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使用自拍视频及心理辅导对骨科腰椎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拍视频宣教及心理辅导,并于术后第二天进行疼痛程度评价。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重度疼痛及剧烈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骨科腰椎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自拍视频宣教及心理辅导,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

  • 标签: 自拍视频 心理辅导 术前宣教 腰椎手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视频宣教对提高骨科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60例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治疗的实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视频宣教)和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结果在SAS评分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满意率以及知识掌握度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治疗依从性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后使用视频宣教,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知识掌握率以及满意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视频宣教 骨科手术 康复锻炼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穿刺术视频对护生脉管系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校1304、1305班学生161名,整班随机分组,1304班为实验组,1305班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视频资料结合传统解剖学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学教学。通过试卷测试,比较两组学生掌握脉管系知识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血管穿刺术视频资料结合传统解剖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测试平均成绩(89.16±0.52)分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传统解剖学教学测试平均成绩(68.57±0.43)分。结论血管穿刺术视频资料,结合传统解剖学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护生解剖学学习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解剖学 血管穿刺术 视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级中职护理1、2班110人为试验组,对手术病人护理章节采用微视频教学方法;3、4班11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内容、学时、进度均等同,且由同一教师授课。结果试验组的章节理论测试、操作测试和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视频应用于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护生的学习兴趣。

  • 标签: 微视频 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2月22日上午,省卫生计生委召开全省春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研判全省春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防治工作。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左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委监察专员张丽艳主持,有关专家分析研判了春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及防控形势。左毅指出,2015年至今,全省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但部分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 标签: 传染病防治工作 视频会议 夏季 传染病疫情 疫情防控 疫情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预见性观察癫痫患者临床发作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Bio-logic128/40通道数字视频脑电图机,依据国际10-20系统,对疑似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监测。结果我科67例癫痫发作患者中通过视频脑电监测预见性观察到临床发作,脑电波波形清晰,视频图像完整且无一例意外发生。讨论充分体现了视频脑电监测预见性观察癫痫患者临床发作的重要性。

  • 标签: 视频脑电监测 预见性观察 临床发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区块链结合视频教学提高外科手术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3-12月份在职的5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理论考试、实践操作成绩,病情评估、问题确认,问题处理,调查医生,护士带教,患者对术后临床病情观察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病情评估,问题确认,问题处理的能力,调查护士临床病情观察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区块链结合视频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围术期术后病情观察能力,提高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能力。激发护士团队协作能力,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室对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区块链,视频教学,外科,术后,病情观察,考核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卡及训练视频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40例气管切开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每日两次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训练过程中使用训练卡片及视频,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的知晓率及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知晓率为67 %,对照组为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行吞咽功能训练时,配合训练卡片及视频应用,可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的知晓率及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

  • 标签: 〔〕气管切开 吞咽功能训练卡片视频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微视频健康宣教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对其血糖指标、依从性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开展本次对比分析。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为2022.2月至2023.2月间,以我院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样本,结合病例信息将其分为两组,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同时患者依从行为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提升,且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引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组间数据P值均<0.05,符合对比意义。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具有直观性、动态情景性微视频健康宣教模式,将教育指导工作融入基础服务流程中,对该类患者依从行为的提升上、血糖指标的改善上均发挥重要的影响意义,实现了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且患者接受度、认可度较高,故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微视频健康宣教 老年 糖尿病 依从性 血糖水平 满意度
  • 简介:为了调查分析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我们对初次来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的患者进行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性病门诊 性传播疾病 病原学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预防接种是一种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简便且经济的传染性疾病控制和预防措施。从我国扩大免疫规划实施以来,二类疫苗、替代疫苗和一类疫苗等种类日渐丰富,但各种疫苗的作用和方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近年来媒体对于部分疫苗副作用宣传的过度夸大,接种人员对于预防接种也出现了诸多困惑。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对本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接种现场知识传播和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预防接种 知识传播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是人的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媒体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经济水平紧紧相连.当前,全球已进入电脑传播--第四次传播革命的时代.作为健康传播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依靠科技发展健康教育,努力掌握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健康教育科技含量.

  • 标签: 现代化传播手段 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砚山县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状况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现状,总结经验和方法,查找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法对2005年-2013年砚山县孕产妇HIV抗体检测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424例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检测阳性者送县疾控中心复检,再送州疾控中心确诊,确诊阳性者165例,阳性率0.25%,HIV抗体检测阳性者62例选择终止妊娠,90例孕妇住院分娩,活产数89例;2005-2013年累计完成结案儿童随访管理75例(其中死亡6例,失访4例,拒绝检测3例),完成随访管理62例,满12月或18月个儿童62例进行HIV抗体检测,检测出阴性者60例,检测出阳性2例,阳性率3.23%。儿童阴性者结案纳入儿童系统管理,阳性者转介入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感染者系统管理。结论砚山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措施有力得当,成绩显著。下一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或咨询,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的认识,提高孕产妇孕早期检测率和HIV阳性孕产妇孕28周前服药率,加强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的管理和随访,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孕产妇 母婴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乙肝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新生儿血清中HBsAg,揭示LHBs在母婴传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LHBs和HBsAg进行检测。结果312例乙肝孕妇患者LHBs及其新生儿HBsAg的检测结果显示乙肝孕妇患者不同LHBs,新生儿受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HBs可以反映孕妇传染性的强弱,进而估计HBsAg阳性妊妇的胎儿发生宫内感染危险性的高低。

  • 标签: 乙肝病毒大蛋白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致命性的慢性传染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包括血液制品)和母婴3种方式传播。全球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我国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11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42.9万例。在治疗和控制的同时,做好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将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速度,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 标签: 艾滋病 人文关怀 控制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供血者血浆乙肝病毒标志物了解其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探讨供血者血浆存在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400例健康供血者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标志物。结果在400例健康供血者中未检出HBsAg、HBeAg阳性标本,HBcAb阳性24例(6.0%),HBeAb阳性14例(3.5%),HBsAb阳性98例(49.0%)。结论由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符合卫生部颁布的HBsAg阴性质量标准,但仍有少数健康供血者HBcAb、HBeAb呈阳性,其中有可能存在传播HBV的风险,临床医师应严格输血指征。

  • 标签: 血浆 乙肝 病毒 标志物 供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生殖器疱疹合并其它性传播感染的效果。方法对75例患者均采用了中药内服和外治。结果经过一疗程的治疗,75例患者中有57例为痊愈,1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结论采用中医治疗生殖器疱疹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医药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从而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由此可达到治本效果;中医药燥湿祛风,清热解毒,能抑制病毒随神经下行,则可治其标,从而有效的保护皮肤粘膜不受感染,达到避免复发的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中医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乙肝病毒双阳性孕妇,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了人数均为30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孕28、32与36周时,研究组取300IU的HBIG行肌肉注射,对照组未注射;出生后,实验组于24h内给予HBIG肌肉注射,并连续几个月注射,对照组未进行注射,仅接受常规疫苗。结果1岁时,实验组的乙肝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过程中,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阻断作用,大大降低了双阳性母亲子女感染HBV的可能性,效果显著。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输血前、产前及术前的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意义,分析其在控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0年4月—2010年9月进行分娩、输血、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其中17例分娩患者,22例输血患者,21例手术患者,对患者的HIV(艾滋病病毒)抗体、HCV(丙肝)抗体、HBsAg(乙肝表面抗原)以及TP(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共有10例患者单一指标呈阳性,比例为16.7%,其中1例患者HIV病毒抗体呈阳性,2例患者HCV抗体呈阳性,6例患者HBsAg呈阳性,1例患者TP抗体呈阳性。结论患者在输血前、产前及术前进行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对于患者治疗和医务工作者的自我保护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输血前 产前及术前 血液传播性疾病 酶联免疫法 感染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疗法临床意义。方法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从产前3个月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月一次,总共3次。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15d再注射一次。同时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接种乙肝疫苗10μg/次,采用0、1、6月方案。结果母婴联合免疫阻断治疗后,婴儿免疫成功率91%。结论母婴联合免疫阻断疗法可使HBsAg的滴度下降,减少和阻断HBsAg进入胎儿体内,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