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碳(以下简称碳)的现状与演变态势,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提出了我国土壤碳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我国土壤背景碳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我国土壤固碳效应明显,未来固碳减排潜力显著;3)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碳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发投入,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 标签: 中国 土壤有机碳库 气候变化 固碳 农田土壤
  • 简介:随着气象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数据技术在气象信息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数据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备份策略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文章对包头市SQLServer数据的备份策略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保证数据持续稳定运行。

  • 标签: SQL SERVER 数据库 备份
  • 简介:选取国际上四大典型碳数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数据、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EDGAR)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数据,对中国碳排放核算进行了参数级层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IEA和EDGAR的核算更深入;(2)活动水平数据分类方式差异较大,各数据将煤基燃料分别分为8、4、8、5类,油基燃料分为15、10、14、13类,气体燃料分为4、1、4、2类;(3)各类燃料碳排放因子选用原则不一,有的选用所在机构的特有中国参数,有的选用IPCC缺省因子。

  • 标签: 碳数据库 对比分析 中国碳排放 燃料分类
  • 简介:用石家庄站和同纬度城镇站(深州、晋州)1957—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闷热日数、闷热指数的年代际变化和两站间的差异,以及14时气温、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957—2010年,石家庄的闷热天气呈增多趋势;城镇站则表现出多-少-多的双峰型演变。石家庄的闷热天气与14时气温的变化一致,闷热程度增强,气温起主要作用;深州的闷热天气与14时气温和湿度变化有关,且湿度起主要作用。受城市化的影响,石家庄的热岛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强于深州,干岛效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加强。石家庄闷热天气主要由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引起,城市干岛效应引起的湿度下降抵消了一部分闷热天气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闷热指数 城市干岛效应 城市化
  • 简介:目前我区很多盟市安装的区域天气站已经运行一年多了,但经常因数据收集中心服务器的SOL数据日志文件满而无法写入文件,造成数据丢失,给用户带来很多困扰,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以下简单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 标签: SQL数据库 中心服务器 日志文件 天气 空区 数据收集
  • 简介:少宏同志,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28年来一直工作在天气预报与气象服务第一线,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刻苦钻研,不断地学习先进的预报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积累预报经验,积极参加科研项目.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课题11项,发表论文14篇,

  • 标签: 先进事迹 工作岗位 气象台 内蒙古 价值
  • 简介:基于2001-2015年黑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对地区GDP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兹涅茨曲线关系检验呈现倒U型,预期2019年达到理论拐点;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得到4个减排路径的年平均减排效果顺序依次为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经济结构调整、人均GDP增长、贸易结构变化;减排路径对应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冲击效果分别为波动性增排、收敛性减排、发散性减排、转变的排放作用;推动黑龙江省温室气体减排的路径顺序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贸易结构。

  • 标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减排路径 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 脉冲响应函数
  • 简介:在数据应用系统的开发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的设计外部进程访问数据的时间控制方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响应时间的前提下把握好系统与网络负载同系统事务响应处理速度之间的平衡关系.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于某些类型数据的响应处理缺乏有效率的解决途径.此类数据采用通常的处理方式往往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据此介绍了1种基于ODSAPI和socket编程的数据ESP扩展方法,由应用系统主动查询方式变为数据系统主动通知或推送的方式.提供了1种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对基于该原理上的数据服务器与应用程序间网络通信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介绍.

  • 标签: 开放数据 服务 触发器 动态链接库 网络套接字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