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近年共收治出血脑梗死患者42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出血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心房纤颤、脑组织大面积梗死、脑栓塞、高血糖、溶栓降纤抗凝治疗等;本组42例患者中,9例患者基本痊愈,17例患者显效,12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其中2例患者死亡)。结论对心房纤颤、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溶栓抗凝治疗患者应高度警惕发生脑梗死出血转换的可能性;出血脑梗死中,非血肿型占大多数。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临床 特征 诊治
  • 简介:患者,女,21岁,2009年5月底在我院进行常规项目体检。在静脉采血压迫止血后不久,患者突然发现右肘窝抽血处附近出现大量针尖样出血点。数量约30-40个,鲜红色,压之不退色。在肘横线上下4cm区域内,无红、肿、热、痛,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类似症状。立即告知医生,医生嘱其不要紧张,静坐休息观察。

  • 标签: 抽血 原因分 出血性 反应 压迫止血 静脉采血
  • 简介:目的研究产科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本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产科出血休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小时、4小时以后其患者的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运用手术治疗法治疗2小时、4小时以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科出血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治愈效率。

  • 标签: 产科,出血性休克,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出血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21例经手术治疗的重型出血脑梗死病例资料,进一步探讨手术方式及急性期治疗办法〔结果〕3例因并发症死亡,2例长期昏迷自动出院,16病例于术后第2~15天神志转清,住院治疗21~42天后出院〔结论〕对重型出血脑梗死患者早期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颞肌贴敷是治疗关键,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术 颞肌贴敷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圣方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65例。中医组给予通圣方联合针刺治疗,西医组给予西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医组89.23%、西医组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第14天NIHSS评分均有改善,且中医组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治疗第7天、第14天MRS评分均有改善,且中医组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通圣方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

  • 标签: 脑出血后遗症 针刺治疗 有效刺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转换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调查38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梗死面积、尿蛋白以及发病前后抗栓药物应用史、出血部位等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的出现都与脑梗死后出血转换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结论脑梗死后出血转换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尿蛋白的出现可以作为出血转换的一个预测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 2010年 1月~ 2016年 5月收治的 67例出血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脑梗死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多有先兆,原发病因为脑梗塞,与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溶栓等药物的应用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发病后的 7~ 14d;本组 67例患者,全部经头颅 CT检查确诊,经治疗基本痊愈 36例,好转 24例,死亡 7例。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病情加重时,及时检查 CT是必要的,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溶栓、抗凝等药物,有利于出血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头颅 CT
  • 简介:【摘要】目的 : 观察 CT诊断出血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 选取 48名出血脑梗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出血脑梗塞的 CT表现特征为原有的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椭圆行、扇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或不规则低密度影内可见散在的,不均匀,斑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血影。讨论 : CT对出血脑梗塞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出血性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出血脑卒主要危害是脑水肿以及血肿形成压迫脑组织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出血是因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多位于基底节壳部,可向内扩延至内囊部。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形成血肿,破坏脑组织。近年来我院在加强常规治疗的同时,多选择中西结合用药互补疗法,一方面通过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使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供血得到改善,促进水肿吸收,二是通过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使红细胞凝聚降低,血流动性增加,防止脑出血加重。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 观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10例出血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脑梗死多发生于起病4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11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95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较差,2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出血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血压、血糖、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例大面积出血脑梗死的护理。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出血危险因素的管理、再出血诱因的预防、及时的并发症处理和预防。结果50例患者38例病情趋于稳定,逐渐恢复;4例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转ICU进一步监护;5例颅内压明显增高,出现脑疝转脑外科手术治疗;3例出现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发脑疝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以上方法是抢救患者生命有力的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手术治疗急性出血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出血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愈8例,有效11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4,有效10,有效率为70.0%,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出血肠炎,可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手术治疗 急性 出血性肠炎
  • 简介:摘要:牛出血败血病是畜牧养殖期间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导致,也被称作牛出败病。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致死率高,发病后未及时诊断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病牛死亡,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对牛出血败血病的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 标签: 牛出血性败血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男。43岁,农民。因双下肢瘀点、瘀斑7天.加重伴腹痛1天入院。患者7天前始不明原因逐渐出现双下肢瘀点、瘀斑,双膝、踝关节肿胀、疼痛。在当地医院按过敏性紫癜口服抗过敏药物,效果差。于入院前1天皮肤瘀斑增多。并出现上腹部剧痛,放射至后背,屈曲位减轻,平卧位加重。开始为阵发性绞痛,后为持续性钝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瘀斑 血性腹水 下肢 急性胰腺炎 患者
  • 简介:摘要胰腺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中复发性胰腺及慢性胰腺往往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于复发性胰腺及慢性胰腺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的应用为患儿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该文通过对复发性胰腺及慢性胰腺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使复发性胰腺和慢性胰腺的患儿获得更好的病情评估及合理的治疗。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复发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A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进展,尤其是SAP的救治经验不断积累,2019版中国急性胰腺诊治指南应运而生。新指南对于AP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收集国家临床医学中心急性胰腺数据库中AP相关临床数据,以新版AP指南为诊疗标准,分析目前AP的诊疗现状,旨在推进AP的规范诊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指南 诊疗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放射性膀胱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出血放射性膀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膀胱持续冲洗等;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等。结果27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放射性膀胱的护理过程中,术前心理护理,掌握膀胱持续冲洗的观察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动脉栓塞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