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陷管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毒质量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的作用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目前消毒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 缺陷流程与消毒隔离措施 ,强化工作 人员的缺陷管理。将缺陷管理前后的消毒效果 合格率、平均消毒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工作 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有效避免了消毒清洁的盲区,杜绝了缺陷,消毒效果的合格率、工作 人员消毒满意度明显提高( P< 0.05),平均消毒时间明显减少( P< 0.05),无院内感染发生。结论:缺陷管理实现了医院消毒隔离 的规范化、科学化及高效化,有效预防了院内交叉感染,缺陷管理可推广到各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毒隔离 零缺陷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吸氧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水湿化方法吸氧,观察组采用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治疗,对比两组湿化噪音影响和湿源物质细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受湿化噪音影响情况现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噪音,不影响患者睡眠,杜绝医源性肺部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零感OT-MI型 吸氧管 临床护理
  • 简介:颅咽管瘤多生长在大脑深部的鞍区和第三脑室,主要侵犯下丘脑神经组织、视神经和视交叉。外科手术很难将其切净,且复发率高,术后患者常出现严重的尿崩及高钠血症、高热和昏迷等,易致死亡。我科自2002年开始采用翼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住院病人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评估存在的安全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357例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住院病人的性别、年龄、用药目的、用药频次、疗程、有无适应证等资料,制定用药评价标准,分析其使用合理性、临床使用安全风险及注意。结果:357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医嘱235例(65.8%),显示存在滥用、过度使用和不规范使用情况,主要问题为无适应证用药和超疗程用药,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医嘱开具、医嘱审核、输注过程三个环节。结论:需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医嘱审核、提高质控强度等多种举措,消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 标签: 注射用兰索拉唑 医嘱 用药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伴前交叉韧带附着撕脱的治疗措施。方法:15例病例均为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附着撕脱,术前行DR、三维CT检查,了解胫骨平台骨折及前交叉韧带附着撕脱的骨折情况,均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螺丝钉或钢丝固定前交叉韧带附着撕脱骨折端。结果:手术复位固定满意,早期关节练功后功能恢复良好,走路基本正常,关节无疼痛、稳定。结论:早期手术有效复位固定,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屈伸功能,早期恢复行走功能。

  • 标签: 胫骨平台 前交叉韧带 骨折
  • 简介:电压门控KCNQ(Kv7)K+通道家族由5个成员组成,分别以同源或异源四聚体形式组装成慢激活和非失活型K+通道。KCNQ/M-通道(主要是KCNQ2/3)在疼痛传递通路和中枢神经系统呈特异性分布。KCNQ/M-通道通过影响后超极化电位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与神经病理痛、癫痫、学习与记忆,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新药靶点 电压门控 KCNQ/M-通道 多巴胺D2
  • 简介:笔者1978~1987年应用维生素B痛封闭治疗眶上神经痛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例均系门诊病人,男2例,女5例,年龄38~51岁,左侧4例,右侧3例,病程1~9年。曾各自先后服用过大仑丁、菸酸、地巴唑、中药煎剂及针灸理疗等,有的还使用过普鲁卡因加无水酒精痛封闭,疗效均不理想。

  • 标签: 眶上神经痛 痛点封闭 大仑丁 菸酸 针灸理疗 地巴唑
  • 简介:除在手术中发挥止痛与肌松弛等作用外,麻醉药的抗急性炎症和抗感染的功效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对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性休克动物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不同的麻醉药具有不同的精确作用靶,因此推测麻醉药的抗炎抗感染作用机制也不完全一样。本文主要介绍麻醉药的抗炎抗感染功效及其作用靶研究进展。

  • 标签: 麻醉药 抗炎 抗感染 靶点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售药店中西药品中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选取某售药店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记录的 400条销售记录,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7年 1~12月期间的销售记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 200条作为研究对象;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 200条作为研究对象。方法:对比 2017年与 2018年该药店不规范销售行为发生的概率、评估质量管理控制的使用效果。结果: 2018年期间该药店通过规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后,其不规范的销售行为方式概率为 2.00%; 2017年其不规范销售行为发生概率为 9.00%。结论:售药店在规范管理处方与非处方药物的销售方法后,可以有效降低药店违规销售非处方药物的发生概率。这种方法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零售药店 处方药物 非处方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屑病关节炎患者附着炎采用高频超声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选取 2019.3-2020. 3 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银屑病关节炎的患者,总计 46 例,与同期 46 例银屑病患者 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均采取高频超声检查,对患者股四头肌腱、髌腱起点与止、跟腱以及跖底筋膜进行检测,观察患者附着炎的超声表现及异同。 结果:对银屑病组( 460 处附着 )与银屑病关节炎组( 460 处附着 )检查后发现,银屑病组有 220 处异常,异常率为 47.8% ,银屑病关节炎组有 250 处异常,异常率为 54.3% ,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与银屑病组相比,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跟骨骨侵蚀、跟腱滑囊及跟腱骨赘处能量超声信号显著升高, P < 0.05 。结论:在诊断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时可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附着炎情况,通过跟骨骨侵蚀、跟腱滑膜以及跟腱骨赘处的超声表现可有效区别银屑病患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银屑病 关节炎 附着点炎 高频超声 诊断
  • 简介:我国临床药学现处于发展阶段,如何在工作中找准切入,更好地提供专业化的药学服务是广大临床药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在心血管内科的工作实践,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在注射剂的安全使用、药物辅料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用药指导等方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以供同行们参考。

  • 标签: 临床药师 心血管内科 药学服务
  • 简介: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其死亡率仅次于肝癌和肺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细胞周期的调控对细胞的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周期检测激酶1(CHK1)是细胞周期检测中关键的蛋白激酶,主要在S期和G2/M期进行调控,是保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和基因蛋白完整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与DNA损伤修复、凋亡及转录等有关。抑癌基因NPRL2也称肿瘤抑制候选基因4,广泛存在于人类组织中,NPRL2基因具有DNA错配修饰、调控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

  • 标签: 细胞周期检测点 结直肠癌 蛋白激酶 诱导细胞凋亡 DNA损伤修复 预后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诸多企业正在积极地进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申报。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性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单抗具有的靶介导的药物处置、非线性药动-代谢、时间依赖性、较长的半衰期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使得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存在了一系列的挑战。合理的应用模型和仿真技术可帮助研究者充分发掘数据信息、预测临床试验结果、指导临床试验设计以及优化给药方案等,其中靶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些探索。本文将通过对单抗药物药动学特征的介绍,探讨靶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帮助研究者科学、高效地进行单抗类药物的研发。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药代动力学 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靶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11-2020/11期间治疗的12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应用臭氧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使用射频靶热凝术治疗的对照组63例和运用低温等离子靶消融术的观察组63例。探究治疗疗效及术前术后疼痛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患者颈椎疼痛程度强烈(P>0.05),治疗后发现运用低温等离子靶消融术的观察组患者比使用射频靶热凝术的对照组在术后7d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时运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靶消融术可确保高优良率,且对降低患者痛感有帮助,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 标签: 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 臭氧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地高辛是一种有效的心脏糖苷药物,常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主要适用于减少慢性左心室射血反应。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利尿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α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激动剂治疗,其左心室射血反应小于或等于45%,仍有症状,特别是心室率较快的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地高辛治疗窗狭窄,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液浓度波动很大。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有效血药浓度和预防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 洋地黄中毒事件 药学风险点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