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鉴定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对符合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单用甲氨蝶呤及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体疗效、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握力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实,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体征和炎性指标,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

  • 标签: 甲氨蝶呤 环磷酰胺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HP治疗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莫西林丁+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5.0%、92.5%,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HP根除率、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HP能提高消化性溃疡的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奥美拉唑 抗HP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观察虎杖中有效成分大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200μmol/L大黄素干预膀胱癌T24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p53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miR-34a的基因表达,应用化学方法合成成熟miR-34a瞬时转染T24细胞并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大黄素能够有效明显上调p53蛋白以及促进miR-34a的基因表达水平。转染miR-34a后T24细胞生长增殖明显受抑。结论大黄素具有良好的膀胱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与促进膀胱癌细胞中p53表达、上调miR-34a,进而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大黄素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苏中地区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以及炎作用。方法检测42例使用辛伐他汀(40mg/日)治疗前,以及治疗1、3月后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血清hs-CRP水平、肝肾功能和肌溶解反应;42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高脂血症组治疗1、3月后,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1),其中治疗1月后治疗组TC下降28.31%,TG下降10.28%,LDL-C下降31.13%,hs-CRP下降26%,HDL-C上升5.86%;治疗3月后治疗组TC、LDL-C和hs-CRP仍明显下降,与治疗一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HDL-C稍上升,TG稍下降,但与治疗一月后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磷酸激酶(CK)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观察1、3月后TC、TG、LDL-C、HDL-C、hsCRP、ALT、BUN、Cr和CK,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调脂作用明显,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并且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肌溶解等副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老年人 高脂血症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果。方法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连用15天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12个月,另加用胸腺肽α11.6u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3月。对照组采用干扰素的品种、疗程、剂量与治疗组相同。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ALT复常率,乙肝病毒标志及HBVDNA。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3.3%(38/54)55.7%(29/52),P<0.05;HBsAg阴转率分别为14.8(8/54)与5.77%(3/52),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3%(32/54)与34.6(18/52),P<0.05;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1.1%(33/54)与32.7%(17/52)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ALT复常率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疗效,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方案的参考。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胸腺肽&alpha 1
  • 简介:目的探讨辐灵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辐射对照组(R)、辐灵1g/(kg/d)组(S)、2g/(kg/d)组(M)及4g/(kg/d)组(L)。辐灵药物组每日1次灌胃给予辐灵溶液,连续给药14d,给药后7d采用30mW/cm2微波辐射大鼠1次,辐射时间为10min。于给药7d(辐射后6h)、停药后6h(辐射后7d)、停药后7d(辐射后14d)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给药7d(辐射后6h),R组血清中AST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轻度水肿;与R组相比,S、M及L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活性、心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均未见明显差异。(2)停药后6h(辐射后7d),R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纤维呈波浪状排列,线粒体肿胀,形态异常,血管内皮细胞胞饮小泡增加;S组上述指标与R组相似;M与L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活性与R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结构清晰,血管内皮细胞胞饮小泡明显减少。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心肌酶异常和组织结构损伤;辐灵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g/(kg/d)辐灵可能为防治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的有效剂量。

  • 标签: 抗辐灵 微波 大鼠 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IG激光联合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4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经组胺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治疗组43例患者,经YIG激光联合组胺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YIG激光联合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YIG激光 抗组胺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合理选择应用二联血小板药物或三联血小板药物。方法经本院收治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300例,术后均为常规方法给予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用美国Hamoscope公司的TEG分析仪测定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分为抑制率达标及抑制率未达标,选取未达标患者60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加用西洛他唑(即三联血小板组);另1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二联血小板组)。2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不良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二联组与三联组两组间患者PCI术后第3天血小板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联组(10.8±3.3)%,三联组(11.4±3.9)%;术后1个月复查血小板ADP抑制率,二联组(10.2±6.6)%,三联组(55.7±16.8)%,两组间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选择血小板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简介:选用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Mo17和SH15为供体,与受体感病自交系黄早四和昌7-2构建回交群体(BC3F1\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原菌鉴定抗病性表现,评价群体抗病性。研究结果显示黄早四X(黄早四XMol7)BC。F: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BC3F1群体;两个BC4F2黄早四×(黄早四×M017)和昌7—2×(昌7—2×SH15)群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采用SSR标记分析抗病株的供体染色体导入片段,发现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多,导入片段数量减少,但不同回交群体中供体导入片段数目明显不同.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染色体2.09和3.04区段发掘和验证2个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连锁标记分别为UInc2077和phi053或bnlg1965。本文研究结果为丝黑穗病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聚合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 标签: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 连锁不平衡分析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虽然大多数血小板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试验证实有显著临床效益,但老年患者,特别是≥75岁患者,仅少数有效,多数疗效欠佳,而出血风险增加。本文对因老龄化导致的止血血栓与出血的病理生物学,血管修复与整合作用变化,以及ACS血小板疗法在近年来临床试验中老年患者的效益与风险进行讨论。

  • 标签: 抗血小板疗法 老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AS浓度、侵染菌液OD值、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恢复培养时间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分析,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逆基因GmPK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采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As、侵染菌液OD600值0.9、侵染15h、共培养5d和恢复培养3d的转化条件最佳,GUS阳性率达74.59%,经PCR及RT—PCR进一步验证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利用优化的最佳条件进行逆基因GmPK的转化,炼苗移栽成活的再生植株经PCR及PCR—Southernblotting验证,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至大豆基因组,转化率为0.6%。

  • 标签: 大豆 胚尖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GmPK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血液-HIV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ELISA法测定的S/CO值的强、弱与胶体金法的符合率。方法采有用两种ELISA试剂同时检测-HIV抗体,对任何一种呈反应性的标本均进行双孔复查,同时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复查仍为阳性反应的标本,留取同源血袋血浆及填报资料一同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WB法进行确认。结果ELISA法检测-HIV呈阳性反应的156人份血液中有105例WB法确认为阳性,阳性率为67.31%,其中95例为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为90.48%(95/105);ELISA法呈强阳性反应与ELISA法呈弱阳性反应的WB法确认阳性率比较χ2=100.30,P<0.01。结论ELISA法检测试剂不同的厂家存在技术的差异,都有一定的漏检率及假阳性率,胶体金法因方法学原因,存在漏检和检测假阳性的可能;ELISA法检测-HIV呈S/OD值呈强、弱阳性结果确认为阳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S/OD值越高,与WB法试验结果符合率越高。

  • 标签: ELISA法 胶体金法 WB法 HIV-Ab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力变压器是传输、分配电能的枢纽,是电力网的核心元件,其可靠运行不仅关系到广大用户的电能质量,也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程度。电力变压器的可靠性由其健康状况决定,不仅取决于设计制造、结构,也与检修维护密切相关。就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短路能力的提高的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变压器 短路 策略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血小板治疗的病程、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和WanFangData,纳入所有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双联血小板短疗程(≤6个月)与长疗程(〉6个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3个为RCT(共计7475例患者),5个为队列研究(共计12744例患者)。对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疗程双联血小板治疗组的死亡或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较短疗程组低[OR=0.74,95%CI(0.56,0.98),P〈0.0001];短疗程组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长疗程组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9,95%CI(0.99,1.69),P=0.06]。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疗程组的死亡或心梗发生率较短疗程组低[OR=0.7,95%CI(0.45,1.08),P=0.11],应用Meta回归探讨队列研究间的异质性,结果提示研究年限、随访时间对异质性有贡献(Z=3.61,P=0.000);而且长疗程组的晚期支架内血栓也较短疗程组发生率低[OR=0.40,95%CI(0.15,1.07),P=0.0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疗程(〉6个月)双联血小板治疗能降低患者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而不会明显增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长疗程组还有降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的趋势。但更长疗程双联血小板治疗(〉12月)则未见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抗血小板治疗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 简介:高温钻井液降滤失荆的性能要求为出发点,根据处理剂高温作用机理设计处理剂的分子结构。采用氧化还原反应体系首次合成了新型的四元阴离子型降滤失剂ALW。对其在钻井液中的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发现,ALW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钙性及抑制性。

  • 标签: 降滤失剂 抗高温 室内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以及凝治疗对AECOPD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得出结论AE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对于AE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除控制感染外,积极凝治疗可改善血栓前状态,提高治疗有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糖尿病抗凝治疗 血栓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