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礼记》中子游述及“以故兴”与“微情”代表两种不同的制礼之法,然礼家对“以故兴”的解释素有分歧。郭店战国楚简出土,研究者判断子游论述与《性自命出》篇密切相关,这为重新解读“以故兴”提供了可能。“以故兴”意指因某种特定的教化目的,利用基于人情且精心设计“外物”以兴发释放行礼者与礼仪相匹配的情感。“以故兴”的对象包括两类:一为情感充分者,一为情感不足者,前者需借助外物将“情”兴发、释放、宣泄出来,再在仪式的引导之下,调节情感浓烈之程度,后者则在外物的影响之下,调动原本不足的情感,以达到反躬修身的目的。“以故兴”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仪式之中,辨明其义对于厘清“兴”与“礼”,“兴”、“情”与“”等多组概念的关系,深入儒家礼学思想演进的肌理有着重要的解码作用。

  • 标签: 以故兴物 性自命出 礼记 士丧礼
  • 简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土地承包经营的边际效用逐渐降低,需要合理的制度供给和相应的制度变迁。从制度供给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制度变迁主要经历了政策推动阶段、政策法律化开启阶段、政策法律化深入阶段和政策法律化完善阶段。通过对各阶段土地承包经营的产权结构和实施绩效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土地承包经营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中,今后制度变迁的发展路径应更注重法律合理化、类型化变迁和政府守法等方面的改良。

  • 标签: 制度变迁 产权结构 政策法律化 发展路径
  • 简介:通行本第八章“水善利万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水善利万而有静”和“水善利万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水善利万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水善利万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与《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水善利万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与演变作一探究。

  • 标签: 北大《老子》 有争 有静 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