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定证据不仅仅包括形式的法定证据和积极的法定证据,实质的法定证据和消极的法定证据也是其当然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在证据评价中,把越来越多的经验法则上升为证据规则已成为可能.法定证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与自由心证的区分是相对的,具有开放性、可反驳性和普遍认知性等特点.

  • 标签: 证据评价 法定证据 证明力
  • 简介:故意帮助过失犯具有可罚性。但是,其具体情形不同,处理的路径也有所差异。过失造成结果的故意帮助过失犯,可以依存于普通共同过失犯罪而成立过失犯的帮助犯;故意造成结果的故意帮助过失犯,需要拓展片面帮助犯的理论框架而成立特殊的片面帮助犯。故意帮助行为不能成立间接正犯,这与教唆他人犯罪存在重要区别。故意教唆过失犯,如果教唆者对过失犯的结果也持故意的话,教唆者可以成立间接正犯。

  • 标签: 故意帮助 帮助过失犯 片面帮助犯
  • 简介:法定刑设置时,不仅需要在同一犯罪申寻求罪行均衡的平衡点,更要从刑法体系的整体考虑中对不同犯罪进行横向比较,从而达到最佳的立法效果。中国刑法中至少有两处法定刑设置不平衡。本文经过比较分析之後,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今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法定刑设置 对比性失衡 解决方案
  • 简介:[目的/意义]贷款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中涉及标的较大、对金融秩序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贷款诈骗罪的定性、贷款诈骗罪与其他涉及贷款犯罪的界定还不明确,侦查和审判实践中甚至提出以司法推定的方式来认定贷款诈骗罪的主观目的。此外,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争议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过程]贷款诈骗罪与其他涉及贷款犯罪的核心区别是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应当采取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对非法占有目的加以认定,而不是采取简单的司法推定方法来认定。通过考察法律规制的变动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用效果可知,无论是过去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以合同诈骗罪定性,还是当下只追究自然人贷款诈骗罪刑事责任,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都存在问题,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结果/结论]贷款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无论是产生于申请贷款阶段还是使用贷款阶段,都不应该影响对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应当通过客观证据和主观证据共同认定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杜绝单一的客观司法推定。应当扩大贷款诈骗罪的主体范围,将其延伸至单位。

  • 标签: 贷款诈骗 非法占有 骗取贷款 高利转贷 单位犯罪
  • 简介:法定继承是财产继承的一种方式,语源来自罗马法的succssioabintesta,意思是“无遗嘱继承”。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是确定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从历史发展上看,法定继承早于遗嘱继承。现代各国都规定了法定继承制度.有的国家将法定继承作为主要的继承方式。我国的继承法中也确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定继承制度.并且,由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法定继承一直是主要的继承方式。也可以说,法定继承制度是否完善,是关系到整个法定继承体系是否完整的关键.也是全面有效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关键。

  • 标签: 讲座 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有效保护 财产
  • 简介:从德国民法学说上对物权法定的解释以及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来看,三.物权法定原则的局限及物权自治趋势物权法定主义虽然维护了法律的稳定性,⑴不得创设民法或其他法律所不承认的物权

  • 标签: 主义物权 物权主义 物权自治
  • 简介: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了罪刑法定原则,其具体内容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在其中明确规定了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量刑的原则和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对于各种犯罪如何处罚应以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同时,还取消了类推制度,重申了在溯及力上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在分则中罪名的规定也相当详备,增到413个罪名(“高法”解释);在具体犯罪的罪状和处罚上,叙明罪状的大量运用和法定刑不同档次的设计,为司法实践增强了可操作性。这些都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实施提供了细致的法律标准。但是经过实践,一些缺陷由隐至显,罪刑法定原则受到了司法实践的严重挑战,法典的某些方面亟需完善。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泊来品,是否能够很好的与中国的刑事政策相容,仍是很有难度的工作,目前我国罪刑法定原则是适用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罪刑法定使我国刑事法制再向前迈进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人权保障 司法观念
  • 简介:“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是根本对立还是和谐统一,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终极追求,“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涵,“严打”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的论述,提出“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指出贯彻“严打”刑事政策中的偏差并不等于该政策本身违背刑法基本原则。

  • 标签: 严打 罪刑法定 理性 统一
  • 简介:解释刑法条文时必须以保护法益为指导、考虑处罚的必要性。被收藏的银行卡一般都是客观上无法作为支付手段进行使用的银行卡。大量持有这种银行卡,不会危及银行卡的使用秩序,没有侵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保护法益。同时,银行卡收藏有其正面价值,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必要性较低。因此,银行卡收藏不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情形,不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 标签: 银行卡收藏 实质解释论 保护法益 处罚必要性
  • 简介:  二、罪刑法定原则对刑事立法的要求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罪与刑都必须法定,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立法的要求看,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新刑法中的体现  

  • 标签: 原则立法 罪刑原则
  • 简介:一、行政程序必须法定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法发展的历史看,实体法定和程序法定是推动行政法制建设的二个轮子,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能推动法制建设的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程序法定被认为是控制行政权滥用的手段。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期进入垄断阶段,行...

  • 标签: 行政程序法定 当事人 国家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 行政决定 公务员
  • 简介:  二、罪刑法定原则对刑事立法的要求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罪与刑都必须法定,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立法的要求看,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新刑法中的体现  

  • 标签: 原则立法 罪刑原则
  • 简介:摘要根据我国立法,司法解散公司之诉是以持股股东向法院提出申请,采取司法权介入的方式,对出现经营管理困难的公司予强制解散,平息共同投资纠纷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但在实践中,关于公司司法解散的事由认定却争议不断,不仅法院在认定标准上存在分歧,学界对于法定解散事由的范围也存在争议。本文在分析现存争议和焦点后认为,应当以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为侧重点对司法解散事由进行裁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增设相关限定条件以及将“股东压制”以及“僵尸公司”纳入法定事由当中。

  • 标签: 司法解散 解散事由 股东压制
  • 简介:<正>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及其内容(一)'法的支配'与'人的支配'中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曾说过'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且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挥泪斩马谡,也是因马谡犯了军事谋略上的错误,这些体现了即使是权力者身边的红人,但只要犯了罪就应当受到处罚的精神。该观点是以与犯罪相应的刑罚是由客观的规则即法来规定为前提,因此,这同近代的罪刑法定原则(或罪刑法定主义)是相通的。即,不是奉行将罪与罚交由当时的执政者、权力者进行判断的'人的支配'('人治'),而是奉行,将罪与罚交由客观规则即法来判断的'法的支配'(法治)的观点。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自由主义 国家公务员法 刑罚 犯罪行为 日本刑法
  • 简介:为什么我国将配偶列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而日本却不将配偶列入固定的继承顺序呢,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父亲或母亲有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权继承的遗产份额,而是使之与任一应召顺序的血亲继承人共同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 标签: 中法定继承 制度比较 比较研究
  • 简介: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父亲或母亲有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权继承的遗产份额,为什么我国将配偶列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而日本却不将配偶列入固定的继承顺序呢,而是使之与任一应召顺序的血亲继承人共同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 标签: 中法定继承 制度比较 比较研究
  • 简介:论文摘要:法定送达地址制度推定送达的法理基础是法院基于诚信原则,为履行法律规定的送达职责,符合排除一切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确信当事人对诉讼文书收到并知悉。因此法定送达地址制度实施的前提是优先满足直接送达,诉前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适用范围涵盖所有民商事案件,对于当事人恶意规避送达,只要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即可产生推定送达的法律效果,并且可以对该行为的当事人采取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 标签: 法定地址送达 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
  • 简介:摘要:近年来,科技创新不断为经济发展赋能,数字货币应运而生。数字货币的出现给传统货币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研发并推行法定数字货币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综述了法定数字货币的国际实践及经验,分析我国实施法定数字货币的制约因素,并据此对我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法定数字货币 国际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