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葛根有效成分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为例,去反应中药有效成分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松针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干燥失重测定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松针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根据以上三种方法分别得出的黄酮浓度以及浸膏重量,权重系数为631,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料液比为考察因素,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出松针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松针中提黄酮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80h、提取次数3次和料液比为18.88。结论所建立的总黄酮提取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预测松针中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准确度和重现性好。

  • 标签: 松针 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 简介:对车前草幼苗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取剂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料液比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0%,温度70℃,料液比1∶30,时间2h时得到车前草幼苗中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车前草 提取工艺
  • 简介:采用响应面法对索氏法提取枸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枸杞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对提取工艺中显著影响提取效果的液料比、粒径、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考察。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径70目,液料比17.59∶1(mL/g),提取时间2.5h,该条件下枸杞总黄酮的平均提取量为14.57mg/g,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选枸杞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简便、合理,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可为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响应面法 索氏提取 枸杞 总黄酮 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香菜黄酮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在实验进行中,除空白组以外,其余四组均以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持续8周,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利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香菜黄酮并测定含量。对模型组小鼠分别灌胃香菜黄酮提取物(低浓度0.1ml/10g、中浓度0.25ml/10g、高浓度0.5ml/10g),空白组与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取小鼠全血进行血清检测,观察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情况。结果小鼠动脉粥硬化建模成功,实验组甘油三酯(TG)的含量较给药前明显下降,总胆固醇(TCH)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略微下降。结论香菜黄酮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甘油三酯含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有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金丝草(Pogonatherumcrinitum)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和SephadexLH-20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C-β-波依文糖-7-O-β-葡萄糖苷(1)、苜蓿素(2)和槲皮素7-O-鼠李糖(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碳苷,化合物2~3为首次从金发草属中得到。

  • 标签: 金丝草 黄酮碳苷 波依文糖 结构解析
  • 简介: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分别用水、β-环糊精水溶液做溶剂提取茵陈黄酮。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和环糊精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选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水法提取茵陈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10min、微波功率250w,最佳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2.90%;β-环糊精水溶液法提取茵陈黄酮的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质量分数1.0%、提取时间8min、料液比1:20(g:mL)、微波功率250w,最佳提取条件下的总黄酮提取率为3.68%。β-环糊精水溶液法提取茵陈黄酮的提取率较水法提取高26.7%。

  • 标签: 茵陈 黄酮 环糊精 微波辅助提取 正交实验
  • 简介:本实验对竹笋壳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竹笋壳黄酮提取液有与竹叶黄酮相当的生理活性,从而给竹笋壳的废弃物回收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竹笋壳 黄酮提取液 生理活性 抑菌作用
  • 简介:以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为先导化合物在浓硫酸中进行磺化,得到其磺化产物: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4'-磺酸钠,极大的改善了水溶性。采用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磺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磺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磺化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是: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与浓硫酸比值(g/mL)为1:6,反应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100℃。

  • 标签: 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 磺化条件 优化
  • 简介:对鱼腥草黄酮提取工艺进行考察,D3个因素对出膏率有显著影响的是A、B和D,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 标签: 优选鱼腥草 实验优选 工艺研究
  • 简介:以火龙果花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火龙果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火龙果花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g/mL),乙醇浓度70%(V/V),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该条件下提取的火龙果花中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AlCl3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得总黄酮含量为2.787mg/g,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61%,RSD值为2.33%(n=5)。

  • 标签: 火龙果花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 测定
  • 简介:目的:优选沙棘叶中沙棘总黄酮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经典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为溶媒,优化沙棘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沙棘叶总黄酮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A1B1C3D1,即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液料比分别为1∶12、1∶10、1∶8。结论:沙棘叶总黄酮利用乙醇提取合理可行,该实验为沙棘黄酮的工业化制剂生产、沙棘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 标签: 沙棘叶 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采用超声提取山楂粗黄酮,并测定了山楂粗黄酮对DPPH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β-胡萝卜素的漂白能力,结果表明,山楂粗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其抗氧化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选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等5种菌种对山楂粗黄酮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山楂粗黄酮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霉菌则效果不明显。山楂粗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5,1.5625,3.125mg/mL,最低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25,3.125,6.25mg/mL。因此,山楂粗黄酮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抑菌添加剂使用。

  • 标签: 粗黄酮 山楂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红花药材增加总黄酮含量,以多种化学成分的检测控制辐照灭菌对红花药材化学物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提供的三批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差异不大,结果稳定。结论:总黄酮含量可作为红花药材对辐照灭菌后化学物质影响的评判依据。

  • 标签: 红花 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整理收集120例接受治疗的儿科患儿,对其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儿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中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肾损害情况的人数为65例,占54.17%,并且其他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结论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来讲,尤其在儿科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患儿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严重的可能导致患儿致残。作为医护人员,在用药期间应严格进行监管,尽量不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儿科治疗。

  • 标签: 儿科 氨基糖苷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口服降糖药物除磺脲类药物外,随着医药科学不断进步,陆续开发了针对胰岛β细胞功能以外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有加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能增加胰岛素对人体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降血脂、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目的。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介绍如下:

  • 标签: Α-糖苷酶抑制剂 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物 胰岛素 心血管并发症 医药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应用玻璃酸钠与羟糖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6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分成了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羟糖苷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例与8例,与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0.12±0.08)分和干眼症评分(0.41±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21±0.21)分和干眼症评分(1.39±0.54)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酸钠运用到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研究。

  • 标签: 白内障术后干眼 玻璃酸钠 羟糖苷
  • 简介:我们检测了621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浆锌、果糖、中性α-1.4-糖苷酶,并在各组之间作了比较。结果:(1)精子密度正常组、少精组与无精组锌含量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01),无精组的精浆锌高于精子密度正常组和少精组;(2)精浆果糖各组间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3)精液常规分析正常组、精子密度正常组和少精组精浆中性α-1.4-糖苷酶高于无精组(P〈0.05)。

  • 标签: 不育症 精浆锌 精浆果糖 精浆中性α-1.4-糖苷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