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癫痫是目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对于癫痫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仍有广泛的患者其癫痫发作无法得到安全有效地控制,且治疗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介导神经免疫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在探索癫痫发生机制及开发潜在治疗方式方面显示出了巨大潜力。笔者现对该信号通路在癫痫发生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为以HMGB1-TLR信号通路为靶向的癫痫新型治疗方式的开发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 标签: 癫痫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为BA肝纤维化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12例BA患儿肝组织和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儿肝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Hedgehog信号通路配体SHH、效应转录因子GLI2蛋白表达分布情况,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EMT标记物神经钙粘蛋白(N-cadherin)及CK19表达分布情况。培养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使用人重组SHH蛋白(r-SHH)和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环巴胺(Cyclopamine)进行外源性干预后,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激活水平、EMT标记物E钙黏素(E-cadherin)、N-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SHH表达于BA胆管上皮细胞胞质中,GLI2表达于BA胆管上皮细胞胞核中。蛋白印迹法实验结果显示,BA组SHH、GLI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9±0.43、1.94±0.17,CBD组SHH、GLI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0±0.05、1.00±0.3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实验结果显示,BA组SHH、GLI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9±0.96、2.35±0.78,CBD组SHH、GLI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34、1.00±0.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EMT标记物N-cadherin与CK19共表达于BA胆管上皮细胞。使用r-SHH处理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效应转录因子GLI2后,促进了EMT(抑制了E-cadherin,增强了N-cadherin),阻断该通路后,EMT被阻断。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在BA中高表达,是促进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EMT的重要诱导通路,其在BA肝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为BA肝纤维化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纤维化 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经济的双重负担。现今针对DN的治疗也逐渐由对症支持治疗转变为病因治疗。研究表明DN的发生发展机制与信号通路存在密切的联系,包括核因子-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Notch信号通路,各种信号通路蛋白在DN患者细胞中异常表达,促进DN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方面的研究为治疗DN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核因子-κ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Notch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ⅩⅦ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抗脑缺血/再灌注(I/R)的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及25、50和100 mg/kg绞股蓝皂苷ⅩⅦ组,每组8只。绞股蓝皂苷ⅩⅦ组分别给予绞股蓝皂苷ⅩⅦ 25、50、100 mg/kg灌胃(灌胃量0.01 mL/g),连续给药14 d;其余两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然后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采用相同方法手术,但不产生实质性栓塞。再灌注后24 h,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集大鼠腹主动脉全血检测血清活性氧(ROS)、血红素加氧酶-1(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醌NADH氧化还原酶1(NQO1)、丙二醛(MDA)水平;随后取完整大脑组织并分离大脑皮质脑梗死周围半暗带组织,观察大鼠脑组织大体情况及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脑缺血半暗带组织Nrf2和Keap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带组织Nrf2和Keap1的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后24 h,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梗死体积明显增大,血清NQO1、SOD和γ-GCS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MDA、HO-1和ROS水平均明显升高,脑缺血半暗带组织Nrf2和Keap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I/R模型组比较,50 mg/kg与100 mg/kg绞股蓝皂苷ⅩⅦ能明显降低脑I/R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1.50±0.53、1.37±0.52比2.75±0.46),缩小脑组织梗死体积〔(19.8±5.1)%、(21.4±6.4)%比(42.3±5.8)%〕,明显提高血清NQO1、SOD、HO-1和γ-GCS水平〔NQO1(ng/L):186.05±10.38、220.75±16.22比131.36±5.95,SOD(kU/L):63.23±5.30、72.70±8.62比36.75±6.55,HO-1(ng/L):60.57±7.93、60.35±4.72比42.72±4.95,γ-GCS(kU/L):8.81±0.53、8.72±0.69比6.80±0.56〕,明显降低血清MDA和ROS水平〔MDA(μmol/L):5.94±0.66、5.61±0.53比10.88±1.34,ROS(kU/L):69.11±4.23、67.12±4.52比104.43±7.54〕,同时可明显提高脑缺血半暗带组织Nrf2和Keap1的mRNA及蛋白表达〔Nrf2 mRNA(2-△△Ct):1.90±0.13、2.13±0.18比1.48±0.11,Keap1 mRNA(2-△△Ct):1.78±0.11、1.85±0.10比1.43±0.10,Nrf2/β-actin:0.73±0.04、0.79±0.03比0.60±0.03,Keap1/β-actin:0.71±0.01、0.76±0.03比0.61±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 mg/kg绞股蓝皂苷ⅩⅦ无明显作用。结论绞股蓝皂苷ⅩⅦ (50 mg/kg和100 mg/kg)可能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调节NQO1、SOD、HO-1、γ-GCS、ROS及MDA起到抗脑I/R损伤的作用。

  • 标签: 绞股蓝皂苷ⅩⅦ 脑缺血/再灌注 Nrf2/ARE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胰腺炎由饮酒、胆道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腺炎的发生与细胞内钙离子(Ca2+)信号有关,胰腺腺泡细胞、星状细胞参与了胰腺炎的病理过程。多项研究针对细胞内Ca2+信号提出了潜在治疗靶点,并已有少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通过综述胰腺炎相关的Ca2+信号,为研究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胰腺炎 Ca2+信号 腺泡细胞 星状细胞 干预
  • 简介:摘要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和睾丸支持细胞功能的重要激素,其作用由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介导。FSHR下游信号通路包括G蛋白介导的下游信号、辅助信号分子参与激活的下游信号、与其他胞质膜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等。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FSHR信号的精细调节方式被进一步揭示,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此外,大量最新研究显示非性腺组织中广泛分布具有生物学活性的FSHR,可能与绝经后相关并发症如骨质疏松和代谢综合征有关,肿瘤组织、生殖系统非性腺组织以及胎儿组织等部位的FSHR可能也具有促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提示FSH可能在多系统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发挥作用,这为FSHR的相关研究开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 标签: 卵泡刺激素受体 颗粒细胞 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A G蛋白偶联受体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经济的双重负担。现今针对DN的治疗也逐渐由对症支持治疗转变为病因治疗。研究表明DN的发生发展机制与信号通路存在密切的联系,包括核因子-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Notch信号通路,各种信号通路蛋白在DN患者细胞中异常表达,促进DN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方面的研究为治疗DN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核因子-κ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Notch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病理机制复杂、并发症多、临床预后差的疾病。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是继微小RNA后研究的热点基因,在许多疾病中发挥中重要作用。随着对长链非编码RNA持续研究,其参与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也随之被解析,并发现其可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脊髓损伤后炎性反应、胶质瘢痕形成、血管功能障碍等病理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信号通路表达,长链非编码RNA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在脊髓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长链非编码RNA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脊髓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藤梨根调控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藤梨根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藤梨根(实验组)组和PBS组(对照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藤梨根组A450值(0.532±0.017)小于PBS组A450值(0.978±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1,P<0.05)。藤梨根升高bax蛋白水平,降低bcl-2蛋白水平,bcl-2表达量(0.486±0.063)低于对照组(0.785±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5),bax表达量(1.235±0.251)高于对照组(0.426±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2,P<0.01);藤梨根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细胞凋亡率适中(占细胞总数的47.86%),高于对照组(8.52%)。藤梨根组Wnt表达量(0.870±0.123)与PBS组(0.561±0.095,t=0.624,P<0.05),β-catenin表达量(1.020±0.348)与PBS组(0.782±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2,P<0.05)。结论藤梨根抑制MCF-7细胞生长,促进凋亡,可能与降低Wnt/β-catenin信号的功能有关。

  • 标签: 藤梨根 Wnt/β-连环蛋白 乳腺癌 凋亡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属于非编码RNA的一类,尽管缺失蛋白编码的功能,lncRNA依然在机体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胰腺癌具有起病隐匿,易转移,死亡率与复发率极高的特点,因此,胰腺癌的治疗是当今医学界的热点与难点。lncRNA与胰腺癌的进展密切相关且参与胰腺癌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了解lncRNA影响胰腺癌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对于胰腺癌的诊治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lncRNA调控胰腺癌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给未来胰腺癌临床诊治提供相应理论基础。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胰腺癌 信号通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通路、Wnt通路及线粒体途径等。其中,线粒体凋亡通路受到众多关键凋亡通路影响,发挥各通路的终末促凋亡作用。今后需系统研究各信号通路间及分子间作用。

  • 标签: 白血病 中药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综述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进展性和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其特征是肺实质的破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表型的显著变化。Toll样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连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并调节伤口愈合。在包括肺纤维化在内的许多疾病中,Toll样受体促进组织修复或纤维化,其中Toll样受体家族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系近年研究较多。本文就目前有关Toll样受体家族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等与肺纤维化关联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纤维化 Toll样受体 自噬 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
  • 简介:摘要细胞周期进展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明确的联系,其中p16INK4a/CDKs/Rb/E2F信号通路在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16INK4a/CDKs/Rb/E2F信号通路的异常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在头颈肿瘤中发现此通路的异常失活与头颈肿瘤的细胞增殖、转移、血管生成等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就p16INK4a/CDKs/Rb/E2F信号通路与头颈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信号传导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信号素是一大类分泌型和膜结合型糖蛋白分子。它们在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胸腺皮质和髓质结构的形成,促进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及迁移,调节T、B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分化等。当信号素发生异常时,可导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从而促使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信号素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及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信号素 红斑狼疮,系统性 关节炎,类风湿 硬皮病,系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具有轻度症状的急性卒中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MRA)检查为大脑中动脉闭塞。根据FVH显著存在与否,将FVH分为两组:FVH (-)和FVH (+)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梗死体积、3个月功能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统计学分析FVH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48例),FVH (-)组FVH-DWI不匹配率(23.81 %)、不良功能预后比例(14.29%)低于FVH (+)组(66.67%;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4,P=0.004;t=7.288,P=0.01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不良功能预后组具有较低的FVH-DWI不匹配率(23.81%与61.29%)、较大的DWI梗死体积(6.60±1.11与4.43±2.20)及较高的FVH (+)率(82.35%与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3 ,P=0.017;t=4.447,P=0.000;t=7.288,P=0.014)。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梗死体积[OR (95%CI)] :0.327 [(0.154~ 0.698),P=0.004]、FVH [OR (95%CI)] :6.462[(1.536~27.179),P=0.011]及FVH-DWI不匹配[OR (95%CI)]:0.099 [(0.025~0.389),P=0.001 ]为预测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FVH显著比FVH不显著的患者更可能出现不良的功能预后。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预后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
  • 简介:摘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一种磁共振成像常见的征象,为FLAIR序列上蛛网膜下腔相对于脑脊液的迂曲条状高信号影。除了脑血管病变,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FVH征的出现,而且FVH征也有特定的好发位置。FVH形成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认为它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代表软脑膜的缓慢逆向侧支血流。FVH征的出现临床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它来评价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和脑梗死,也可以评估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此外,FVH征在评估血管再通、预后及转归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全面完整地评价FVH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决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对FVH的定义及发生机制、临床应用、展望做一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腿痛正成为当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每年因腰腿痛所带来的社会损失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生物医学界对其发生机制尚存争议。炎症因子是由组织细胞分泌的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大量实验研究均表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与髓核突出后刺激机体产生的炎症因子、退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下游表达产物有关。IL-1、IL-6、TNF-α、MMPs、TGF-β等作为主要的炎症因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是炎症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主要途径,炎症因子通过与不同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实现调控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诱导免疫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功能。对各炎症因子在机体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分子信号通路转导途径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LDH的发生机制,也将为临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既往研究大多只关注某一细胞因子或信号通路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但不同炎症因子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之间往往通过特殊的途径相互影响、相互串扰,形成一张复杂而精密的信号转导调控网络,共同调节机体中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并且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作用,研究单一信号网络对疾病的影响无法全面解释疾病的成因和相关临床表现。因此,阐明各炎症因子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所发挥的作用,探索分析各因子间通过何种方式相互调节将为了解腰椎退变的机制及今后探索防治LDH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