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全国性的展览始终是书法界令人瞩目的大事,而这次第八届国展声势比过去的要大,共收到了三万多件稿件。我参加了初评和草书组的复评、终评,以及后来的评奖整个过程,深受启发,深受教益,这对我来说

  • 标签: 国展评选 评选随感
  • 简介:以倡导图书设计之美为主旨的201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近日揭晓。来自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出版单位的20种图书荣膺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2011年度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据介绍,本年度评选的报名组织工作于9月正式开始,得到了业界的热烈响应。截至11月中旬,共收到参评图书316种、341册,分别来自全国各大省市的150家出版单位,图书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经济、科技、教育、历史、生活、儿童等各方面。

  • 标签: 2010年 中国 评选 图书设计 出版单位 组织工作
  • 简介:任何现象不能笼而统之地来谈论,中国艺术家到国外去办展览,也有正道与歪门。即便在传统水墨画领域里也是如此。

  • 标签: 文艺 传统水墨画 艺术家
  • 简介: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经过为期两天的评选,已圆满完成相关工作。产生入围雕塑方案作品386件/组,其中,评出优秀方案作品277件/组。

  • 标签: 作品评选 雕塑 景观 奥运 相关工作
  • 简介:  有好几个年头了吧,网络浪潮前拍后打之下,书法这个往昔蜷缩于角落里的圈子也跟着沸腾了起来.每年都要评选所谓的"年度书坛十大人物",一如年年期盼年年叹的春晚,热闹尖叫过后往往落得一声叹息.……

  • 标签: 书坛人物 人物评选 评选鸡毛
  • 简介:这次赛事中其实可分两大块,一部分是以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为主,另一部分则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为主.两部分都有高水平的杰作,也都有比较一般的作品.在反复评选的过程中,大家却发现真正可称得上完美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作品都属于地道传统的一脉.

  • 标签: 传统雕刻 大赛评选 惠安传统
  • 简介:AAC艺术中国是艺术圈中最值得期待的艺术奖项之一,无论是参展艺术家、作品质量,还是评委权威性都在业界一直享有盛名。这样的奖项能够给艺术家们一个平台推广自己的艺术,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艺术。关于最期待青年艺术家:青年艺术家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的年轻,他们无所畏惧的艺术态度,他们总是渴望突破、寻找属于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勇气。同时,他们又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外来的能量,不断的自我完善、改正、突破。青年艺术家不断地挑战着艺术

  • 标签: AAC 艺术语言 艺术圈 艺术态度 策展人 栗宪庭
  • 简介:本刊的学术导向一直受到广大作者与读者的热情支持,为了更好地借助学术刊物媒体平台,沟通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本刊拟开展由读者评选2005年度优秀论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 标签: 优秀论文评选 启事 杂志 设计 美术 学术导向
  • 简介:2009年7月22日,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的评审结果在浙江省宁波市揭晓。在1.7万余件参赛作品中,共有416位作者的作品入展,34人获奖。其中,宁波市有12人作品入展,3人获得二等奖。

  • 标签: 书法篆刻作品 青年 评选 评审结果 参赛作品 宁波市
  • 简介:千年一脉,今古同源。中国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都以汉字为表现对象,有着历史的渊源。毛笔书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现已高居艺术殿堂;硬笔书法却在近现代一直扮演着实用和艺术的双重角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硬笔书法已上升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传统艺术,促进中国毛笔、硬笔书法事业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推出毛笔、硬笔书法兼擅的“双优”书家,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建设,特举办首届中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展暨“双十杰双百优”评选

  • 标签: 硬笔书法 毛笔书法 中国 评选 启事 艺术境界
  • 简介:艺术圈的江山有时候真的很稳固,成名艺术家占据艺术榜单多年已是习以为常。然而,无论是圈内专业人士还是媒体人士,有时候真的很希望会有黑马涌现。这一次,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会契合这样的期待吗?从目前公布的12项大奖的入围名单中似乎都是艺术大咖+艺术新锐的组合,这让最终获奖者充满了悬念,艺术新锐们能否在艺术大咖的重重压力下,犹如黑马般突围而出?先看看年度策展人组入围名单,在栗宪庭+刘骁纯、李旭、王

  • 标签: AAC 入围名单 栗宪庭 策展人 刘骁纯 媒体人士
  • 简介:郎静山是上世纪世界级的江苏摄影家,出生于淮阴,成名于大陆,因摄影是中国画意风格史称“集锦摄影”,获多种重要奖项于国外。后半身的创作与定居都在台湾,这样重要的摄影家,其画意风格让人津津乐道,但少有全面指导技法上的美学总结,深入探讨“集锦摄影”的画意风格。指出长时间人们对郎老指导法则:中国画历史中“六法”的误读,并阐释了世上真正的“六法”概念。并且指出郎静山对“六法”的理解一向失读,且指出这种失读背后真正深刻的艺术史原因。然后重新阐发,力图真正揭示出,郎静山作品风格背后的指导原则。并从“六法”失读中,阐释“集锦摄影”是取法哪些中国画原素。对中国摄影界提出看法,从郎静山身上寻找出对中国摄影界深刻的启示意义,并不局限于只是对郎老作品风格的解读而已。

  • 标签: 郎静山 中国画 六法 集锦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