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细针穿刺(intraoperative fine-needle aspiration,IFNA)组织进行洗脱液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在甲状旁腺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收治的54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20~83岁。纳入病例均采取甲状旁腺次全切除伴自体移植的手术方式,中行IFNA洗脱液PTH检测,同时相对应组织送常规病理检查。通过SPSS及R软件对IFNA洗脱液PTH检测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2例无症状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未出现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严重并发症。中共检测了231份组织,根据IFNA洗脱液检测识别为甲状旁腺者为216份,阴性结果为15份;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确定为甲状旁腺组织的有217份,非旁腺组织有14份。IFNA洗脱液PTH检测识别甲状旁腺组织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9.5%。结论IFNA洗脱液PTH测定快速、简单、准确、高效,有助于者识别甲状旁腺组织。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细针穿刺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神经监测 面神经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唤醒直接电刺激在运动区胶质瘤切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位于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左侧16例,右侧18例;肿瘤位于辅助运动区或运动前区23例,中央叶9例,从辅助运动区或运动前区侵袭到中央叶2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唤醒技术,神经导航和(或)超声定位病变位置,直接电刺激定位皮质和皮质下重要功能区,按照功能边界切除胶质瘤。患者术后均行神经功能和肿瘤切除程度的评估。结果34例患者,有24例中直接皮质电刺激后出现运动反应,13例有异常感觉,10例定位出语言相关皮质。皮质下电刺激有24例出现运动反应,1例有异常感觉,8例语言紊乱。共有30例(88.2%)肿瘤切除达到功能边界,另外4例(11.8%)皮质下电刺激未发现功能纤维,均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4例患者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全切除22例(64.7%),次全切除9例(26.5%),部分切除3例(8.8%)。3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3.6±8.6)个月(11.3~39.3个月),其中29例(85.3%)术后早期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发生晚期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者3例(8.8%),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2.9%)。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的16例患者,术后3个月有13例神经功能好转,2例维持在术前状态,1例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唤醒状态下直接电刺激定位和持续监测运动区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纤维,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运动区胶质瘤,其远期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术后生命质量提高。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运动区 辅助运动区 锥体束 直接电刺激
  • 简介:目的本文对在中低体温护理过程当中输注液体以及冲洗液体加温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的7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是否在中低体温护理给予输注液体和冲洗液体加温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低体温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输注液体和冲洗液体加温,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耗时均少于对照组(t=7.621、5.265,P<0.05)。实验组患者腋下体温高于对照组(t=8.624,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vs17.6%)(χ2=5.128,P<0.05)。实验组患者对手术护理满意度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82,P<0.05)。结论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低体温护理应用输注液体和冲洗液体加温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康复,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术中输注液体 冲洗液体加温 低体温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保温护理在降低中低体温及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筛选80例2019年11月-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低体温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术治疗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 术中低体温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接收的11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强化护理配合),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变化。结果:观察组入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7.41±2.45)分、(55.51±2.85)分,对照组入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7.85±2.46)分、(55.58±2.86)分,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3.39±1.41)分、(34.02±1.1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71±1.721)分、(38.74±2.03)分,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同时强化护理配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剥除术 术中护理配合 心理应激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部床旁超声引导在清宫及取环的应用价值。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常规治疗,而未经腹部超声引导清宫和取环患者70例,以及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治疗并经腹部床旁超声引导下清宫和取环患者70例。两组清宫患者50例,环患者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主要原因、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调查显示,行清宫患者50例,主要原因为药物流产、自然流产、过期流产及意外早孕,手术成功例数50例,成功率100%。取环手术的主要危险原因是宫颈肿瘤和溃烂、宫内环异位或嵌顿。其中引导下宫内环异位或嵌顿患者8例手术成功率为100%,宫颈肿瘤及溃烂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1.67%,与未经超声引导手术成功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好的预防中低体温,分析输注液体与冲洗液体加温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治疗的100名常规手术患者,依照患者是不是应用输注液体与冲洗液体加温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实施输注液体与冲洗液体加温,对照组50例,未实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腋下体温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着,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体温相对于对照组稳定,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医治的病人中低体温护理运用输注液体与冲洗液体加温可以有效的推动病人术后清醒,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促使病人手术后恢复。

  • 标签: 术中输注液体 冲洗液体 加温 预防低体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的产妇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与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剖宫产,观察组产妇应用阴道助产,对比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产妇,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对照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新生儿,组间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原因(脐带因素、羊水粪染、胎盘因素、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结论足月妊娠临床胎儿窘迫产妇应用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的母婴结局均较为良好,可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分娩方式,在分娩方式选择时优选阴道助产

  • 标签: 足月妊娠临床胎儿窘迫 剖宫产术 阴道助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中排便减压一期切除吻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25例左半结肠癌肠急性肠梗阻患者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吻合口瘘3例、无腹腔感染,发生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基本操作,对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无灌洗中排便减压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安全的。

  • 标签: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术 无灌洗术中排便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护理的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于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集 52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细致的手术护理,详细探讨患者护理措施,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 60.52±14.75) min,平均手术中出血量为( 71.45±12.55) ml, 2例患者( 3.85%)轻微出血,经过处理后未再次发生出血的情况;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为 48h,且患者术后 48h内均正常排气;平均住院时间( 5.5±1.5) d;护理满意度为 98.07%( 51/52)。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配合,更好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下肢骨折内固定护理配合。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下肢骨折内固定护理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配合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恢复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恢复状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状况,在临床应用,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 术中护理配合 恢复状况
  • 简介:摘要总结了30例经皮肾镜汽压弹道碎石护理配合。主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术前准备好各种手术物品;做好体位护理,及时正确地配合手术医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无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经皮肾镜 汽压弹道碎石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患子官肌瘤的妊娠患者进行剖官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地对2012年2月到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妊娠后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7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较相关研究2,3的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术前做好准备工作,配合专业娴熟的手术技术治疗对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同时避免患者两次手术的痛苦,因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值得在妊娠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器官,子宫切除对女性造成身心伤害。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压力,确保手术后的顺利手术和恢复。本文将64例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32例患者进行心理和身体护理,对照组32例仅给予生理治疗。结果表明,同时进行心理和身体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3月 60例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 n=30)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 n=30)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 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低于对照组( 23.33%),差异明显( P< 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配合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操作效率,降低手术风险,对腹腔镜手术安全操作具有重要帮助。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切除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和Dixon手术中直接关闭重建盆底腹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6例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和Dixon手术患者盆底腹膜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输尿管狭窄、盆底疝等相关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姑息性放疗准确定位。结果36例患者盆底小肠疝1例,输尿管梗阻1例,术后5年后复发6例,术后6个月复查MRI与术前相比较,盆底有所下降。结论直肠癌Miles手术和Dixon手术盆底腹膜重建术后并发症少,一旦复发,能为姑息性放疗定位做好解剖基础,对临床系统治疗直肠癌意义重大。

  • 标签: 直肠癌 盆底腹膜重建Analysis of 36 cases of rectal cancer resection of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