优水平,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脑血肿吸收,减轻神经功能持续受损有积极意义,且能够规避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 中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直肠癌放疗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进行本次探究,所纳入患者为60例,为本院在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所接诊病例,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3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患者在护理中则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等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心理护理 直肠癌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90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手术治疗,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95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全面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经研究表明,实施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医院感染率情况相比实施前大幅度下降(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更能够对各感染情况起到有效预防与规避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优质护理服务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组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患者共计9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所接诊,通过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4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在对其护理的过程中则将优质护理服务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高血压 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