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和眼部感染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和 针对性 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神经带状疱疹 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 :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后,一周内 10 名患者疼痛程度、面部红肿和口腔粘膜溃疡都获得缓解。患者症状缓解后采用有氧治疗和针灸治疗,一个月内患者全部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 结论 :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和眼部感染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和 针对性 护理方法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颅神经损伤 眼部感染 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 护理
  • 简介: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国内发病率为183/10万[1].它多表现为一侧发作性的神经支配区域内的剧烈疼痛,通常可采用抗癫痫药、环类抗抑郁药、止痛药等治疗,但副作用较大且部分病例疗效不佳.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4年6月对21例顽固性原发性神经痛患者加用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妥乐平 添加治疗 神经性疼痛综合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环类抗抑郁药 2004年6月
  • 简介:如许多无髓鞘纤维的背根神经节(功能上与TG相当)细胞含有SP、CGRP、VIP、SS等,5-HT和SP共同存在于缝核的一些神经元和Vc的一些纤维和终末中,Li[2]等对鼠Vc内中枢来源的SP能纤维和终末的研究发现

  • 标签: 三叉神经痛发病 关系研究进展 发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纳的神经外科神经痛患者75例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给予部分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研究组38例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差异。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81.08%(30/3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2例,对照组6例,发生率分别为5.26%,16.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降低复发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作者根据近十几年来有关神经肽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比较全面地综述了与神经系统内疼痛性疾病有关的SP、CGRP、VIP等神经肽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神经肽 三叉神经痛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 -2018年 2月收纳的神经外科神经痛患者 75例进行分组,对照组 37例给予部分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研究组 38例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差异。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4.74%( 36/38),对照组为 81.08%( 30/3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复发 2例,对照组 6例,发生率分别为 5.26%, 16.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降低复发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痛的治疗中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开始于2021年6月,结束时间节点为2022年6月,在该时间段内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方法进行明确。从本研究收治的神经痛患者中选取70例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的资料统一纳入到计算机软件,并完成序列编排,同时使用相应的分组软件完成小组划分。命名研究组(责任血管对神经产生压迫)、参照组(责任血管未对神经造成压迫)两个小组,分别获得35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分别为微血管减压术、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手术。对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观察,并完成具体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治疗后统计临床效果,研究组疗效(94.29%)比参照组疗效(91.43%)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明显的差异。结论:在神经痛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需要术前对患者的责任血管是否压迫神经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为根据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纤维神经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常规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粉针剂稀释后,进行选择性神经浅表神经干注射,其中第2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于患侧眶下孔处注射;第3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则注射患侧下齿槽神经干;单纯下唇部疼痛则注射患侧颏孔.隔2~3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标准:治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持续缓解>6个月;好转,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结果60例原发性难治性神经痛患者,58例(96.6%)治愈,1例(1.7%)好转,1例(1.7%)无效,总有效率为98.3%.治疗期间及治疗后60例患者均无听觉损害症状以及体征,经眶下孔及颏孔注射者,注射1~2次后局部出现红、肿、痛甚至淤斑,治疗后1个月自行消失.结论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神经痛,操作简便、安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注射,疗效好且经济实用.

  • 标签: 硫酸链霉素 药物治疗 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利多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治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TN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针灸推拿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痛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治疗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6.7%,对照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4.0%、8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TN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发作频次,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针灸 推拿 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总结了68例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处理。结果疼痛完全消失56例,疼痛缓解12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护理后均治愈。认为优质的护理可缓解神经痛患者焦虑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6例神经痛(TN)病人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护理要点集中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达到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目的。由于加强了术后护理,本组16例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消失10例,减轻5例,无变化1例,不但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三叉神经 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
  • 简介: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原发性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确,认识也不一致.本文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临床观察、手术所见、病理解剖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成果,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神经压迫学说.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病因 发病机制 中枢病因学说 神经压迫学说 生化免疫学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痛应用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到本院接受神经痛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按照手术进行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6%,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两组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痛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提升,不仅仅疼痛发作率降低,并发症也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对治疗的24例原发性神经痛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24例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神经痛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较单一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多虑平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预性护理对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神经痛患者7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干预性护理 三叉神经痛 疼痛评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此次研究中,对神经痛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对其应用效果予以探究。方法:20例神经痛患者选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将上述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1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入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神经麻痹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神经麻痹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 标签: 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分型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