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患者的角膜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3至10月连续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角膜病门诊诊断为LSCD的患者23例(35只眼)作为LSCD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41.74±15.62)岁。另选取与LSC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人(25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人,女性19人,年龄为(41.38±12.72)岁。使用IVCM中的“volume”模式对角膜中央、角膜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连续扫描,将获得的图像资料进一步分析,观察不同分期LSCD患者角膜中央及角膜缘区域细胞学变化情况及上述各部位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密度(BCD)及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趋势;上述参数若符合方差齐性,则采用ANOVA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得这些参数在LSCD诊断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LSCD患者IVCM特征性表现为角膜病灶区结膜上皮细胞移行,角膜上皮细胞巢状分布,并可见胞质颗粒高反光的杯状细胞浸润;角膜基底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减低。定量分析LSCD患者的BCD和CET发现,角膜中央BCD为(6 261±1 593)个/mm2,较对照组(8 976±1 096)个/mm2减少30.2%,且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6.0%、28.7%、29.3%、30.2%(均P<0.007)。LSCD患者角膜中央CET为(34.1±6.9)μm,较对照组(47.3±8.1)μm减少27.9%,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处CET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3.7%、20.6%、26.9%、23.1%(均P<0.007)。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BCD及CET均逐渐减低。此外,角膜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非受累区BCD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6,-5.366,-5.469,-5.224; P <0.001),且鼻侧及颞侧角膜缘的非受累区CET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5,-4.065;P<0.001)。ROC曲线提示角膜中央及角膜缘BCD的诊断效能(0.931和0.916)优于角膜中央CET和角膜缘CET(0.853和0.817)。结论LSCD患者角膜在IVCM下具有较为特异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中央、角膜缘BCD和CET较低。BCD下降对LSC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47-455)

  • 标签: 角膜 干细胞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上皮 角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020年陕西省尿碘外质控网络运行情况,了解陕西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检测能力,为碘缺乏病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20年,陕西省共有118个碘缺乏病实验室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对国家下发的2个浓度的尿碘外质控样品进行测定,并采用标准值 ±不确定度方法和Z比评分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省参加尿碘外质控考核的118个实验室全部反馈了考核结果。采用标准值 ±不确定度方法进行评价,118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全部合格。采用Z比评分法进行评价,有2个县级实验室的│Z│间分值≥3,其余实验室的考核结果全部合格,合格率为98.31%(116/118),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基本相符。结论经过多年的外质控网络运行,陕西省各级实验室的尿碘检测能力稳定可靠,大部分实验室通过了能力验证。建议个别实验室要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能力,为碘缺乏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坚实基础。

  • 标签: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的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外质量控制(简称质控)考核结果,促进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升。方法2019年福建省1个省级和9个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了尿碘、盐碘和水碘外质控盲样考核;84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了尿碘、盐碘外质控盲样考核。收集各项外质控考核结果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省、市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尿碘、盐碘和水碘考核合格率均达到100.0%(10/10);县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考核合格率为96.4%(81/84),盐碘考核合格率为100.0%(84/84)。结论福建省的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碘缺乏病实验室的整体检测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部分县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检测能力仍需提高。

  • 标签: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碘缺乏病状况,为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6-2020年,每年在驻马店市9个县(区)设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40名8 ~ 10岁非寄宿儿童(男、女各半),采集尿样及其家中食用盐盐样进行碘含量测定;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采集尿样及其家中食用盐盐样进行碘含量测定;选取儿童和孕妇调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按照国家和省"加强科学补碘工作"要求,进行生活饮用水碘含量测定。结果2016-2020年,共检测盐样13 500份,合格碘盐12 453份,非碘盐246份。儿童和孕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2.26%(8 303/9 000)、92.22%(4 150/4 500),非碘盐率分别为1.89%(170/9 000)、1.69%(76/4 500)。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8.91、179.02、222.85、203.50、230.50 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2.01、153.26、178.72、196.82、178.75 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1.63%(49/3 000),不同年龄段甲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7,P = 0.790),不同性别甲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1,P = 0.912)。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儿童为94.68%(11 916/12 585),孕妇为91.75%(4 537/4 945)。共检测1 572个行政村的27 664份水样,水碘中位数为12.90 μg/L,低碘村1 383个、适碘村173个、高碘村16个。结论河南省驻马店市儿童碘营养超适宜量,孕妇碘营养适宜,结合水碘监测结果,建议继续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巩固防治成果。

  • 标签: 儿童 孕妇 盐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情况,为碘缺乏病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提供质量保障。方法对2013 - 2018年青海省的省、市(州)、县3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盐碘和水碘外质控考核结果(来源于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下发的各年度考核结果通报)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每年参加尿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43个县级(2017、2018年)实验室;参加盐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30个县级(2017、2018年除外,为43个)实验室;参加水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实验室。结果2013 - 2018年,参加尿碘外质控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县级实验室(2017、2018年)反馈率均为100.0%、合格率分别为93.0%(40/43)和88.4%(38/43);盐碘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县级实验室反馈率均为100.0%、合格率除2014年外均> 90.0%;水碘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均为100.0%,省级实验室合格率均为100.0%,市(州)级实验室除2016年(7/8)外均为100.0%。结论青海省碘缺乏病实验室质控网络已全面覆盖到所有市(州)和县级实验室,省、市(州)级实验室尿碘、盐碘、水碘检测水平稳定可靠,个别县级实验室检测能力仍有待提高。

  • 标签: 缺乏症 尿 盐类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由SLC6A8基因突变导致肌酸转运载体缺乏(creatine transporter deficiency,CRTR-D)一家系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方法对2018年9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全面性发育迟缓伴癫痫患儿及家系进行临床分析与遗传学检查,分析其致病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先证者男性,3岁3个月,走路不稳,不会说话,频繁抽搐,尿肌酸/肌酐比值升高,磁共振波谱提示脑肌酸峰值降低。先证者舅舅与患儿症状相似,先证者母亲仅表现出学习困难,先证者父亲、姐姐及外祖父母均无症状。测序发现患儿SLC6A8基因(NM_005629)TTC缺失突变[c. 1222_1224del(p.Phe408del)],诊断为X-连锁CRTR-D;患儿母亲及外祖母为杂合突变,患儿舅舅携带同样的半合子突变,先证者父亲、姐姐及外祖父未发现该突变。结论SLC6A8基因突变导致CRTR-D的病例家系中具有相同突变的2名女性携带者临床表现不一,存在表型变异,对研究CRTR-D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肌酸 遗传性疾病,X连锁 癫痫 突变 系谱
  • 简介:摘要方法 维生素D缺乏在孕妇和新生儿中较为普遍,其对新生儿肺发育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显示维生素D对肺泡Ⅱ型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肺泡化有显著积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新生儿需要辅助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比例较高,需氧时间更长。基于此,现系统地回顾了维生素D对肺发育、表面活性物质合成、RDS和BPD的影响。

  • 标签: 维生素D 肺发育 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MT基因变异所致的肌酸缺乏综合征(creatine deficiency syndromes, CD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的特点。方法应用全外显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水平变异分析,Sanger测序法对可能的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磁共振波普(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检测大脑中的肌酸水平,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疾病的特点。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叫之反应差,双眼可追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未见明显异常,动作不灵活。脑电图提示界限性儿童脑电图;MRI提示脑白质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异常;尿有机酸筛查结果提示甘油三磷酸增高。高通量测序发现该患儿GAMT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412C>T(p.Pro138Ser)杂合变异遗传自母亲;剪接位点变异IVS4-1G>A遗传自父亲。头颅MRS示双侧基底节区肌酸降低,提示脑肌酸缺乏。剪接位点功能验证显示变异导致GAMT基因第5外显子缺失。结论本研究发现GAMT基因两个未见报道的变异,丰富了该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肌酸缺乏综合征 GAMT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服甲巯咪唑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少见病例,探讨临床工作中的诊治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该患者服用甲巯咪唑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过治疗后短暂好转,但迅速因感染进展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经过地塞米松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粒细胞缺乏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甲巯咪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景德镇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分布情况,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现状,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方案》要求,2017-2020年在景德镇市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分别采集孕妇和8~10岁儿童家庭食用盐盐样及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采用B超法测量儿童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率;2017年在景德镇市开展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对监测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0年,共检查1 800名儿童甲状腺,检出甲状腺肿大者11名,肿大率为0.61%;共采集儿童家庭食用盐盐样及尿样各3 201份,盐碘中位数为24.96~26.40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50%~99.50%,尿碘中位数为172.56~218.35 μg/L;共采集孕妇家庭食用盐盐样及尿样各1 600份,盐碘中位数为24.40~25.38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25%~98.00%,尿碘中位数为161.55~205.60 μg/L。2017年乡镇级完成4个县区、52个乡镇调查采样,共采集水样667份,4个县区水碘含量中位数为0.6~3.2 μg/L,52个乡镇水碘含量中位数为0.3~12.3 μg/L。结论景德镇市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总体上处于适宜水平,但生活饮用水缺碘,应强化重点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引导居民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

  • 标签: 缺乏症 盐碘 尿碘 水碘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维生素D缺乏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VVS组为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122例患儿;对照组为同期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无不适症状的130名健康儿童。根据维生素D诊断标准把VVS组患儿分为维生素D非缺乏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所有入组儿童进行常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25(OH)D水平测定。VVS组患儿进行直立不耐受(OI)症状评分,包括晕厥、头晕、恶心、心悸、头痛、震颤、胸闷、视物不清、大汗、注意力不集中10个症状。比较VVS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比较VVS组患儿维生素D非缺乏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之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血清25(OH)D水平和症状评分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F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VVS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OI症状总评分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VVS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1±11)比(46±10)nmol/L,t=10.89,P<0.001]。VVS组25(OH)D缺乏率为73.0%(89/122),对照组25(OH)D缺乏率为24.6%(3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0.001)。VVS患儿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非缺乏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9.8±0.4)、(26.6±6.5)和(45.8±5.9)n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77,P<0.001)。VVS组患儿OI症状总评分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及非缺乏组分别为(14±1)、(10±2)和(7±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7,P<0.001);其中晕厥、恶心、大汗、视物不清、头晕单项评分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及非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01、7.52、12.11、7.07、9.54,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VS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OI症状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69,P<0.001)。结论VVS患儿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水平越低其症状严重程度越重。晕厥、恶心、大汗症状更易于发生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患儿,头晕、视物不清症状更容易发生在维生素D缺乏患儿。

  • 标签: 儿童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脑肌酸缺乏综合征(cerebral creatine deficiency syndrome, CCDS) 2型患儿及家系进行基因测序和代谢物检测,明确其遗传学病因和类型。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及PCR-Sanger验证,代谢物采用串联质谱和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检测到患儿GAMT基因2个新变异c.289delC和c.392-1G>C,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患儿血/脑肌酸浓度均明显下降。确诊后进行临床干预,血肌酸和胍基乙酸浓度很快恢复正常,2个月后脑肌酸浓度也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取得显著进步。结论通过家系分析,明确c.289delC和c.392-1G>C变异为致病原因,并为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丰富了GAMT基因变异谱。目前治疗对患儿具明显疗效。

  • 标签: 脑肌酸缺乏综合征 肌酸 GAMT基因 基因测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城区食盐销售场所及周边人群碘缺乏病(IDD)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在杭州城区按照东、西、南、北、中方位划分5个调查区域,每个调查区域抽取1个食盐销售场所为调查点,对调查点及周边人群开展IDD知信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碘缺乏危害的认知、获取IDD防治知识的途径、对预防IDD方法的认知和对食盐加碘及非碘盐的态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对991人开展IDD知信行有效调查,其中有80.8%(801/991)认为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有41.7%(413/991)认为缺碘可引起不同程度智力损害;有62.1%(615/991)从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途径获取IDD防治知识;有76.8%(761/991)认为食用碘盐是预防IDD的最佳方法,有8.9%(88/991)认为食用海鲜是预防IDD的最佳方法;有50.9%(504/991)认为食用碘盐不会导致碘过量,但有56.5%(560/991)认为食用碘盐与患甲状腺结节等有关;有56.2%(557/991)认为应该开放非碘盐供应。结论杭州市城区食盐销售场所及周边食盐覆盖人群IDD防治知晓率偏低,对食盐加碘的认识存在偏差,获得防治知识途径较少,应在食盐销售环节加强主动宣教。

  • 标签: 缺乏症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是位于胞质内的多聚蛋白复合物,由AIM2、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组装而成,识别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细胞损伤的信号,结合双链DNA,启动固有免疫应答,进而引起炎性反应。近年来,随着对各类炎症小体研究的不断深入,AIM2在肾脏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被不断认识。本文主要针对AIM2炎症小体在肾脏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归纳总结AIM2参与炎性反应相关的调节机制以及与肾脏疾病之间的联系,以期为肾脏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 标签: 炎性体 炎性反应 肾疾病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死亡及实施应急处置前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生命体征对患者预后及实施应急处置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11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生命体征,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生命体征在预后及应急处置分组中的统计学意义及预测价值。结果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在存活组(112例)与死亡组(99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038~177.102,P<0.01),其中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7、0.495、0.294、0.899、0.988、0.827,以血氧饱和度变化的预测效能最高(高等水平),其对应的最佳截断点为0.91;在应急处置组(103例)与非应急处置组(108例)之间,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在2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47、8.001、9.066,P<0.01),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1、0.732、0.813、0.346、0.102、0.543,其中以呼吸频率变化的预测价值最高(中等水平),其对应的最佳截断点为27.5。结论不同生命体征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患者病情变化预测的效能不同,当呼吸频率超过27次/min时提示患者需实施抢救等应急处置的概率将增加,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血氧饱和度<0.91时,患者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 标签: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粒细胞缺乏期 生命体征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阴囊、肛周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阴囊感染的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从伤口护理、高热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患者阴囊破溃面积由5 cm×5 cm缩小至3 cm×3 cm,新生肉芽平齐皮面,肛周皮肤黏膜恢复。结论针对此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及病情观察,在阴囊感染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发生及发展,保证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阴囊感染 肛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3(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s 3,DAPK3)缺乏是否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而减轻血管钙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进行观察分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采用F10K Kaighn′s改良培养基培养,根据培养基中是否添加β磷酸甘油(10 mmol/L)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钙化组细胞和非钙化组细胞又分别分为DAPK3抑制组及其对照组、内质网应激抑制组及其对照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活组及其对照组、DAPK3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以及空白对照组。测定各组的VSMC中DAPK3 mRNA以及蛋白浓度、钙含量、碱性磷酸酶、VSMC分化标志基因(SM22α、α-SMA)蛋白浓度、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χ2、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蛋白表达浓度、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AFT4、GRP78、GRP94以及CHOP)表达水平以及p-PAMK蛋白表达。结果钙化细胞DAPK3 mRNA(第14天达最高值15.24±0.72)以及蛋白(第14天达最高值11.31±0.38)显著高于非钙化细胞(5.63±0.62、2.5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化细胞中,DAPK3缺乏组钙含量(86.54±8.21) mmol/g较对照组(194.63±8.54) mmol/g显著降低(t=22.35,P<0.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96.27±10.28) IU/g蛋白与(224.67±10.94) mmol/g蛋白,t=20.951,P<0.001]、VSMC分化标志基因(SM22α、α-SMA)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SM22α:(0.82±0.14)与(0.44±0.13),t=4.872,P=0.001;α-SMA:(0.95±0.18)与(0.56±0.13),t=4.303,P=0.002]、而骨分化转录因子(Runχ2、BM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Runχ2:(1.12±0.28)与(2.21±0.35),t=5.957,P<0.001;BMP2:(0.82±0.12)与(1.26±0.16),t=5.39,P<0.001]、MAPK水平上调(DAPK3抑制组钙化细胞0.74±0.12、非钙化细胞1.04±0.14高于对照组钙化细胞0.44±0.10、非钙化细胞0.78±0.12,t=4.704,P=0.001;t=3.454,P=0.006);抑制ESR钙化细胞的钙含量显著降低(细胞经AMPK通路抑制后转染shRNA组150.21±11.98、细胞转染shRNA组83.21±12.12低于转染空白对照组164.82±12.34,P<0.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细胞经MAPK通路抑制后转染shRNA组226.54±16.57、细胞转染shRNA组112.34±15.96低于转染空白对照组242.32±16.32,P<0.001);激活MAPK钙化细胞的钙含量显著降低(P<0.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结论DAPK3缺乏通过AMPK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达到减缓VSMC钙化的作用。

  • 标签: 血管钙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质网应激 AMPK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孕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随孕期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不同孕龄甲状腺功能重复筛查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完善甲状腺功能筛查孕妇的资料,包括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分析其在孕早、中、晚期的变化规律;同时以30岁为界限分成不同孕龄组,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率随孕期的变化,探讨在不同孕期重复筛查甲状腺功能的临床意义。结果甲状腺功能指标随孕期的变化:孕早、中、晚期分别为404、725、767例,孕晚期TSH水平(中位数:2.76 mU/L)明显高于孕早、中期(中位数:2.55、2.36 mU/L,P均< 0.05),孕早期与孕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T4、FT3水平随着孕期逐渐下降(P均< 0.05);TPOAb阳性率在孕早、中期明显高于孕晚期(P均< 0.05),孕早期与孕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GAb阳性率随着孕期逐渐下降(P均< 0.05)。TSH异常率比较:孕早、中、晚期分别为352、664、735例,不同孕期总体TSH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7,P < 0.05),孕早期明显高于孕中、晚期(P均< 0.05);≥30岁年龄组,孕早期TSH异常率明显高于孕中、晚期(P均< 0.05);< 30岁年龄组,孕早期TSH异常率高于孕晚期(P < 0.05);孕早、中、晚期< 30、≥30岁年龄组间TSH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FT4异常率比较:不同孕期总体,< 30、≥30岁年龄组FT4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孕早期,≥30岁年龄组FT4异常率高于< 30岁年龄组(P < 0.05),孕中、晚期两个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孕期妇女在孕早期的甲状腺功能筛查均至关重要,除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而未接受治疗的妇女,其余可能不需要重复筛查甲状腺功能。年龄≥30岁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发生风险可能比年龄< 30岁孕妇更高。

  • 标签: 妊娠期 甲状腺激素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