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将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两种采血方法应用到血常规检验中,对比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自 2016 年 6 月至 2016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 120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不同采血方式下采集的患者血液样本常规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 静脉采血组的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高于末梢采血组 ,白细胞例数低于末梢采血组,以上数据计算结果 P 均小于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对象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与红细胞比容数据相对比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末梢采血具有稳定性差,病人痛苦程度大、标本检测所得结果与实际状况相比具有一定差异等弊端,容易导致临床方面的误诊与漏诊,若患者情况不极其特殊应该尽量利用静脉采血方式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以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采取不同检验方法,观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末梢脉采血,观察组患者静脉采血,对比两组采血方式检验结果。结果:相比末梢血检验,静脉血采集后检验 Hb及 MCHC、 MCH、 Hct、 PLT指标更高, WBC及 RBC、 MCV指标较低,差异对比较为明显。结论:末梢血采集后检验结果相比静脉采血方式具有明显差异,后者检验结果更加客观及精准,因此,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采取静脉血采集方法。    【关键词】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est methods on blood routine test result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routine blood tes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peripheral blood test, Hb, MCHC, MCH, HCT and PLT were higher, WBC, RBC and MCV indexes were lower after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Conclusion: the test results of peripheral blood collect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latter is mor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routine blood test,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method can be adopted.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采血方法在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50例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即甲、乙、丙三组。甲组采用手指末梢血,乙组采用肘前静脉血,丙组采用桡动脉血。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要求患者在前一天晚上不得进食任何食物,并于次日早上八点空腹状况下开始采样。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八项主要参数指标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通过采用甲、乙、丙三组不同采血方式的样品显示:乙组与丙组数据相近,无显著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组的 WBC、 RBC、 Hct、 PLT、 Hb的检验数据显著低于乙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乙组肘前静脉血的采血方式,在临床稳定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更具显著价值。因此,该种采血方式更适合普及,非常适合推广到血常规检验之中。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手指末梢血 桡动脉血 肘前静脉血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及局部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连接真空负压管留取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抽取血标本。对两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发生以及局部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标本发生溶血、凝血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组织损伤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揭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取血标本较使用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次性采血针 注射器 采血管 标本溶血 凝血 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血样采集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静脉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为准确科学。但是由于静脉采血是比较痛苦的,末梢血则比较方便,所以如果不是严重情况末梢采血也是可行的,如若病症较为危急时,需要准确的血常规数据,则首选静脉采血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儿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静脉采血技术,还要懂得灵活运用,适时采用不同采血技巧,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融洽等目的。对于既要采血又要输液的婴幼儿采用头皮针采血及输液一次性完成法;对于病情危重且血管显露不明显的小儿或因为病情严重需要抽取较多血液进行血培养、生化等多项目检验时,应首选股静脉穿刺采血法;对于不需要输液的患儿或临时采血可采用负压管采血法。

  • 标签: 婴幼儿 头皮针采血 股静脉采血 负压管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18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末梢采血组和静脉采血组各5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健康体检者的RBC、WBC、HCT、MCHCHGB、PLT值。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中RBC、WBC、HCT、MCHCHGB、PLT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采集静脉血进行化验可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按照采血方法把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70例血常规检验的体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末梢端采血、静脉采血,比较二者各采血结果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外,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含量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相比末梢端采血,静脉采血检测方法较为准确,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支撑。

  • 标签: 血液常规 采血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血常规检验实施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中的价值 。 方法:将 100 例接受研究的检查对象分为两组,设为末梢组和静脉组,末梢组采取手指末梢采血的方式,静脉组采取肘中静脉采血的方式,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中的各项指标 。 结果:静脉采血组检验结果中各项指标均高于末梢采血组 ( p 值< 0.05 ) 。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较末梢采血更具有临床价值 。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优生优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普及率也越来越广。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通过采集足跟部血液的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的筛查,使它们的临床表现尚未出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即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从而避免了重要器官如脑、肝、骨等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和生长及智力落后。实施新生儿筛查可预防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目前我国成熟的疾病筛查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G6PD缺乏)。我科从2006年1月开始采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此法位置精确,效果好,成功率明显比以前未采取此法以来提高了很多。通过对100例新生儿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法进行比较,以往的直刺采血法的一次成功率89%,定位斜刺采血法的一次成功率99%,这种采血方法不但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也提高了我们的护理工作效率,家属对此也很满意。所以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的临床运用是值得推广的,现将我科实行的定位斜刺采血法介绍如下

  • 标签: 新生儿筛查 采集方法 足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通方法的恰当运用对于提高静脉采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静脉采血检查的64例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运用沟通方法+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2例,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93.75%>71.88%,χ2=5.379)以及配合度(90.63%>65.63%,χ2=5.851)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1.25%,χ2=7.430)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静脉采血工作中,给予受检者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与之沟通,并恰当运用沟通方法,有助于体检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沟通方法 静脉采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8例健康者,随机分为两组,AAA组(n=49)采集末梢血样,BBB组(n=49)采集静脉血样,均送至检验科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b)及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操作时间、穿刺疼痛VAS评分。结果 BBB组的WBC、PLT、Hb等血常规指标水平高于AAA组,P<0.05。BBB组的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操作时间、穿刺疼痛VAS评分与AA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末梢血样采集和静脉血样采集比较,静脉血样采集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稳定,且血液样本的质量更高,耗时短,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血、末梢血应用于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性。方法: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应用两种不同采血方法完成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其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及采血所需时间。结果:100例健康体检者经静脉血检验血常规指标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末梢血,静脉血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末梢血,数据组间比较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基层兽医在动物采血实施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选择采血部位时,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和体型选择合适的部位,并确保其干燥和清洁。在进行采血时,掌握正确的刺入角度和深度,以避免损伤动物或影响采血质量。此外,基层兽医还需要控制采样量并正确处理采集的血液样本。在整个采血过程中,需要善于与动物互动并保持专注,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基层兽医 动物采血 方法 注意事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采血过程中通过实施静脉留置采血管进行静脉采血所取得实际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需要采血的婴幼儿予以分组试验,即参照组(n=151),研究组(n=152),在采血过程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采血和静脉留置采血采血,将两组婴幼儿出现溶血、凝血、皮下出血等情况以及对采血方法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相较参照组各项指标而言,研究组血液样本出现溶血、凝血、皮下出血等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并且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更高,对于采血方法不满意例数更低(P

  • 标签: 静脉留置采血管 婴幼儿 溶血 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