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16
  • 简介:只涉及我们生活的环境区域空间和建筑空间,对建筑空间的使用者或使用人群(儿童,建筑创新还体现在影响设计的各个因素上

  • 标签: 专业设计 方向探究 环境艺术设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20
  • 简介:只涉及我们生活的环境区域空间和建筑空间,对建筑空间的使用者或使用人群(儿童,建筑创新还体现在影响设计的各个因素上

  • 标签: 专业设计 探究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21
  • 简介:    二、音乐教育母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从音乐教育环境与音乐教学的关系来看,进行音乐教育的母语环境就是指在民族音乐的根基上创造音乐学习的民族文化背景,民族音乐音乐教育母语环境影响优化    我国有品种繁多的民族音乐

  • 标签: 母语环境 环境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影响
  • 作者: 李丙贵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8-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达斡尔族的乌钦、哈肯麦两项民间艺术是本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达斡尔族的长篇乌钦《少郎与岱夫》堪称经典史诗,可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赫哲族的《伊玛堪》相提并论。达斡尔族的哈肯麦舞蹈《唤春的乌茹热》曾在全国的群星奖比赛中荣获大奖,在赴日本大阪慰问演出受到国际友人高度赞誉。2006年,乌钦、哈肯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达斡尔族乌钦表演艺术家色热被列入乌钦传承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版权法和知识产权法,并逐步踏上世界版权和知识产权的台阶,然而,由于多年的恶习,社会上不尊重他人的精神劳动成果的现象仍然严重。比如,在翻译时随意摘译或胡乱增删外文著作、运用别人的论点或材料不加注释、摘编时又不注明

  • 标签: 作者知识 精神劳动 侵权行为 人格尊严
  • 简介:2017年春节前夕,文化部向福建下发《关于同意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复函》,同意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实验区范围包括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和三明市宁化、清流、明溪三县。闽西也成为继广东(梅州)、江西(赣南)之后获批的第三个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西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文

  • 标签: 保护进入 客家文化 文化生态
  • 简介:巍山打歌是伴随当地彝族人民发展的一项民间歌舞艺术,是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彝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鉴于其重要的历史遗存功能和艺术文化价值,加之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的紧迫,笔者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前后三次深入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巍山彝族打歌,在获得第一手田野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文献中的资料,对其以往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并结合调查过程中新的发现,对其今后合理有效地保护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 标签: 巍山打歌 彝族舞蹈 传承 保护 发展
  • 简介:本文从"张家花园"的背景说起,介绍自贡市盐商大宅和官邸的修建情况与花园主人的历史背景和地方渊源,进而论述花园内的建筑景观构成及景观特点,特别考证说明该花园中主楼——"罗马楼"的建筑历史文化价值,值得学术界研究和开发利用。同时总结阐述整个花园的现有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及其保护和开发利用花园的可行性,并在一定考察研究基础上做出了花园以后发展目标的预期。

  • 标签: 张家花园 社会文化价值 保护和利用
  • 简介:自2000年起,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务例》所提出的要求,我国政府予以积极的回应,先后在2000、2002、2004年申报了昆曲、古琴、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此项与蒙古国联合)等四个项目,并于2001、2003、2005年分别获准。

  • 标签: 遗产保护 文化生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人 断想
  • 简介:本文对"阿细跳月"这一云南彝族代表性之一的舞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项目进行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发展与创新的专题研究,并针对阿细跳月保护、发展现状提出了"多渠道保存"、"多层面发展"、"多手段开发与利用"的三点思路,对促进阿细跳月保护发展方式的多重构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阿细跳月 保护发展方式 多重构建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的极大改善和旅游业的强力兴起,深山中的白马藏族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其生活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对白马藏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现状进行深入阐述和分析,发现白马藏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迁中正面临着重要挑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编撰白马藏族舞蹈教材的建议,从而使'非遗'舞蹈真正'走进校园',实现对白马藏族舞蹈进行根本性的传承和保护

  • 标签: 白马藏族舞蹈 现状 传承与保护 舞蹈教材
  • 简介:在现代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醇厚典雅的河南民间美术面临着文化生态解体、后继无人以及与民众生活需求相脱节等困境而日益衰亡。为此,我们应从活态保护的角度重构其文化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其传承的主体对象,同时积极营造生产性保护空间,使河南民间美术"文化物种"在自发的生灭之间重回中原大地,并真正走上传承与再生的发展道路。

  • 标签: 民间美术 自生 再生
  • 简介:张掖地区仅存的秦腔艺术表演实体——张掖市七一秦腔剧团,自1952年创建至今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曾经的辉煌,逐步走向今天的困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试图以张掖七一秦腔剧团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有效传承保护措施,为张掖地区秦腔艺术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传承保护 策略研究 措施 传统艺术
  • 简介:一、徽州楹联匾额的历史起源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州楹联匾额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兴盛与徽州文化的积淀发展一脉相承。第一、徽州文化的土壤厚重,为徽州楹联匾额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础与文化基础,使得徽州楹联匾额文化极为丰富多彩。第二、徽州耕读传家的传统,使得读书习字成为徽州家庭培养子女的必修课,不论进境如何,总有书香熏陶,因而为徽州的楹联匾额文化提供了创作基础与欣赏基础。

  • 标签: 制作技艺 徽派建筑 百节草 历史基础 古村落 耕读传家
  • 简介: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侗族人民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和劳动实践中,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中华民族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作为传承侗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重要纽带的“多耶”民俗歌舞,具有独具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本文作者通过社会调查、实地体验,感受到了侗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文章论述了“多耶”舞的文化功能与保护对策,旨在促进民俗歌舞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标签: 侗族歌舞&ldquo 多耶&rdquo 文化功能保护对策
  • 简介:贵州的傩戏面具文化在全国来看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目前传统模式下傩戏面具的保护已经变得开始乏力,如何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思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傩戏面具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傩戏面具保护的新道路抑或是新模式是当前傩戏文化工作者们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当前大数据思维下的贵州傩戏面具保护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大数据 傩戏面具 保护 对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16
  • 简介:保护好原生态民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母体音乐文化,原生态民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和谐发展    原生态民歌具有特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传承传统

  • 标签: 保护现实意义 原生态民歌 民歌保护
  • 简介: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人口40万人,有壮、汉、苗、瑶等10多个民族,其中壮族占96.4%.隆安县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由于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农业、畜牧业十分发达,畜产丰富,民风纯朴,孕育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隆安排歌“潘”.它反映了隆安这-个地方的历史、劳动生产、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隆安人民群众生活的亲切伴侣、劳动中的助手、社会斗争的武器、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它丰富的内容和所蕴藏的内涵可以说是隆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支奇葩.

  • 标签: “潘” 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