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囊仿生助产护理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将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将40例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模式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产妇各产程所用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中所用时间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护理服务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促进产妇的产程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探究产科自然顺产孕妇获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纳入66例自然顺产孕妇,依据双盲法各分为33例。参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以个性化护理为主。分析比对产程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参照组优(p<0.05),以满意度为比对指标,研究组96.97%高于参照组69.70%,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科自然顺产孕妇在分娩获得个性化护理指导,会将出血量减少,分娩疼痛感明显减轻,缩短产程时间。

  • 标签: 产科 自然顺产孕妇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自然分娩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探讨该技术对于自然分娩的促进作用。方法 从在本院尝试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择60例,按照分娩时应用的助产技术不同进行分组。其中30例产妇中应用了无痛分娩技术,为研究组,另外30例应用常规助产技术,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指标实施比较。结果 研究组中顺利完成自然分娩的产妇共有23例,占比为76.67%,对照组中自然分娩产妇19例,占比为63.33%,两组该指标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妇产后出血率、产程持续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结论 无痛分娩技术对于产妇自然分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痛分娩技术 自然分娩 助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顺产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自然顺产产妇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产妇自然生产的情况,调查产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生产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自然顺产孕妇护理,可以有效加快产妇生产,降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产妇满意度。

  • 标签: 性化护理干预 产科 自然顺产 孕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助产护理干预在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8例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4)。参照组行实施常规助产干预,实验组加用新助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新助产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率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围绕产科护理新模式用于剖宫产对促进自然分娩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产妇。6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产科常规性护理,60例观察组研究对象接受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从产程时间来看,对照组长于观察组,p<0.05;从总剖宫产率来看,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从护理满意度来看,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临床产科护理中,产科护理新模式能够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 效果 自然分娩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个性化的护理在产科自然顺产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产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抽取的40例顺产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隔年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选取4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态度问卷、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性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分娩态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性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自然顺产孕产妇给予个性化护理,改善分娩态度,提升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性,改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借鉴。

  • 标签: 个性化的护理 产科 自然顺产 孕产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责任制助产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责任制助产护理。对比2组的产程和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第一,二产程、负面分娩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自然分娩初产妇,责任制助产护理能够降低产程时长,预防母婴不良结局,具备应用价值。

  • 标签: 责任制助产 助产护理 无痛分娩 母婴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雨课堂在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血液检验中形态教学的实践效果。 方法 选取我校2016级五年制高职层次4个平行班3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法完成骨髓细胞形态教学内容,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雨课堂。通过骨髓细胞形态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了解以雨课堂为基础的形态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骨髓细胞形态考核成绩、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优于对照组。 结论 雨课堂的运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骨髓细胞形态的辨认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自学能力。

  • 标签: 雨课堂 五年制高职 血液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鼻咽癌放射性鼻窦炎流行病和影像评估。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放射性鼻窦炎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引导患者进行CT检查,明确放射性鼻窦炎患者的主要受累情况,并明确放射性鼻窦炎患者的影像特点。结果:放射性鼻窦炎患者的主要受累部位包括:上颌窦、后组筛窦、碟窦、筛窦、前组筛窦以及额窦。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之后所引发的特异性病例生理改变具有特异性的影像表现:不同鼻窦呈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上颌窦以及蝶窦主要表现为片状型,筛窦放射反应严重呈现为多个筛窦小房融合成片,蝶窦以及后组窦多表现为积液或黏膜弥漫性肿胀。结论:现阶段放射性鼻窦炎缺乏全面的流行病证据,对此类疾病的诊治主要参照慢性鼻窦炎诊断指南,需要强化对于鼻咽癌放疗后所引发的放射性鼻窦炎的预防、诊治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开展诊断工作的过程中,鼻窦影响属于评估鼻窦疾病的重要方式,需定期对鼻咽癌放射性鼻窦炎的流行病、诊断以及影像评估进行总结,进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鼻窦炎 影像学特征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乳头溢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目前主要的影像检查方式包括高频彩色超声、乳腺钼靶、乳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等。近年来,磁共振(MR)乳管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更可以借助后处理软件,将MR导管成像与乳腺增强MRI相结合,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呈现导管与病变的关系。

  • 标签: 病理性乳头溢液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脊柱骨折影像检查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与X线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CT的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6.4%,X线的手术诊断符合率为76.8%,CT的手术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X线,比较差异具有计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X线诊断来说,脊柱骨折的CT影像诊断价值较高,但是对于轻度骨折的患者,因多不需手术治疗,可首选X线检查;对于重度脊柱骨折患者,应采用CT诊断,值得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影像学检查 临床对比效果
  • 简介:目的讨论B超及X线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诊断及X线平片检查并经手术或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的肠套叠患儿(54例)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超声误诊2例,准确率为96.3%,X线误诊2例,准确率为96.3%。两者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影像检查相结合,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套叠 B超检查 X线检查
  • 简介:诊断又称基础内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诊断中的症状、物理检查和实验检查等是临床医学生认识疾病的钥匙,也是学习各门临床课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诊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从而影响临床能力的提高,加强诊断教学环节管理是提高诊断教学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提高诊断学 教学质量探讨 诊断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