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只有患了牛皮的人,才知道它是多么令人难堪和痛苦。古往今来,多少良医在牛皮面前节节败退甚至望而却步,以至于医学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张秀琴大夫不信这个邪,毅然选择了这条艰辛的道路。她根据传统中医和多年临床实践,潜心研究、反复探索,认为此病多由风邪外侵伏于营血、复感风湿热,致局部气血运行失畅,或因风寒外袭,郁久化燥,使皮肤失去营养而成,或因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更受风热毒邪而发病,故病程慢而顽固。自从和牛皮打上了交道,张秀琴大夫每天的日程就没有变过。当她8时30分来到诊室,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已经在排队侯诊。医生是为患者生命播撒希望的人,这希望会成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精神支柱,它会创造奇迹。张大夫正是用她的“爱心、耐心、细心”来慰抚着每一个病人。而每一个病人的新生都会激起她新的愉悦,她说,那是一种真正的快乐,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娱乐都无法比拟的,她要把自己的才智奉献给她所选择的事业。宁夏石咀山有一对年轻夫妻,患牛皮的妻子几乎体无完肤,在彻底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位经张秀琴大夫治愈的牛皮患者给她介绍了张大夫,他们满怀希望地拨通了(010)62054800线咨询。张大夫耐心地安慰这对青年人,鼓...

  • 标签: 专家张秀琴 康复快车 快车记
  • 简介:目的评价氟曲马唑对足分离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联苯苄唑相比。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M-38A2(皮肤菌)和M27-A3(酵母菌)微量液基稀释法对病原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氟曲马唑对红色毛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031~2μg/mL,MIC50为0.5μg/mL,MIC90为1μg/mL,GM值为0.637μg/mL;联苯苄唑分别为0.031~16μg/mL,0.25μg/mL,2μg/mL,0.634μg/mL;两药对红色毛菌MICG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4)。氟曲马唑对趾(指)间毛菌MIC范围为0.031~1μg/mL,MIC50为0.031μg/mL,MIC90为0.5μg/mL,GM值为0.17μg/mL;联苯苄唑分别为0.125~16μg/mL,1μg/mL,2μg/mL,1.886μg/mL;两药对趾(指)间毛菌MICGM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酵母菌菌株数偏少,但研究结果显示两药对念珠菌属和毛孢子菌属MICGM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31)。结论氟曲马唑对红色毛菌的抗菌活性与联苯苄唑相似,但对趾(指)间毛菌、念珠菌属和毛孢子菌属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联苯苄唑。

  • 标签: 氟曲马唑 联苯苄唑 皮肤癣菌 酵母菌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口服特比萘芬治疗手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患者40名为对照组(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40名患者为观察组(口服特比萘芬治疗),观察疗效和安全。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更少,P

  • 标签: 特比萘芬 手足癣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百夏塔热胶囊、阿维A胶囊、他克莫司软膏和卤米松乳膏联合用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组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予以口服百夏塔热胶囊600~900mg,饭后口服,3次/d;阿维A胶囊30mg,随牛奶或主餐口服,1次/d。同时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和卤米松乳膏(即顺序疗法),8周后采用维持疗法;对照组除不予以口服百夏塔热胶囊外,其它方法同治疗组,8周后随即停药。两组8周后判定疗效,12周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48,P<0.05),且治疗组的副作用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百夏塔热胶囊、阿维A胶囊、他克莫司软膏和卤米松乳膏联合用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 标签: 银屑病 百癣夏塔热胶囊 阿维A 他克莫司 卤米松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夏塔热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百夏塔热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经2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76%,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百夏塔热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2周后,玫瑰糠疹症状明显缓解,诊疗效果好,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玫瑰糠疹 复方甘草酸苷 百癣夏塔热片
  • 简介:一辆破车、一把刮刀、一桶涂料、几个瓶盖……在古城绍兴的街头,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名如此装扮的白发老人,细心刮着墙壁或电线杆上的小广告。

  • 标签: “牛皮癣” 老人 城市 电线杆 广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炎平与皮康王混合治疗皮与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65例妇炎平与皮康王混合治疗皮与脚气的患者病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用皮康王软膏单独治疗皮肤与脚气65例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皮与脚气有效率分别为93.85%,56.92%。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05)。结论妇炎平与皮康王混合治疗皮与脚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炎平 皮康王 皮癣 脚气
  • 简介:目的:评价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对致足真菌皮肤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抗真菌后效应。方法采用美国CLSIM27-A3和M38-A2方案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对足常见致病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指示菌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同时测定其对白念珠菌的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effect,PAFE)。结果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对4属6种57株MIC的范围为1:40-1:160、MIC50为1:80、MIC90为1:40;对白念珠菌的MIC范围为1:40-1:80、对皮肤菌的MIC范围为1:40-1:160。该抗菌液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菌速度和程度随之变化。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0.5MIC、MIC、2MIC的PAFE分别为0.85h、2.1h、3.59h;且PAFE时间的延长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对致病真菌皮肤菌、白念珠菌具有快速、有效、持续的杀菌作用,该抗菌液对皮肤菌较白念珠菌具有更强的抗真菌作用。且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具有较长时间的后效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菌及白念珠菌所致的感染。

  • 标签: 最小抑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抗真菌后效应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鱼鳞病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指子宫内膜在广泛鳞化的基础上出现异型增生,但未出现肌层浸润。本病临床上罕见,应避免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内膜鱼鳞病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诊刮时外院曾误诊为子宫内膜鳞癌,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曲安奈德硝酸益康唑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鳞屑角化型手足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医嘱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一周一次;同时涂抹曲安奈德硝酸益康唑乳膏于患处,早晚各一次,八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和真菌学疗效评估。结果62例痊愈,31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94例真菌学痊愈,6例无效,总有效率94%。结论氟康唑联合曲安奈德硝酸益康唑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具有较好的效果,无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中使用并推广。

  • 标签: 氟康唑 曲安奈德硝酸益康唑 鳞屑角化型手足癣
  • 简介:目的评价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2%硝酸咪康唑霜对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外用1%硝酸异康唑乳膏和2%硝酸咪康唑霜,2次/d,疗程足4周,体股癣2周。结果足试验组71例,对照组72例;体股癣试验组73例,对照组73例。足患者在4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3%,对照组87.5%,在6周时分别为88.7%和91.7%;在4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3.1%,对照组94.4%(P=0.0363),在6周时分别为84.5%和90.3%;在4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7.5%,对照组86.1%;在6周时分别为78.9%和86.1%。体股癣患者在2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7%,对照组93.2%,在4周时分别为91.8%和94.5%;在2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2.2%,对照组89.0%;在4周时分别为89.0%和93.2%;在2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8.1%,对照组86.3%,在4周时分别为87.7%和93.2%。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2.1%,对照组为1.4%,表现为用药局部刺激、瘙痒、灼痛感或红斑。结果显示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2%硝酸咪康唑霜相似(P〉0.05)。结论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和体股癣有效、安全。

  • 标签: 硝酸异康唑 足癣 体癣 股癣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消涂膜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柱:Agilent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0∶70),流速:1.0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346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176-1.76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4%,RSD为1.29%(n=6);3批消涂膜剂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在2.587-2.603mg/g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可信,可用于消涂膜剂中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癣消涂膜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小檗碱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为足治疗提供较理想的方案。方法盐酸特比萘芬250mg,口服1次/d;1%联苯苄唑乳膏,外用1次/d。250例足患者随机入组。A组口服1周加外用1周,B组口服1周加外用2周,C组口服2周加外用1周,D组口服2周加外用2周,E组单独外用4周。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24周、40周、56周、72周时对各组的疗效、复发率进行评价。结果在停药后第24周时,A、B、C、D组与E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后第40周、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疗效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在停药后24周、40周时,A、B、C、D组真菌学疗效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真菌学疗效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在停药40周时,A、B、C、D组与E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特比萘芬2周联合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2周治疗足的有效率和真菌学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

  • 标签: 足癣 特比萘芬 联苯苄唑乳膏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真菌透甲模型,观察真菌透甲时间,来探讨红色毛菌与短帚霉的相互作用。方法建立真菌透甲模型,分为红色毛菌组、短帚霉组、短帚霉-红色毛菌混合组,分析各组透甲时间。结果透甲模型中,红色毛菌的透甲时间为(9.46±1.89)d,短帚霉的透甲时间为(2.62±0.96)d,混合组中短帚霉的透甲时间为(2.54±0.78)d。结论体外透甲模型中,短帚霉比红色毛菌先穿透甲板。混合组中,红色毛菌对短帚霉的透甲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真菌病 模型 红色毛癣菌 短帚霉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藿黄浸剂治疗足的临床疗效及其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临床研究中14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藿黄浸剂(88例)浸泡,对照组(56例)采用2%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搽治疗足,治疗1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CLSI)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进行藿黄浸剂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7%,对照组为73.21%(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体外抗真菌药敏显示全部测试菌株对藿黄浸剂敏感,尤以红色毛菌等皮肤菌为著.结论藿黄浸剂治疗角化过度型足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体外抗真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藿黄浸剂 足癣 角化过度 抗真菌敏感性
  • 简介:目的报道2例误诊为头皮脓肿经长期抗生素及植皮治疗失败的须菌所致的脓病患者,分析脓肿和脓的鉴别要点。方法例1为9岁男童,头皮外伤后脓肿、溃疡28d,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行植皮术后5d再发生脓肿溃疡。取皮损处断发行10%KOH涂片镜检、培养,发现并分离出致病真菌,沙堡弱琼脂培养基上呈白色粉状菌落,可使含尿素培养基变红,即尿素酶试验阳性,小培养见螺旋菌丝及分隔棒状大分生孢子,鉴定为须菌。例2为8岁女童,头顶脓肿、溃疡24d,抗感染治疗不愈而接受植皮,术后7d再发脓性丘疹。从皮损处标本中发现、分离出致病真菌,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须菌。结果2例患者结合真菌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脓,予伊曲康唑100mg/d内服近2个月皮损均痊愈,但供皮区遗留瘢痕和色素改变。结论真菌病原学检查是避免脓误诊的关键,伊曲康唑内服治疗脓有效、安全。

  • 标签: 脓癣 须癣毛癣菌 脓肿 误诊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菌中以红色毛菌为主(75.00%),念珠菌中以非白念珠菌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菌和非白念珠菌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混合感染 红色毛癣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观察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治疗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局部鞋袜应用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干预对预防足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诊断为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及2%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计算其有效率及评价安全性。治愈后的30例患者给予鞋袜抗真菌干预即继续应用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喷鞋袜1个月,与治疗后未干预的30例患者随访比较其复发情况。结果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和2%硝酸咪康唑乳膏对足患者的4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2.1%%和81.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5);治愈后鞋袜干预及未干预组1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0%和26.7%,二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8)。结论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对足患者安全有效,鞋袜用药抗真菌干预有助于降低足复发率。

  • 标签: 足癣 复发 硝酸硫康唑喷雾剂 鞋袜喷药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脓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皮肤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脓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的脓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菌21例(22.11%)、须菌19例(20.00%)、红色毛菌15例(15.79%)、断发毛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脓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须菌脓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脓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