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是一种可广泛生长于欧亚地区,包括罗马尼亚小果实灌木。沙棘具有药用及营养价值,同时可以改善区域微气候环境。人们已经研究了罗马尼亚沙棘生物化学组分及相关数据,所以我们分析了不同沙棘叶甘树脂,一个重要生化参数可以为植株一项基本新陈代谢——光合作用提供信息。结果表明根据品种及特定环境因素不同,产生了多样性。

  • 标签: 沙棘品种 叶片甘树脂提取 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 简介:本文介绍了孙吴县利用10多年时间,初步建成了大果沙棘苗木繁育、栽植、加工、科研四大基地,基本形成了产业化发展体系。利用从俄罗斯引进大果沙棘培育了乐思捷等3个孙吴县自有品种。全县现己达到年繁育种苗350万株能力,栽植总面积达到8万亩,大果沙棘栽植面积成为全国之最。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已经起步,研发生产长乐山牌系列饮品保健品。科研和服务体系也逐渐完善。

  • 标签: 孙吴县 大果沙棘 产业 发展
  • 简介:西干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带,水土流失始终是困扰运行管理难题,而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旱风沙,耐盐碱贫瘠,御严寒酷暑,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沙棘为西干渠生态林建设首选树种.

  • 标签: 水土流失 沙棘 造林
  • 简介:青藏高原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subsp.sinensisRousi.)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至东南边缘地带,即从祁连山至横断山脉这一地区。中国沙棘一般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温5~15℃,海拔1000-4000m山地,年降水量是影响中国沙棘分布关键因素。本文就中国沙棘在青藏高原地区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论述,并考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沙棘 资源分布 生态保护 年降水量
  • 简介:通过引进7个沙棘品种种子育苗及成苗定植,并对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引进各沙棘品种类型在定西适应性.

  • 标签: 沙棘 品种 定西地区 引种 种子育苗 定植
  • 简介:为了将刺篱植物替代金属隔离栅应用于云南省高速公路,从刺篱植物自身隔离性能、刺篱植物抗逆性能刺篱植物景观效应等3个方面,提出了由13个评价指标组成云南省高速公路隔离用刺篱植物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16种刺篱植物进行评价,评价认为:苦刺、马缨丹、围涎刺、叶子花综合隔离效果较好。

  • 标签: 隔离植物 带刺植物 公路工程 隔离带 筛选 评价指标
  • 简介:位于黄河上游祁连山南麓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生态价位.区内海拔高度2300~3600m范围内,分布着各种类型中国沙棘林分.青海云杉+中国沙棘、白桦+中国沙棘这2种自然林分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3000m之间脑山区仿建;华北落叶松+中国沙棘、青杨+中国沙棘这2种人工混交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m以下浅山区阴坡、半阴坡布设;而中国沙棘纯林及林草复合类型,在脑山区及浅山区阴坡、半阴坡,均易于人工仿建;海拔3000m以上高寒山区,属于中国沙棘林分封禁管护范围.生产实践中应仿拟中国沙棘林自然分布模式,合理布局,科学经营,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中国沙棘林分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

  • 标签: 祁连山 沙棘 地理分布 组成特征 生态价位
  • 简介:摘要: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更新良好。近年来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生理整合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繁殖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窗更新和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稳定性持久性。

  • 标签: 中国沙棘逃避 克隆生长 林窗更新 林缘扩散 平茬更新 稳定性维持
  • 简介:本文比较了几种主要DNA分子标记原理特点,为更好地利用分子标记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分子标记在沙棘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及性别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今后应用前景。

  • 标签: 沙棘 分子标记 遗传育种 应用
  • 简介:围连环夜蛾在我国多有分布,但看见其幼虫还是很少,因资料中寄主不祥,笔者经室内外观察。发现其危害多种植物叶片,更喜欢危害沙棘树叶片,笔者经2a室内外观察得知。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每年1代,蛹越夏及冬。沙棘树危害较重,栽植大果沙棘危害尤为严重,在5a生沙棘树上有100多头幼虫危害,成虫善飞翔。

  • 标签: 围连环夜蛾 危害 沙棘 防治
  • 简介:笔者结合湖南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初步筛选出适合本地区坡防护植物树种,运用植物物候期、适应性、群落特征水土侵蚀量等指标作为筛选标准,筛选出适合高速公路边坡草本植物木本植物,通过实验综合表现最为优良草本植物为狗牙根,其次为结缕草,而紫花苜蓿、白三叶等植物由于其出苗率高前期生长迅速等特点,可以作为草本混播先锋植物。木本植物中,综合表现最为优良是刺槐、多花木蓝、马棘。

  • 标签: 高速公路 植被恢复 植物选择 湖南山区
  • 简介:本文测定了沙棘果实在不同成熟期中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莰非醇,豕草花粉苷总酚化合物含量.抗坏血酸豕草花粉苷含量随着成熟时间增加而减少,而莰非醇含量随着成熟时间增加而增加.并沙棘提取物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了评价.

  • 标签: 沙棘 果实 抗坏血酸 类胡萝卜素 莰非醇 豕草花粉苷
  • 简介:本文陕西宜君、黄龙、靖边、吴旗、永寿5地沙棘叶进行了营养分析,发现陕西不同地域沙棘叶含有较高粗蛋白、粗脂肪、丰富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优于等于苜蓿草粉及白三叶干草等常规饲料,证明沙棘叶是应该大力推广应用优良饲料饲料添加剂.

  • 标签: 陕西不同地域 沙棘叶 营养成分 分析
  • 简介:黑河地区砂金过采区水土流失、污染严重,利用俄罗斯沙棘进行植被恢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地治理环境、种植俄罗斯沙棘技术,可在同类地区试验推广.

  • 标签: 砂金过采区 俄罗斯沙棘 植被恢复
  • 简介:通过沙棘新梢生长节律与果实发育关系调查研究,探讨了新梢生长果实生长发育各自客观规律,以及树木生长果实发育间关系,为沙棘集约化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沙棘 生长节律 果实发育 栽培
  • 简介:砒砂岩区沙棘种植地区,从中尺度上来看,沙棘与其他林、草、农地、河道、路面等一起,组成了6类水平空间结构类型。从小尺度上来看,沙棘人工林主要呈片状、横带状、纵带状、零散等4种分布类型,而这4种分布类型又与自然群落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嵌式分布等类型发生着一定关联。对于沙棘来说,集群分布并不是一种十分有利类型,要采取带状茬等措施,防止沙棘郁闭后早衰死亡;而横、纵甚至零散分布类型,应为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最佳水平结构类型,营林工作中应予以培育。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人工林 中尺度 小尺度 水平分布
  • 简介:沙棘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多用途树种,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外,还具有较强固氮改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能力,因此被广泛用于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之中。目前,沙棘已在五大复合系统、多个结构类型中应用,形成了多种多样复合模式。其中,沙棘+杏十牧草隔坡水平沟复合模式、沙棘+苜蓿+天然牧草林牧复合模式、沙棘+油松防护林复合模式、沙棘+甘草林药复合模式及沙棘+黑加仑+油菜庭院复合模式等均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典范。随着沙棘新品种不断培育与引进,沙棘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应用将日益广泛。

  • 标签: 沙棘 农林复合 系统 模式 黄土高原
  • 简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迪马CLC-ODS反相柱,0.1%H2C2O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采用外标法测定沙棘产品中维生素C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维生素C平均回收率为99%.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沙棘 维生素C
  • 简介:本研究地面样方调查结合2000-2013年MODIS—NDVI数据,建立样方生物量遥感数据关系模型,反演锡林河流域产草量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植被指数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模型精度为80%,线性模型作为遥感估测应用可行;锡林河流域年平均产草量鲜重为1001kg/hm2,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空间分布规律;2000-2013年,产草量年际间变化大,变异系数为51.6%,产草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锡林河流域草原产草量时空变化与主要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关系密切,特别是受降水量时空变化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结论可以为有效地保护利用草地资源、合理配置载畜量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保障。

  • 标签: 锡林河流域 生物量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