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波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在材料检测领域,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利用高频声波对材料内部进行探测,有效避免了传统检测方法可能造成的损伤。例如,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确保了金属结构件在服役过程中的安全性。超声波还能准确识别材料内部的微小缺陷,如裂纹、气孔等,提高产品质量。此外,通过分析超声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损伤程度,为材料的选型和寿命预测提供依据。在材料加工过程中,超声波的应用也日益显现其优势。在金属材料加工中,超声振动辅助切削或焊接可以显著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少刀具磨损。而在纳米材料制备中,超声波的破碎和分散作用有助于实现纳米粒子的均匀分布,提高材料的性能。超声波在材料改性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超声波处理,可以在材料表面引入特定的纳米结构,提高表面的耐磨、防腐性能。例如,超声波辅助的化学镀工艺可以实现金属表面的纳米复合镀层,显著提高其耐蚀性。此外,超声波还能调控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尺寸、相分布等,从而优化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例如,研究发现,超声波处理后的钛合金其强度和韧性均得到显著提升。总之,超声波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检测到加工,再到改性,都为提高材料性能和实现新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标签: 超声波 材料工程 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将超声波运用于材料工程的检测中,可以满足无损检测材料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国内的工业领域研究学者,对超声波检测技术的研究持续深入,先后实现了将此项技术应用于材料工程的缺陷检测及性能评价等工作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本文从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进行分析,结合此项技术在材料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合理展望了其发展空间,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超声波 材料工程 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在无缝钢管中的应用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无缝钢管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管材的内部缺陷以及表面不均匀性。无缝钢管作为各种工业和建筑领域中常用的管材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相关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可靠性。因此,引入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无损检测,避免潜在的质量问题。

  • 标签: 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 无缝钢管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原理来检测材料内部缺陷和评估材料性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随着我国矿山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矿山机械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 标签: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矿山机械设备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超声检测在焊接接头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其优化策略。首先,介绍了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焊接接头质量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超声检测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接着,针对现有超声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技术层面的设备改进与升级、方法创新与优化,以及应用层面的检测流程改进与标准化、检测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随后,详细描述了优化策略的实施过程,并通过效果评估方法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策略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超声检测在焊接接头质量评估中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指出了研究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焊接接头质量评估水平、促进超声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测 焊接接头 质量评估 优化策略 检测准确性。
  • 作者: 文蕴斯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4-04-03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2期
  • 机构: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骨骼肌肉系统中的疾病类型,属于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表现为头部向着患病一侧歪斜,多为前倾表现,且颈部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生活和发育。从临床资料看,引起患者斜颈的原因并不唯一,有少数患者是脊柱畸形造成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引起的患者自发代偿类型的姿势性斜颈;肌麻痹引起的神经性斜颈等。但是临床上表现最多的是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属于先天性原因造成的临床疾病,一般在婴儿出生后两周到一个月时间内呈现出发病症状。根据当前临床调查,这种疾病发病率在3%范围内。现阶段,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并未查明,目前怀疑原因是妊娠期胎位异常、羊水不足、分娩伤害等问题引起,也有部分先天发育不良导致。临床证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正确治疗有较大几率恢复。因此临床上如何正确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牵伸治疗结合超声治疗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情况,希望可以为小儿肌性斜颈治疗提供帮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水电站压力贮气罐在运行过程中机械损伤问题的日益凸显,为确保其安全运行,本文基于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机械损伤的定量化研究。对水电站压力贮气罐常见机械损伤类型进行分析,确定了超声波检测的关键参数。建立了基于超声波传播特性的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机械损伤状态下超声波的传播路径及散射特性。设计了一套全面而高效的超声无损检测系统,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对机械损伤的高精度定量化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是高压电气设备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电力设备绝缘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局部范围内发生的放电,每一次局部放电对绝缘介质都会有一些影响,使绝缘强度下降。造成高压电力设备绝缘损坏,甚至会造成人员安全隐患。目前主流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有超高频检测法与超声波检测法,但是超高频检测法不能对故障发生点进行精准定位,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故我们利用超声波进行测距定位,设计一款能够精准定位故障点,并且能够进行故障点

  • 标签: 高压设备漏电 超声波定位 STM32
  • 简介:摘要: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钢结构应用的广泛普及,对焊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结构焊缝内部缺陷的及时检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超声波探伤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探讨钢结构焊缝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探伤技术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 标签: 钢结构 焊缝 超声波探伤 内部缺陷 质量
  • 简介:【摘要】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鼻饲法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目的观察改良鼻饲法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6年 2月- 2018年 9月在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且住院时间 >12d的危重症患者 58例,采用抽签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 32例,采用改良鼻饲法管喂肠内营养乳剂, 3次 /d, 500mL/次,用营养泵 200~ 250mL/h泵入;对照组 26例,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乳剂 1500mL,泵入时间 >20h。两组营养乳剂均加热并应用恒温器保持其温度在 38~ 40℃。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呕吐、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改良鼻饲法管喂肠内营养乳剂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喂养法。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临床效果 改良鼻饲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其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也逐年增长,因此针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护理效果。方法 患者均为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来中心医院治疗,其例数共 70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重症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3.56±2.11)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8.77±3.56) 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明显比对照 17.14%低, P<0.05。结论 重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安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护理干预 重症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结合研究目的对天津市红桥医院2019 年 11 月 ~ 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80 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 40 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 40 例患者为观察组,完成干预后对比组间 SAS 分值、SDS 分值、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 SAS、SDS 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AS、SDS 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分值( 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意义,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 重症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发展的加快,压力容器的种类越发丰富,应用的领域愈发广泛,这就对压力容器检验技术的应用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此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生产、加工层面而言,压力容器的利用比较频繁,在相关产品的推广和优化上可以发挥显著的效果。在压力容器检验要求提升的影响下,相关检验技术的应用必须做好巩固和升级。针对现阶段应用现状来看,超声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压力容器检验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帮助。本文分析了TOFD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优势与原理,探讨了TOFD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测中的应用与创新测试,旨在提升我国压力容器检测水平。

  • 标签: TOFD 超声成像检测 压力容器 检验
  • 简介:摘要:全自动超声波技术主要用于海底管道或者陆地管道对接环焊缝的检测,该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环保的特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校准试块用于设置并校准系统的灵敏度等参数,作为全自动超声波检测系统最重要的一环,其设计的合理性决定了检测工艺的可靠性。关键词:无损检测;相控阵;探头;分区检测法;衍射时差法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成像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设备在成像方法和技术等层面上不断得到改进,临床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成像;临床应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 世纪 40 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 50 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 70 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直接显示脏器的三维解剖结构;其次还可对三维成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实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有还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因此,近几年来三维超声成像已经成为医学成像领域备受关注的方面。    1 三维超声的成像技术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三维超声图像的前提。采用二维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三维扫查空间中进行摆动,即可直接得到三维体数据。但二维面阵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三维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已有使用二维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目前三维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维阵列探头。用一维阵列探头提取三维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该探头是将一个一维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三维数据。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该探头有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置。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提供了通过相邻图像的相关和图像的斑点噪声统计规律来确定探头侧向位移的方法。    2 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    2.1 三维超声在空腔脏器中的应用    2.1.1 胃、肠道疾病 嘱受检者适量饮水或灌肠后可建立良好的透声窗。清楚显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深度、边缘形态,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与邻近组织、血管的立体位置关系,进行术前 TNM 分期,对协助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D-CDE 对溃疡出血和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也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2.1.2 膀胱疾病 膀胱充盈后可形成极佳的透声窗,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一样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同时三维超声还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表面形态及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从而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肿瘤术前方案的抉择。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    2.2 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 肝囊肿与肝脓肿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而肝癌与肝内其它性质占位性病变相互间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三维超声可从不同方位观察肝表面和边缘轮廓,肿三维超声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三维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随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一般要求帧频必须大于 20 帧 /s )的研究成功,三维超声有望在心脏疾病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如此,由于价格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三维超声成像尚未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水平,也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2.3 在妇科的应用   三维超声对子宫实质性肿瘤的断,有一定辅助作用。对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特别囊性变),可清晰显示其立体外形轮廓、内部结构、有无分隔与性突起、液体浑浊度等。对盆壁转移性病灶合并腹水的人,三维较二维超声的诊断价值更大。文献报道三维超声诊断附件区恶性肿瘤时,其敏感性由二维超声的 80% 增 87% 。此外,三维超声于术前可清晰显示恶性肿瘤浸及围脏器的情况,评价肿瘤与子宫、盆壁及髂血管的关系,为中能否切除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与此同时,应用 3CDE 可以显示肿瘤内血管空间结构,并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瘤血管密度,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增加新的参考指标。    2.4 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心脏为具有复杂三维形态的动态器官 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心脏的三维立体结构,直观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空间关系、立体方位及血流变化等,为各种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和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RT-3DE 能实时总体评估一个心动周期心脏的解剖、功能及活动状况,测定心腔容量,估测心室重量及各项心功能指标,分析室壁节段运动等,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心血管疾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结论   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成像模式,在某些场合甚至是最好乃至唯一可用的成像模式。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使超声仪器的检测和诊断更为有效,应用范围也不断延伸,如用于观察病程的发展情况、细胞的代谢情况等。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 . 超声医学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波探伤技术作为先进技术,对检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超声波探伤具有实用性与高效性,其主要利用反射原理检测出零件中的问题,目前在钢结构焊接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在钢结构焊接运用超声波探伤技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优化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施工人员提供借鉴性参考,掌握超声波探伤技术的应用要点,优化施工流程,防止发生裂纹、气孔、未焊透和未熔合等现象,为焊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超声波探伤仪 裂纹与气孔 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