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以地球极长期漂移的观测值为约束,基于地球上8个冰盖的参数,调整并得到南极冰盖的地面质心位置可能不在南极点,而是位于余纬168°~170°、东经78°~82°附近。表明南极冰盖参数的改变对极长期漂移方向的影响是灵敏的,对冰期后地壳反弹引起的地球自转主惯性张量有约1.4%的相对影响。采用全球冰盖参数和修正的南极冰盖参数估计得到极长期漂移的方向为西经78°.3,比作者等人2001年得到的理论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74°.8的结果可能更接近于实测。估计表明,地球上其它29个小冰盖的冰融事件引起的冰期后地壳反弹对地球极的长期漂移和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综合影响在目前的天文观测精度下仍可以忽略。

  • 标签: 冰盖 地球平极 地极 地壳 自转
  • 简介:通过实际天文测得到的日变化资料的分析研究,证实了将非线笥的跳步时间序列分析模型(LSTSA)结合到小波变换中,能够有效削弱小波变换中时频谱的端部畸变效应,显著提高对低频信号的检测能力。LSTSA模型将对不上波变换中时频谱技术的更好、更广泛的应用作出一定的贡献。

  • 标签: 日长变化 小波变换 LSTSA模型 跳步时间序列分析 频谱 端部效应
  • 简介:变化的预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中的反向传播模型(BP网络)可用于预报日变化。BP网络的拓扑结构决定了神经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该文分析了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算法,选用最小均方误差法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将此应用于日变化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

  • 标签: 日长变化 神经网络 BP网络 最小均方误差法
  • 简介:针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用于日变化预报过程中,样本的输入方式对预报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2种输入方式:即样本按不同跨度输入以及按连续输入,对日变化进行预报。最终证明不同的样本输入方式对日变化预报精度的影响较大,样本按跨度输入在超短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样本采用连续输入的方式在短期和中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

  • 标签: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日长变化预报 输入方式 相关性
  • 简介:本文描述了子波变换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用这一方法分析了日、大气角动量和太阳活动指数的MJO特性。结果表明:几种序列均存在着40-60天高频变化,且这些变化在不同历元处有显著的差别,这些时空变化特性将进一步揭示太阳活动指数与日、大气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子波变换分析可帮助我们考虑这些序列之间的动力学机制。

  • 标签: 时间序列 子波变换分析 大气角动量 太阳活动指数 日长
  • 简介:为了定量估计云南天文台2.4m地平式反射望远镜在配置新CCD照相机后散射光的消除程度,在B,V,R,I各波段分别拍摄了天顶区附近的晨昏蒙影天空场。实测表明,如果不同旋转角度所拍的场取平均,对于视场的绝大部分区域(不包括视场的4个角以及尘粒像斑区域),该望远镜受散射光的影响为-0.25%~+0.25%;但是对于需要场精度为0.1%~0.2%的观测工作,该望远镜有困难。未来使用6000×6000CCD(更大视场)时,散射光的影响有待再次测定。

  • 标签: 2.4m望远镜 CCD平场 散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