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大家下午好!篆坛安排我做一个关于授箓的目的和意义的讲座。我想,就我们道教的传承来说,主要体现在学道与修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靠“授受”,就是我们今天举行的授箓仪式,由箓坛大师带领众箓生通过这个仪式来领悟道教的义理及其精神。另一方面就是要自己去“修”和“悟”。

  • 标签: 仪式 天师府 “悟” 道教 修道 精神
  • 简介:本文重点分析了路德在宗教改革时期提出的重要神学观念之一—天职观。简单描述路德天职观提出的背景后,本文重点通过路德的三大改教檄文对天职观的含义进行词源和文本分析,同时强调路德神学诠释的处境化特点,最后指出路德的天职观在当今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它把基督徒从消极出世引向积极入世,用敬业精神去成就事业,用爱心去服务人群——荣神益人。

  • 标签: 路德 天职 属世的呼召 敬业精神
  • 简介:去年10月前后,中国天主教界开展了抵制梵蒂冈册封120名“在中国致命”的所谓“圣人”的斗争。首先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发表声明,对罗马教廷“企图借封圣歪曲和篡改历史的行径表示愤慨”。10月1日,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严正指出:梵蒂冈把“作恶多端的罪人册封为圣人,这是对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是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翻案,是对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的爱国行动的极大侮辱。

  •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抵制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 意义 帝国主义侵略
  • 简介:互联网络的问世和普及,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习惯与社会文化,而且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传播模式的一场革命,而且是全球化浪潮中影响人类从思想到生活的一场全面革命。当这个世界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就真正进入了一体化时代,才真正把佛陀所言的“一多互摄、重重无尽之因陀罗网”华严境界开显出来。

  • 标签: 网络化时代 传播模式 普及 历程 中文 社会文化
  • 简介:“瑶传道教”是瑶族从事游耕、长期山居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和道教色彩的原始宗教信仰。在贵州东南部的过山瑶村寨,长期传承着这种本民族独特的道教信仰体系,维系着瑶族人民本初的道德教化功能,成为调适瑶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对瑶族村寨“瑶传道教”的仪式仪轨进行调查和分析,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探讨“瑶传道教”的仪式功能及其象征意义,管窥瑶族乡民在社会变迁和文化调适中的角色演变和心理期望。

  • 标签: 过山瑶村寨 瑶传道教 仪式功能 象征意义 田野调查
  • 简介:一、的内容描写了多宝塔的出现[1],即宝塔从大地涌现,多宝如来从塔中出现赞叹释尊说法的真实.多宝如来曾发誓愿:无论是任何地方,只要有人在那里说,自己的宝塔就必定出现在那里.

  • 标签: 中国佛教 佛坐 佛教法华
  • 简介: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在大都兴建释迦舍利灵通塔、大圣寿万安寺,与元成宗铁穆尔元贞元年(1295)在五台山修建万圣祐国寺、大德五年(1301)修建释迦大塔的内在关联与政治、宗教意涵向来被研究者所忽略。忽必烈在大都的塔寺兴建,与成宗铁穆尔在五台山的塔寺兴建实际是元初构建'藏—汉'佛教体制意识形态的重要实践之一。'藏—汉'佛教整合的跨地域、跨种族、跨(民族)文化的佛法体制与多元民族统一的王权系统互相依赖与支持,'藏—汉'佛教体制为多元民族统一国家的世俗统治者提供其统治神圣性和合法化的理论解释和支撑,多元统一的世俗王权又进一步推动这种'藏—汉'佛教体制的整合与发展,这无疑是中古以来王权与佛法关系模式的进一步演进。

  • 标签: “藏—汉”佛教体制 政治权威 意识形态 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