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常规超声和对比超声在监测肝脾外伤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和对比超声对我院收治的58例保守治疗的肝脾外伤患者和14例行保肝或者保脾手术的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动态监测的72例患者中,发生肝脾外伤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其中,2例为肝内假性动脉瘤,2例为迟发性出血,2例为脾内假性动脉瘤,3例为脾梗死,1例为非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10例并发症均在常规超声结合对比超声检查后,得到正确的诊断。结论在监测肝脾外伤方面,将常规超声和对比超声两者结合,能够准确地诊断肝脾外伤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脾外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和U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102个甲状腺结节进行二维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予以弹性评分,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在弹性成像中,良性病变以1-4分多见,而恶性病变以5-7分多见;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检查方法在恶性和良性病灶与病理结果准确率比较,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和高频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对比分析。方法对8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分别在低频和高频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的图像特点,对比在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条件下,淋巴结的显像效果、肿大的淋巴结的显像率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结果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淋巴结现象效果上,高频优于低频;肿大的淋巴结的显像率高频为92.5%,低频为54.3%,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高频为62.5%,低频为64.3%,无显著差异(χ2=0.37,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的淋巴结显像率和淋巴结显像效果明显优于低频彩色多普勒,但是二者在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无明显差异,低频、高频和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多层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应用,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结果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边缘光整或不规则,粘膜撑开、展平或破坏中断,浅表溃疡形成,胃肠道受压移位,小肠肠腔狭窄。CT表现为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可有液化、坏死、囊变,平扫病变为均匀等密度或等密度、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呈中度或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局部管壁增厚,部分肿块内可见不规则钙化。结论胃肠道双重造影,在显示腔内病变及粘膜细微结构,动态观察局部管壁功能状况具有很大优势,而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否伴有转移、初步判定肿瘤的良恶性性质等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气钡双重造影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CMB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其MRI表现和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对15例CMBs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分析其病灶CT及MRI表现及病灶显示率。结果15例患者,CT未发现CMBs病灶;SWI检出60处病灶,T1WI发现8处,占13.3%;T2WI发现2处,占3.3%。结论CMBs在SWI上表现为明确的低信号,SWI序列是MRI显示CMBs的最敏感的检查序列。

  • 标签: 脑微出血 MRI表现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该环境的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低压、低氧环境容易导致人体缺氧,造成一系列的机体功能异常,人体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将引发高原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高原环境下低压低氧导致肺、脑微循环的过度灌注,引起高原脑水肿和肺水肿。目前对高原病患者脑结构的影像学诊断的研究逐渐增多,其检查设备主要是CT、MRI,本文就高原病患者脑结构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予以综述。

  • 标签: 高原病 脑改变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胸椎以及毗邻结构的局部解剖关系与影像学观察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6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进行上胸椎CT平扫,23例进行上胸椎MRI矢状面扫描,对扫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T1-T4,各处α1以及α2角均发生逐渐增加的趋势,胸骨柄上缘平对椎体,有12例平对T2T3的椎间盘。颈胸角平均为(45.12±14.35)°。结论对上胸椎以及毗邻结构展开局部解剖学以及影像学研究,对上胸椎前路手术过程中对手术入路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上胸椎毗邻结构局部解剖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经病理证实的2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例,男7例,女16例,年龄32-65岁,平均48岁,均行X线摄片,CT检查,部分外院MRI检查。结果孤立结节型8例,实变型4例,弥漫或多结节型11例,体检查出4例,咳嗽20例,呼吸困难1例,胸痛咯血7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有较大的优势,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

  • 标签: 细支气管肺泡癌 病理分型 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诊断与分析,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病例,结合CT影像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本组6例病例中,局限型4例,弥漫型2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多较清楚。结论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肿块内分支样钙化及裂隙样低密度应考虑本病,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症 影像诊断 CT 增强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盆腔囊性病变的成像资料,使用方法包括VR、MIP、SSD等多种成像技术。结果病例图像显示良好,其中显示单纯性囊肿12例、囊内分隔36例、壁结节23例、脂-液平面2例、囊内钙化3例。结论CT检查具准确性和特异性。较常见的包括卵巢功能性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成熟囊性畸胎瘤和上皮性囊性肿瘤,对于术前评价诊断及良恶性分析具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盆腔 卵巢 囊性病变 CT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肉芽肿与肺癌CT影像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7例肺结核肉芽肿和31例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缘、密度、周围组织变化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均有意义。结论仔细分析对比肺结核肉芽肿和肺癌影像的异同点,对减少临床误诊、误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肺结核球 肺癌 影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三者的总称。是中老年多发病及常见病,发病率颇高,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较多样化,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其病理基础主要是颈椎间盘变性,椎体骨质增生,由此继发颈部生物力学的改变,即颈椎间盘的耐压性及耐牵引力的减低,继而产生椎间盘组织的突出或脱出,椎体间隙变窄、颈椎周围诸韧带的肥厚变性、钙化或骨化,椎体增生的骨赘,椎体之间的结构不稳而发生的椎小关节错位、椎体滑移旋转等病理变化,都将造成椎管、椎间孔、椎动脉孔等神经血管通路的狭窄,即而产生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及颈椎周围组织。继而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我们统计了500例经专科检查的颈椎病住院患者,以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现阐明如下。

  • 标签: 颈椎病 症状 影像学表现
  • 简介:“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笔者在整理“肺与大肠相表里”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中医名词“肺”、“大肠”与现代医学名词“肺”、“大肠”具有同源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从经络穴位刺激引起脑功能区变化、中医“脏病及腑,腑病及脏”理论、经络穴位刺激引起相应脏器功能改变等角度人手,分析影像医学参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肺与大肠表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以丰润区为例结合Wor1dView-1卫星影像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介绍WorldView-1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方法,详细分析土地利用特征,建立解译标志,提取土地动态变化信息。达到了确保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目的。

  • 标签: WorIdView-1影像处理解译标志动态监测信息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行64层螺旋CT征象。结果48例患者中,右肺动脉干单发栓子2例,肺动脉干、叶、段多发栓子18例,肺动脉干、叶、段、亚段多发栓子5例,叶、段肺动脉多发栓子20例,叶、段、亚段肺动脉多发栓子2例,仅肺段动脉多发栓子1例。CT表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都比较明显特异。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安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64层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引起脂肪肝的概率与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63例病人(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术后常规化疗)总结,根据患者的肝脏影像学表现、肝功能检查确诊。结果化疗后不同时间复查23例病人提示为脂肪肝。结论肝脏化疗和肝脏脂肪变性之间有一定关系,临床及早做出诊断及必要的处理。

  • 标签: 影像学 脂肪肝 化疗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探讨,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常见,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为核心症状。影像学改变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复杂多样,只有掌握其特征,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