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滤过性手术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眼科青光术后白内障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青光类型分为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术后白内障各20例(20只眼)。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结果急闭组和慢闭组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550)。两组术前眼压近似,术后3、6及12个月,急闭组眼压低于慢闭组(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均较术前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P=0.051);两组术后3个月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均较术前缩小,但两组间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P=0.332)。结论急性及慢性闭角型青光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可以提高视力及降低眼压,而急性闭角型青光患者术后眼压降低更明显。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闭角型 前房角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方法(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白内障合并青光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并比较得到的相关数据。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情况都有所好转,与之前的数据相比,效果非常好。就算出现一点小问题也在一周内自然消退。讨论对于这种患者,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非常好的控制住眼压,很快恢复视力,而且耗资少,再次病发的可能性要小。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治疗 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称三联疗法)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9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及裸眼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眼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分别为93.1%、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70,P=0.0478)。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尤其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效果更佳。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白内障合并青光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后第4d视力值<0.3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后眼前房出血、眼角膜水肿以及眼前房渗出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次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是比较满意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合并青光 老年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临床护理时,对进行手术的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病人,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40例进行手术的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病人,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研究的参与者,对进行随机抽取的数字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研究组(20人),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20人),常规护理,比较术后并发症,临床指标。结果:跟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护理效果佳(P

  • 标签: 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手术 整体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手术患者 施行 整体护理干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间在我院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的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其生活品质和护理满意度较高,恢复情况也比较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手术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生活品质,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老年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12个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10眼(16.67%),>0.2者50眼(83.33%)。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者55眼(91.67%)。术后功能性滤过泡为55眼(91.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会对患者的视力水平以及眼部健康造成影响,加强其有效治疗十分必要。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但是不同的手术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采取合理手术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治疗,已经是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白内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干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76例,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划分为平均的两组(每组各38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97.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以及护理满意度(89.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58%,18.42%,71.05%),组间对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满意度,融洽医患关系,因而,它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安全的临床手术护理方法。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白内障合并青光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后第4d视力值<0.3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后眼前房出血、眼角膜水肿以及眼前房渗出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次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是比较满意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合并青光 老年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围术期实施干预护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研究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集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划分,包括对照组39例及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视力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围术期行干预护理可有效促进其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风险,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可在各级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干预护理 老年患者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围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两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拟订手术适应症,对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31例(36眼),进行手术处理,复式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Trab+IOL)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晶体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比较不同适应症下两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包括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0个月~12个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术后在随访期内均能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hacoTrab+IOL和Phaco+IOL组P值均〈0.05,前房深度两组术后明显较术前加深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房角两组明显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二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结论不同手术方式适合不同的病人情况,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具有相对加深前房和视力提高等优势可考虑作为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小切口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均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前房角、前房深度、眼压、矫正视力的差别,术后随访一年。结果术后随访期内,30只眼的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前房深度显著增加,眼压降低,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单纯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操作简单,经济,疗效良好。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护理价值。方法:此次分析对象为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60例,选取时间为2020.2-2021.4,入组患者均为本医院患者,采取抽签法分组后分成考察组及参照组,考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参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负性心理评分。结果:考察组视力0.8以上患者更多,与参照组对比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心理评分无对比差异性(P>0.05),护理后,考察组负性心理评分相比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帮助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改善负性心理,提高视力。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室护理 青光眼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白内障青光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1-2021.12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青光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35例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视力及眼压。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降低,视力提升,且试验组眼压及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青光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促使患者眼压降低、视力恢复,护理价值高。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针对性护理 眼压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n=35)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n=35),对比护理后的视力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0d比对照组具有更好的视力恢复状况,同时,观察组比对照组也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指标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乳化术,青光眼,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就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18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经过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配合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青光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7月在我院就诊同时接受治疗的54例青光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青光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围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青光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我院型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人群中随机抽选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取数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统计患者术后3d和术后30d的视力水平,汇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视力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3%,远远低于参照组的21.21%(P<0.05)。结论 将围术期护理用于青光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患者中,有助于提高视力恢复效果,控制并发症形成,应用前景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