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低剂量扫描与AI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炎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700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其中对照组340例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诊断,观察组360例采取低剂量CT扫描,扫描结束后,增加AI辅助诊断系统,使用ASIR迭代重建算法,对获取的影像进行重新构建,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病灶特征与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肺炎图像质量与病灶特征主观评分的对比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39±0.23)mSv,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5.25±1.36)mSv,数据比较后,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检查中,使用CT低剂量扫描、AI诊断系统辅助方案产生的效果明显,不仅能够确保图像质量满意,而且降低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检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炎 检测方式 CT低剂量扫描 AI辅助诊断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结节分型诊断中CT联合AI肺结节诊断系统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疑似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为患者提供CT检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AI肺结节诊断系统。现将单独CT结果设定为参考组,将CT联合AI肺结节诊断系统的诊断结果设定为研究组。就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联合AI肺结节诊断系统得出的研究组的结节检出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得出的参考组,同时漏诊率、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在结节特征方面,研究组结果中,对于结节大小5cm、8-10cm的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更高;同时对于磨玻璃结节、胸膜中部结节的检出率同样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肺结节分型诊断中,运用CT联合AI肺结节诊断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结节 分型诊断 CT AI肺结节诊断系统
  • 简介:摘要《干预试验方案报告标准》(SPIRIT)2013年版旨在通过提供基于证据的最低报告标准,来提高临床试验方案报告的完整性,并有助于提高评估新干预方法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涉及人工智能(AI)的干预措施需要经过严格的前瞻性评估,以确认其对健康结局的影响。《人工智能干预试验方案报告标准》(SPIRIT-AI)扩展版是与配套指南《人工智能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AI)同步编制的新的报告指南,适用于人工智能干预试验。这两部指南的制订均通过了多阶段的共识过程,首先基于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制订26个候选条目,进而由国际多方利益相关小组(103位利益相关者)在两轮Delphi调查中对这些条目进行投票,然后在31位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识会议上对最终条目达成共识。最后由34位参与者帮助优化。SPIRIT-AI扩展版包含15条在人工智能干预试验方案中重要且特有的新条目。除应报告SPIRIT 2013所有条目外,新条目也应该被报告。SPIRIT-AI要求研究者应详细描述将要评估的人工智能干预措施,包括操作指南和使用者需要具备的技能、人工智能干预运行需要的环境、管理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注意事项、人机交互方式以及错误案例如何分析与处理。SPIRIT-AI有利于提高人工智能干预试验方案的透明度和完整性,且有助于期刊编辑、评审专家和普通民众读懂、理解和批判性评估临床试验设计以及可能存在的偏倚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人工智能AI宣教模式应用于提升日间病房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021年接收治疗日间病房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宣教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智能AI宣教模式,将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工智能AI宣教模式 日间病房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应用 AI可变焦散点反混淆技术进行快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145例心律失常患者,年龄最小为 30岁,最大为 80岁,平均年龄为 50±5.0 岁。均以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患者 24h心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自动检测技术分析数据,绘制 24h心电散点图。 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五组,比较 AI 可变焦散点反混淆诊断与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传统的模板诊断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二者的符合率,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室上性早搏诊断符合率 97.67% ,室性早搏诊断符合率 94.73%,心房颤动诊断符合率 100%,心房扑动诊断符合率 100%;两者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I 可变焦散点反混淆技术应用于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应用简单快捷,图形直观,尤其对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诊断上优势明显。

  • 标签: AI可变焦 反混淆 心电散点 心律失常 快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AI的胸部低剂量CT平扫对冠脉钙化积分的准确性评估。方法:研究已收诊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扫描和常规非门控胸部平扫,对基于AI的胸部低剂量CT平扫的诊断结果分析。结果:原始阈值对非门控胸部LDCT和心电图门控CT的CACS值进行了分层,值范围从1到100、101到400和>400分别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进行了一致性测试,Kappa值为0.610(95%置信区间:0.461至0.745)。从ROC曲线获得的最佳诊断阈值(四舍五入为整数)用于建立适用于非门控LDCT的新CACS风险分层,即新的低风险:1-87,新的中风险:88-255,新的高风险>255。Kappa值为0.776(95%可信区间:0.668-0.879),表明与P<0.00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AI的胸部低剂量CT平扫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对于危险度分层诊断更为准确,尤其是高危受检者。

  • 标签: AI 胸部低剂量CT平扫 冠脉钙化积分 准确性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对THP-1源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与清道夫受体AI(SR-AI)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肾上腺素(1pmol/L~1μmol/L)处理THP-1源巨噬细胞24h,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其ABCAl与SR-AImRNA表迭。结果1pmol/L~10nmol/L的肾上腺素对受试基因mRNA的表达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nmol/L及1μmol/L的肾上腺素上调SR-AImRNA水平和下调ABCA1mRNA水平,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素上调THP-1源性巨噬细胞SR-AImRNA水平,下调其ABCA1mRNA水平。

  • 标签: 肾上腺素 THP-1细胞 清道夫受体AI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5G+AI的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护技术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描述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佩戴远程动态实时监护的年龄≥65岁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观察佩戴期间危急值和心电信号采集传输预警的频次、正确率,并分析危急值心电事件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共监测6 662例老年患者,预警2 024例(30.4%),拨出电话2 223个,预警2 291次事件。其中,危急值心电事件共预警827例,预警事件1 044次,预警不准确4次,危急值预警准确率99.6%;心电信号采集传输预警告知1 247次,电极脱落预警616次(实时处置成功351次)。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会增加老年患者危急值心电事件的发生风险(OR=2.236,95%CI:1.892~2.643,P<0.001),慢性心功能不全也增加老年患者危急值心电事件的发生风险(OR=1.871,95%CI:1.591~2.202,P<0.001)。结论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护技术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可提高其佩戴动态心电监护的依从性、提升监护的敏感性与时效性。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是老年患者出现危急值心电事件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 人工智能 自动预警 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诊断时,将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应用于其中,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间在我院中收入的40名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患者均采用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图像特征,分析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诊断准确度。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40例患者中通过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诊断确诊患者36例,确诊率为90.00%。恶性结节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模糊、分叶、毛刺、空泡征。结论:研究分析在恶性结节中,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分叶、毛刺以及空泡征等特征较为突出。研究结果表明,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诊断在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了临床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 标签: 肺癌 血清肿瘤指标 HRCT肺结节靶扫描联合人工智能AI分析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影响。方法 筛选2022年 5月~2023年5月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开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而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医生组由专业医师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AI组采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评估人工智能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I组的图像后处理和诊断时间短于医生组(P<0.05)。AI对各冠脉狭窄的检出率与医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AI辅助医生,有利于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效率,从而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人工智能AI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实施AI人工智能个体化管理后代谢指标及生命质量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98例糖尿病患者,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AI人工智能个体化管理。结果:实验组血糖、血脂水平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AI人工智能个体化管理后代谢指标及生命质量改善效果可观。因此,糖尿病患者管理,可推广AI人工智能个体化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AI人工智能 个体化管理 代谢指标 生命质量
  • 简介:为促进我国小儿腔镜微创外科发展,提高小儿微创外科技术水平,更好的为广大患儿服务,由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小儿围术期医学学科共同主办的“全国小儿内镜与微创外科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钱江国际小儿外科论坛”,

  • 标签: 微创外科技术 小儿外科 论坛 国际 内镜 浙江大学医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预测中国偏远基层地区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人群人工智能(AI)辅助筛查对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方法纳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19 395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借鉴浙江温州青光眼人群筛查的卫生经济学模型,将PACG按照严重程度分为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状态、原发性房角关闭、PACG、单眼致盲和双眼致盲5个状态,并结合青光眼相关文献提供的流行病学、转移概率和治疗依从性、筛查和转诊依从性、AI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县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2019年医疗费用数据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对卫生经济学模型进行调整,拟合昌江县PACG患者在AI辅助筛查与无筛查2种方案下未来15年内的健康转归、医疗费用与医保基金支出情况。结果以无筛查方案为对照,实施AI辅助PACG筛查,未来15年内可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减少PACG患者134例和盲患者9例,分别占43%和50%。在AI辅助筛查方案下,阳性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短期内将引起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支出过快增长,超过同时期无筛查方案下的费用。从第3年开始,医保基金支出将由增长扭转为下降,控费效应显现,从第10年开始,医疗费用同样发生由增长变为下降的转折。而在无筛查方案下,由于大量PACG患者进展至晚期,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并于第14年将超过筛查方案的医疗费用。结论卫生经济学分析预测PACG人群AI辅助筛查在中国偏远基层地区不仅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而且可延缓疾病进展,长期可节省医疗费用与医保基金支出。

  • 标签: 青光眼筛查 卫生经济学 人工智能 基层社区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