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11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伊朗驻华使馆、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的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院长和部分教师,围绕“伊斯兰哲学与东西方思想”、“伊斯兰哲学与中国思想的会通”、“伊斯兰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中国伊斯兰哲学”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 标签: 伊斯兰哲学 学术研讨会 思想传统 东西方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4月6—7日在日本神户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台湾大学,日本神户大学、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庆熙大学、延世大学的学者和研究生共计2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主要围绕工程和环境伦理、生物和关怀伦理、应用伦理学的基础和东方思想、各个领域的应用伦理和哲学问题等议题展开探讨。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从实践有效性的视角探讨工程中的伦理问题,洪晓楠教授作了关于同行评议的理论、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展望的大会报告,博士研究生朱晓林汇报了纳米技术的善治和公众参与问题,博士研究生张卫阐释了符号消费时代生态设计中的伦理问题。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国际会议 应用哲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 东亚
  • 简介:12月21—22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承办。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马天俊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鞠实儿教授致开幕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在开幕式上发言。共有来自5校的38名研究生分别就各自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汇报,来自各校相关专业和领域的教师给予点评。

  • 标签: 哲学系 博士生 中山大学 大学哲学 论坛 北京大学
  • 简介:2001年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围绕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东亚哲学与21世纪》;系列丛书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哲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东亚哲学 二十一世纪 学术交流 理论研究 学术价值 东亚文化
  • 简介:在现代中国思想中,“哲学”及植根于它的整个学科体系以一种几乎无远不届的力量影响着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体会与解释。如想避免对传统思想作出素朴与简单的解释,那么在理解传统之前,反思据以理解的整个框架与境阈,应当是比较审慎稳妥的做法。在不可避免地把“中国思想”问题化之前,也应尝试着将“哲学”问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哲学思潮不断的历史流变中,找到那个通常据以判决中国思想的哲学观,并将之变成追问的对象。牟宗三直接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重新解释中国古典思想的努力不可谓成功。所谓哲学之第一开端是在存在一本体问题的引导下建立先于生、同于生的体系。

  • 标签: 哲学思潮 中国思想 可能性 传统思想 中国古典思想 学科体系
  • 简介: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分析哲学运动被称作“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精神风潮”。这场运动为哲学研究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它的主要特征在于“与理性精神和科学的结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辨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上的神秘性。在方法论上,它是与新的逻辑作为哲学洞见之来源相关联的,并且后来在哲学的语言转向之后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相关联”。

  • 标签: 分析哲学 历史特征 运动 意义 当代西方哲学 理性精神
  • 简介:随着哲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它所包含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范畴。哲学在诞生之初并没有精细的分支学科划分,而它发展到今日,又要求我们突破专业领域的限制。2013年的西方哲学研究正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之外,政治哲学、实践哲学、比较哲学等领域都在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在传统的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等领域,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与诸多实践或现实问题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可以作为我们总结和反思2013年研究工作的一条线索。

  • 标签: 西方哲学研究 中西比较 专业研究 传统形而上学 述评 德国古典哲学
  • 简介:2月22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系列讲话所包含的哲学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哲学重要论述的当代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大学哲学 总书记 习近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座谈会 学习
  • 简介:摘要:海外汉学界基于特殊的视角,对《周易》有很独特的理解,以史华慈为例,他认为在占筮实践中,《周易》逐渐由窥测神意的工具转变成了万事万物及其变动的象征体系,借助于此我们可以在变动的情境中采取合理行动。《周易》思维体系背后预设的是一种“相关性宇宙论”,这种宇宙论表明了人在理解和控制世界上逐步增长的自信。《周易》本是为世俗成败提供启示的工具,但是儒者在解释和运用《周易》时,由于只对“每种具体情境所需的道德姿态感兴趣”,因之将其与儒家结合起来,并且展现了一种不同形态的儒学。史华慈之所以对《周易》有这样的独特解读,是立足于其特定的问题意识和知识背景的。对史华慈《周易》解读的反思,有助于推动易学研究的发展。

  • 标签: 史华慈 汉学 《周易》 占筮 相关性宇宙论
  • 简介:当代管理理论多样纷呈,但真正对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哲学审视的成果并不多见。丹麦管理哲学家科克比的管理哲学理论提出了彻底的规范视角,认为超越于普通的社会规范之外的“绝对”或“第四者”是领导或管理实践的最高尺度,现代社会中,领导者除了需要具备智慧、节制、勇敢、正义四种主要美德之外,还需要形成深思明辨、热情愉悦、耐力、预见力、直觉力、助力等六种具体美德。科克比的理论开拓了管理哲学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彻底规范性 管理 领导 第四者 美德
  • 简介:行动哲学力图为人类作为理性动物所特有的行为提供一个说明。尽管相关的讨论至少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但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直到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由于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或主题,例如意图、意向性、自由意志、行动者自主性、实践理性、道德责任等均与之密切相关,所以行动哲学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哲学问题 道德责任 意图 形上学 能力 20世纪中叶
  • 简介:12月20-21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由哲学研究杂志社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全国部分院校、杂志社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的主题展开讨论,集中关注当前现实中的诸多重大思潮,并重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在主旨发言中,北京大学丰子义、聂锦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复旦大学余源培、冯平、陈学明、孙承叔、汪行福教授,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中山大学刘森林教授,清华大学韩立新教授,求是杂志社李文阁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喜教授,南京大学刘怀玉教授和武汉大学陈立新教授等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论坛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政法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7月5~6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政治哲学研究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推动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香港中文大学 西方政治哲学
  • 简介:10月11-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共同主办。来自一些国家的维特根斯坦研究专家和维特根斯坦学会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从不同视角和领域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与其他研究相结合,拓展了视野,其中涉及分析哲学、逻辑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等。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哲学
  • 简介:7月6~7日在湖北神龙架举行,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现象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 标签: 现象学 学术会议 科技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简介:6月26—27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伦理学研究杂志社承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8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了论坛。

  • 标签: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术论坛 哲学伦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